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关于小学生上网问题的研究
【作者】 高 霞
【机构】 (山东省博兴县第三小学)
【正文】案例呈现:
(一)问卷调查:针对如今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开始迷上了电脑或是手机游戏,由此患上了网瘾的现状。我们学校对三至六年学生采取无记名的问卷形式开展调查,共调查学生200人。调查之后对200份问卷分男、女两个类别进行了详细统计。从抽样调查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
1.对于上网,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基本上都会上网,熟练上网的比率也越来越高,且男生多于女生、由于家庭条件越来越好,一般学生都是在家里上网。
2.上网的目的,主要是玩游戏、交朋友、聊天,其次才是阅读或查资料,高年级一部分学生也有意或无意地进入过黄色网站。
3.一些上网时间长的学生,也正好是出自于家长对其上网很不关心或者无法监管的家庭。
4.学生上网时间,占一半的学生都只有一年的上网年龄,但是上网三年以上学生也占到25.3%。
5.父母关心孩子上网、与孩子一同上网的只占16.5%;对于孩子上网,持支持、理解的也只占39.5%,很少关心或是很反对的占到了44%,大多家长是见网色变,禁止孩子上网。
(二)走访学生:通过走访学生、老师了解已有很大网瘾的学生情况。为期一个月观察这几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后,我们可以看出网瘾对小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都是比较大的,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小学生网瘾的案例来进行详细的了解。
案例分析: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孩子网络成瘾的原因是这样的:
1.现在家里一般是独生子女,家长过于溺爱,一般是有求必应,而在生活节奏超快的今天,其家长因忙于工作和挣钱而忽略了与孩子的情感沟通。作为活生生的人,与人沟通是一种必然的需要,为了获得这种需要,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他们,就会尽一切可能来满足这种需要。不久,网络就成了一个他们可以表露情感的途径,网瘾由此产生。
2.留守孩子的自觉性更为差一些。当这些孩子无人正确引导、交流,心灵脆弱、空虚。有些孩子也的确是因为回家后学习无人指导,在网上寻求答案后产生依赖性从而又发展成网瘾。
3.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很容易产生群体现象。一旦哪个孩子会玩什么游戏,或网上交的朋友多,就会成为他们羡慕的对象,从而会模仿、攀比。极强的好奇心会促使他们也抱着试探的心理去接触网络。因此,一段时间后又有一些好奇心大的孩子形成网瘾。
4.学校的网络教育还没有普及。教师没有及时或没有对上网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引导,所以在发现他们有了“网瘾”时,找不到好的教育方法,也是导致他们“网瘾”的原因之一。
教育措施:
我们针对网络成瘾给中小学生心理发展带来的影响,除了中小学生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外,作为引导主体的家庭、学校、社会都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想方设法解决网络成瘾带来的问题,从而使网络这一科技产物为中小学生的发展插上翅膀,使他们在未来人生发展道路上少一分坎坷和失误,多一份健康和成功。
1.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对于已能明确看出网络成瘾的学生,如断开网络就烦燥、哭闹的孩子,就是问题较严重的了.这时对他们的引导得有很强的耐心,应该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区分游戏虚幻世界与现实世界,不把上网玩作为逃避生活问题和调适消极情绪的主要工具。对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困惑,要积极与外部沟通,寻求父母、老师、朋友等的外部支持。刚开始他们或许会很排斥我们的劝导,但如果我们就此放弃,那么所有的努力将会是一场空.学生应加强自身情操的陶冶,树立坚定正确的奋斗目标,以此为动力培养自己的控制力与忍耐力。
2.让家庭的爱引导孩子回归。可能我们很多父母在对有了问题的孩子劝说无效后,会采取一些极端的办法去解决.如,有一位母亲看到儿子怎样劝说都找准一切机会跑出去上网后,愤怒之下,拿根铁链绑着儿子去游街,差点使儿子走上极端.所以,当问题出来后,父母应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加强对孩子的精神关怀,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所需所想,给孩子更多理解与关怀。如家长可经常与孩子聊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共同参与孩子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活动,尊重孩子的认知,满足孩子对精神之爱的需求,减少孩子上网的欲望。同时,还应该培养孩子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接受现实自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学校更应加强教育。首先要让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了解中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危害,让他们在学校里更好地规范和管理学生的上网行为;其次,开展有关“网络上瘾症”内容的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像防范酗酒危害一样预防网络上瘾;第三,一旦发现学生有网络上瘾的苗头.就应该多加疏导,并鼓励学生找专业的顾问解决问题;第四,鼓励学生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多参加校园团体和社会活动,避免与社会生活疏离;当发现中小学生因迷恋网络游戏出现旷课、逃学及其他不良现象时,教师和家长应对学生进行细致耐心的教育工作进一步了解学生迷恋游戏的深层心理原因。对兴趣面过于狭窄的学生,要培养广泛健康的兴趣,教会其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最后,围绕互联网这个主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让他们知道网络的益处和副作用。
教育效果:
小学生网瘾的矫治,的确已成为一个令学校、家长头痛的问题,可以看出,青少年上网成瘾的问题不单是青少年自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教育者不能只是简单地去禁、去堵,我们应该如何结合心理辅导,引导孩子从电脑游戏迷恋中走出来,把在电脑游戏中追求成功的精神转移到学习上去,并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会。在此我想说的就是家长和老师平时都要深入学生,关心孩子,在孩子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得到他们的信任,当他们遇到问题时能相信父母、老师,这样才能在我们的帮助下解决问题,从而健康成长。切忌发现问题后对孩子非打即骂,讽刺挖苦,这样只会将他们推得更远,从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而通过前期对网络成瘾的孩子的那些教育措施,效果还是挺明显的。毕竟我们每个班主任是有针对性地面对那几个孩子做长期的跟踪教育。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世界原本就是纯洁的,当有瑕疵时,我们帮他们去修改与完善,并能持之以恒、真心去帮助他们,我相信铁树真的能开花!
