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基于课例的模拟课堂策略与方法

【作者】 铁欣霞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前营街小学)


【正文】摘 要:模拟课堂作为教师招聘考试中常用的测试方式,能够快速检验出教师是否有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甚至是优秀教师的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
  关键词:基于课例;模拟课堂;策略与方法
  做为教师,我们常进行的教学比赛有几种类别:说课、上课、模拟课堂,这几种课堂形式在流程、信息传递、测中考察点上有交叉也有不同,我们可以通过下表看出:










(图一)

  结合百度百科给出的概念:“模拟课堂教学又叫试讲,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通过口语、形体语言和各种教学技能与组织形式的展示而进行的一种教学形式。考查的是教师的综合能力。”笔者认为可以将模拟课堂的概念再详细的定义为:模拟课堂,就是授课教师模拟讲课的情景,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教学语言等等把自己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描述出来。是将个人(集体)备课、教学研究与上课时间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活动,用教师的个人能力突出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过程,同时又除去了一些次要的非本质因素,是完全呈现教师个人能力和教学理念的理想课堂,能在一定时间内反映教师的个人综合能力,具有省时高效的特点。 
  1、模拟课堂的准备
  模拟课堂一般有两种:完整的课是 10-20分钟;还有突出教学重难点的片断教学,时间为 5-15 分钟。基本的流程都包含:导入、讲授新课、学生练习、总结拓展,四个环节。
  片断教学也不例外,导入不是整节课的导入,而是环节之间的过渡,总结拓展可以是进入下一个环节的过渡。模拟课堂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和平时上课甚至公开课一样的准备过程。
  首先是解读教、材,教即教材;材、辅助材料:课标、教师用书。以《草船借箭》为例,从教师用书中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点,关键词分别为:历史小说、事情发展顺序、人物形象、前后呼应、生字词; 从教材中的课后题目中找课堂上的知识训练点。从课标中找到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要求:“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情节,说出自
  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接下来是学情分析分析,对于这样的课文,首先学生是非常喜欢的,因为文章中故事够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一般教学这篇课文,老师们都会把重点放在赏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上,所以课堂的重头戏放在第二课时这是毫无异议的,那么第一课时,我们是不是就简单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识字读词呢?对于五年级下学期的孩子来说,课后的几个生字完全不是问题,只是需要教师进行随文指导书写并不需要集中识字。由此我们可以确定教学重难点:如何在第一课时中让孩子们对故事充满兴趣并内化于心,如何活灵活现的让这些人物形象存活在孩子的心中,如何把握小说阅读的方法策略,由此我们确定本节课的目标,简简单单,扎扎实实,让孩子学会阅读故事,真正落实课后的要求,从而使我们课标中所要达到的能力得以落实。然后就是根据设定的教学重难点进行初次备课,简单的教学设计。
  2、模拟课堂的策略和方法
  如果说说课是一场讲座的话,她既有满腹经纶的议论,也有精彩绝伦的演绎;那么模拟课堂就是一出“话剧”,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也有绘声绘色的对话,只不过话剧的演员
  只有授课教师一个人。刚才的教学设计只是个提纲,那么演好这出“话剧”就需要撰写“剧本”。同样以《草船借箭》为例,如何将教学设计转变为个人讲稿?
  一般来说,导入需简洁明了,明确单元主题揭示课题,因为模拟课堂要在短时间内,导入必须要有效、实用,最好就是开门见山。新授内容,应是在导入之后进入学习新课的内
  容,要巧妙的模拟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在短短的时间内能够深刻、生动的让听者听得明白、听得清楚、理解所说。然后就是学生练习、讨论的过程,一般也就是5-8分钟。结课也是在1-2分钟之内,可以总结学法、引入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一出好剧,一定有吸引人的情节。模拟课堂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诞生的,必须要体现新的理念,新的教法,特别是竞赛中,同一课题只有新中更颖,才可达到出奇制胜、脱颖
  而出的效果,得到较高的评价。忌面面俱到、蜡点水。由于模拟课堂缺少了学生的互动,一个环节与另一个环节之间所用的时间大大减少,留给评委的思考时间也随之减少,所以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情境创设需直观,问题要突出,几个主要的问题解决过程要讲求实效。最好的能清楚的展现预设如何做,可能出现的不同学情,巧妙的抓学情进行教学,生动真实的模拟课堂,重点要突出,理念要先进。
  那么刚才上述的这些如何真实的体现呢?就是在自己的剧本上,你和学生的对手戏通过什么来呈现呢?主要是教师的评价、板书、复述、归纳。这些都来自教师的问题设计和学生学情预设,问题的设计一定要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都是为教学重难点服务,问题和回答都要服务教学。问题提出后,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学情预设,学生会出现几种回答,在撰写剧本时都要考虑到,从预设中找到最能突出教学重难点的进行复述、评价、板书、归纳等,来再现你和学生的教与学。
  举例:
  导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本册书的第五组课文,去感受名著魅力,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预设:谁要借箭,跟谁借箭,为什么借箭,怎么用船去借箭,最后借到箭了吗?)
  (为什么要借箭呢,恩,你对故事的起因比较感兴趣;依次排开(磁贴);你的问题,关注到了故事发展的经过;是啊,跟谁借箭,谁去借箭?箭能借成吗?你比较关心结果)
  3.恩,读了课题你们就关注到了小说的两个要素:人物和情节,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
  4.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着刚才提出的问题,看看你能不能通过读文来解决;
  (注意读书姿势,恩习惯真好,我们就是应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上面片段教学中,括号里的内容就是教师将学生的预设通过复数、或评价来演示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的引导过程。
  一堂完整的模拟课堂,从开始的准备到撰写讲稿,算是将最重要的部分完成,那么剩下的则是靠临场的发挥,有些细节则是我们在比赛中的一些加分项:
  首先是:师生互动方面,一定要演技在线,即使没有学生,在讲课时一定要做到“此时无生胜有生”,眼神也好,手势也好,都是传递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途径。在模拟课堂时,一定要将自己放在真实的课堂内,时时处处都将学生放在自己心中。
  其次就是通过台词展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指向性、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也是展现师生互动的途径,这点在撰写剧本时已经有了详细的讲解,在这就不做过多的阐述。第二是合作学习。在模拟教学时一定要注重体现学生的学,小组合作是模拟课堂中最能展现学生学的过程的环节。可是小组合作在模拟课堂上用的多,但效果不好。一是因为合作学习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没有长期的小组建设,在学习中也是很难有效果的,更何况对于模拟课堂,没有学生,老师往往只是给出讨论和共同学习的问题,然后一句:“下面开始小组讨论吧”,这样的学习必定是无效的,在模拟课堂上,一定要在学习小组学习之前强调学习的要求,这点也不必多说,老师们都知道该如何提出要求。二是因为没有学生,一般老师们在说完,开始小组学习后就会稍等片刻,一句大家讨论的都很好,来作为小组学习的结束,这里面根本没有体现学生是如何学的,那么就需要我们老师讲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进行再现。那么如何再现呢?同样还是通过教师的评价语言,肢体动作。
  第三一个是教学手段,不管用什么都是四个字“董卿好看”及“看得懂、看得清、版面好看”。以板书、教具、课件为例。然后是教态,因为模拟讲课,对于教师来说没有了学生,
  就感觉缺失了心理依靠一样的,当个别评委又离你特别近的时候,难免是会紧张的,因此大方的教态一定是加分项。要站稳讲台,站在讲台上,走动一定不要过于频繁,。尽量避免出现无意义的行为和胆怯的表现。同时,讲课一定要脱稿,不能拿着教案一直看(或读),把演课变成了“读课”,一定是一种心中有案的自信和洒脱。
  因为模拟课堂没有学生参与,焦点全部在讲课教师一人身上,这时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显得特别重要,而且一旦出错就会非常突出。因此教师要注意体现语言的流畅性(可以看出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备课的充分度),再次就是要准确(教师语音标准,普通话是首当其中的,同时还可以看出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度和挖掘度),当然还要体现学科语言的特点,语文老师要体现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优美性、欣赏性,这方面当然是越全面越好。还有就是过渡语、衔接语、评价语等等都需要注意,尽量在模拟教学中做到字字有义。
  最后一个是最不需要强调的,不管是什么时候,基本的礼仪永远是你的加分项。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研究[D]. 马欣研.华东师范大学 2019
  [2]面向教育硕士的教学案例开发研究[D]. 冯茹.东北师范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