反思与建议:
随着电脑及智能手机普及程度的提高,喜欢玩电脑的人数还在迅速增加,患上网瘾的小学生还会随之增多。当青少年上网成瘾的问题逐渐突显,那么就应特别引起大家的共同关注了。其实这个报告一直持续了一年多,在报告的最后,那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在眼前一一闪过,我想说的是,大家都来关心和帮帮我们的孩子吧!
我建议:
1.学生应正确利用网络资源,养成良好上网习惯,避免网络成瘾症发生。
2.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对中小学生网上心理健康进行有力的维护与引导。问题实在严重的,找心理医生也是必不可少。
3.对于专门辅导这些学生的老师我们还认为应该减轻他们的教学工作量,提高他们的待遇,以便让教师全心全意投入辅导学生的工作上。而减少班级学生人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帮助也是很有必要的。
4.为了我们的孩子,应该社会总动员。首先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与管理,有必要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其次,应在全社会倡导网络文明,形成健康的网络文化;加强网吧管理,关闭不良网站,取缔违规网吧,禁止未成年的中小学生学生进入营业性网吧。而相关的技术部门,也应承担起保护中小学生的职责,“过滤”有害信息,为学生输送科学、正确、健康的信息。
(一)问卷调查:针对如今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开始迷上了电脑或是手机游戏,由此患上了网瘾的现状。我们学校对三至六年学生采取无记名的问卷形式开展调查,共调查学生200人。调查之后对200份问卷分男、女两个类别进行了详细统计。从抽样调查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
1.对于上网,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基本上都会上网,熟练上网的比率也越来越高,且男生多于女生、由于家庭条件越来越好,一般学生都是在家里上网。
2.上网的目的,主要是玩游戏、交朋友、聊天,其次才是阅读或查资料,高年级一部分学生也有意或无意地进入过黄色网站。
3.一些上网时间长的学生,也正好是出自于家长对其上网很不关心或者无法监管的家庭。
4.学生上网时间,占一半的学生都只有一年的上网年龄,但是上网三年以上学生也占到25.3%。
5.父母关心孩子上网、与孩子一同上网的只占16.5%;对于孩子上网,持支持、理解的也只占39.5%,很少关心或是很反对的占到了44%,大多家长是见网色变,禁止孩子上网。
(二)走访学生:通过走访学生、老师了解已有很大网瘾的学生情况。为期一个月观察这几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后,我们可以看出网瘾对小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都是比较大的,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小学生网瘾的案例来进行详细的了解。
案例分析: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孩子网络成瘾的原因是这样的:
1.现在家里一般是独生子女,家长过于溺爱,一般是有求必应,而在生活节奏超快的今天,其家长因忙于工作和挣钱而忽略了与孩子的情感沟通。作为活生生的人,与人沟通是一种必然的需要,为了获得这种需要,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他们,就会尽一切可能来满足这种需要。不久,网络就成了一个他们可以表露情感的途径,网瘾由此产生。
2.留守孩子的自觉性更为差一些。当这些孩子无人正确引导、交流,心灵脆弱、空虚。有些孩子也的确是因为回家后学习无人指导,在网上寻求答案后产生依赖性从而又发展成网瘾。
3.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很容易产生群体现象。一旦哪个孩子会玩什么游戏,或网上交的朋友多,就会成为他们羡慕的对象,从而会模仿、攀比。极强的好奇心会促使他们也抱着试探的心理去接触网络。因此,一段时间后又有一些好奇心大的孩子形成网瘾。
4.学校的网络教育还没有普及。教师没有及时或没有对上网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引导,所以在发现他们有了“网瘾”时,找不到好的教育方法,也是导致他们“网瘾”的原因之一。
教育措施:
我们针对网络成瘾给中小学生心理发展带来的影响,除了中小学生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外,作为引导主体的家庭、学校、社会都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想方设法解决网络成瘾带来的问题,从而使网络这一科技产物为中小学生的发展插上翅膀,使他们在未来人生发展道路上少一分坎坷和失误,多一份健康和成功。
1.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对于已能明确看出网络成瘾的学生,如断开网络就烦燥、哭闹的孩子,就是问题较严重的了.这时对他们的引导得有很强的耐心,应该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区分游戏虚幻世界与现实世界,不把上网玩作为逃避生活问题和调适消极情绪的主要工具。对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困惑,要积极与外部沟通,寻求父母、老师、朋友等的外部支持。刚开始他们或许会很排斥我们的劝导,但如果我们就此放弃,那么所有的努力将会是一场空.学生应加强自身情操的陶冶,树立坚定正确的奋斗目标,以此为动力培养自己的控制力与忍耐力。
2.让家庭的爱引导孩子回归。可能我们很多父母在对有了问题的孩子劝说无效后,会采取一些极端的办法去解决.如,有一位母亲看到儿子怎样劝说都找准一切机会跑出去上网后,愤怒之下,拿根铁链绑着儿子去游街,差点使儿子走上极端.所以,当问题出来后,父母应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加强对孩子的精神关怀,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所需所想,给孩子更多理解与关怀。如家长可经常与孩子聊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共同参与孩子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活动,尊重孩子的认知,满足孩子对精神之爱的需求,减少孩子上网的欲望。同时,还应该培养孩子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接受现实自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学校更应加强教育。首先要让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了解中小学生上网成瘾的危害,让他们在学校里更好地规范和管理学生的上网行为;其次,开展有关“网络上瘾症”内容的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像防范酗酒危害一样预防网络上瘾;第三,一旦发现学生有网络上瘾的苗头.就应该多加疏导,并鼓励学生找专业的顾问解决问题;第四,鼓励学生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多参加校园团体和社会活动,避免与社会生活疏离;当发现中小学生因迷恋网络游戏出现旷课、逃学及其他不良现象时,教师和家长应对学生进行细致耐心的教育工作进一步了解学生迷恋游戏的深层心理原因。对兴趣面过于狭窄的学生,要培养广泛健康的兴趣,教会其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最后,围绕互联网这个主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让他们知道网络的益处和副作用。
教育效果:
小学生网瘾的矫治,的确已成为一个令学校、家长头痛的问题,可以看出,青少年上网成瘾的问题不单是青少年自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教育者不能只是简单地去禁、去堵,我们应该如何结合心理辅导,引导孩子从电脑游戏迷恋中走出来,把在电脑游戏中追求成功的精神转移到学习上去,并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会。在此我想说的就是家长和老师平时都要深入学生,关心孩子,在孩子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得到他们的信任,当他们遇到问题时能相信父母、老师,这样才能在我们的帮助下解决问题,从而健康成长。切忌发现问题后对孩子非打即骂,讽刺挖苦,这样只会将他们推得更远,从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而通过前期对网络成瘾的孩子的那些教育措施,效果还是挺明显的。毕竟我们每个班主任是有针对性地面对那几个孩子做长期的跟踪教育。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世界原本就是纯洁的,当有瑕疵时,我们帮他们去修改与完善,并能持之以恒、真心去帮助他们,我相信铁树真的能开花!
反思与建议:
随着电脑及智能手机普及程度的提高,喜欢玩电脑的人数还在迅速增加,患上网瘾的小学生还会随之增多。当青少年上网成瘾的问题逐渐突显,那么就应特别引起大家的共同关注了。其实这个报告一直持续了一年多,在报告的最后,那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在眼前一一闪过,我想说的是,大家都来关心和帮帮我们的孩子吧!
我建议:
1.学生应正确利用网络资源,养成良好上网习惯,避免网络成瘾症发生。
2.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对中小学生网上心理健康进行有力的维护与引导。问题实在严重的,找心理医生也是必不可少。
3.对于专门辅导这些学生的老师我们还认为应该减轻他们的教学工作量,提高他们的待遇,以便让教师全心全意投入辅导学生的工作上。而减少班级学生人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帮助也是很有必要的。
4.为了我们的孩子,应该社会总动员。首先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与管理,有必要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其次,应在全社会倡导网络文明,形成健康的网络文化;加强网吧管理,关闭不良网站,取缔违规网吧,禁止未成年的中小学生学生进入营业性网吧。而相关的技术部门,也应承担起保护中小学生的职责,“过滤”有害信息,为学生输送科学、正确、健康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