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讨智慧课堂下的地理教学策略
【作者】 赵秀琴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实验中学)
【正文】摘 要:初中教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与学生生活存在紧密联系。基于此,本文分析智慧课堂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关键词:智慧课堂;初中地理;合作;情境;实践
智慧教学是指在反思和摒弃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和模式,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去感受知识,将已学知识有效重新组合,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努力发现和探索新知识,培养具有合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已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形成的一种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作为教师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中,应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既要学会对智慧教室中的教学设备予以应用,也要开展一些智慧型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一、创设情境启迪智慧
创设合理情境是目前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构建智慧课堂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以多媒体影视资料为主体设置课堂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智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智慧课堂上来,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地理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例如:教学“世界的气候”时,为让学生了解到世界气候的多样性及地区差异性,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有关四季的景观图片并提问学生:“同一地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让学生认识到是因为季节不同,气候不同所导致的差异;然后,为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看出世界气候的种类和分布,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并根据教材知识为学生讲述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和地区差异;待学生基本了解气候的种类和分布后,让学生自己分析或与讨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世界各地气候的差异的,在分析过程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展开学习,并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进而有效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智慧课堂的形成。
二、合作探究生长智慧
合作探究模式相比于其他教学方法,其优势就在于最大化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且,在智慧课堂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要在合作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智慧上的碰撞和情感上的融合,使学生的灵感得以激发,智慧得以生长。例如:在教学“地势和地形”这一课内容时,为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地图知识,提高自身的识图能力和绘制简单分布图的能力,我将全班学生分为六个学习小组并以平板电脑来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工具。首先,让学生利用平板电脑观看我国不同地区图片资料,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面等地形图。”让学生对地形有个初步认识;然后让学生根据电脑中显示的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探究,与学生共同探究并指导学生平板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明确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认识到我国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最后让各个探究小组成员进一步观察电脑中显示的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的颜色和分布及变化,推测我国地势是否有可能呈阶梯状分布,并运用平板进行绘制。通过这样的方法,既有效提高了学生读图能力,也达到了智慧课堂的教学目的。
三、深化学生理解
地理不少知识考验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时空思维意识,教师口头讲授无法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将知识点进行分解、划分,将难懂的知识点给学生一步步的分解,让学生一点点接受理解知识点。这种微课教学给了学生分步理解知识点的条件,深化了学生的知识理解。微课教学应与教师讲授结合进行,微课教学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讲授作用。只有将教师的讲授与微课教学相结合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最大程度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讲授《水资源》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深化学生的地理知识理解。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世界上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和当今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将复杂的知识点细化分层。如,将世界上水资源分布状况按照海洋和陆地,平原和山岭的区别进行划分,将其制作成水资源的动画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当讲授水资源现状时,教师可和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节水事例和节水方法以深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四、学以致用呵护智慧
地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唤醒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辨别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使所学知识得以检验。另外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有效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学“水资源”时,为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和树立节水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以微课形式为学生展示有关水资源现状的短视频。为学生播放“节水公益广告”短视频,以此让学生了解到水的利用价值和水资源的来自渠道;然后讲述水资源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广义上水资源是指海水在内的地球水量总体,狭义上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接着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知识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现状并思考具有哪些社会影响?在学生思考中适当插入一些微课视频,像:让学生观看旱涝灾害相关视频,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带来的影响,既有人为原因,也有自然原因;最后,我会为学生展示节水标志,并介绍标志的内涵,培养学生节水意识。通过利用微课的方式,既让学生树立了保护环境意识,也促进了智慧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新时代下智慧课堂已成为提高学生地理综合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作为地理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能力,以课改理论作指导,在不断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和同时重视教学反思,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邹怡静. 浅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J]. 都市家教月刊,2017,10(8):112-112.
[2]徐龙春. 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导学,2017,10(6):24-24.
关键词:智慧课堂;初中地理;合作;情境;实践
智慧教学是指在反思和摒弃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和模式,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去感受知识,将已学知识有效重新组合,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努力发现和探索新知识,培养具有合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已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形成的一种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作为教师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中,应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既要学会对智慧教室中的教学设备予以应用,也要开展一些智慧型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一、创设情境启迪智慧
创设合理情境是目前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构建智慧课堂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以多媒体影视资料为主体设置课堂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智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智慧课堂上来,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地理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例如:教学“世界的气候”时,为让学生了解到世界气候的多样性及地区差异性,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有关四季的景观图片并提问学生:“同一地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让学生认识到是因为季节不同,气候不同所导致的差异;然后,为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看出世界气候的种类和分布,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并根据教材知识为学生讲述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和地区差异;待学生基本了解气候的种类和分布后,让学生自己分析或与讨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世界各地气候的差异的,在分析过程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展开学习,并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进而有效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智慧课堂的形成。
二、合作探究生长智慧
合作探究模式相比于其他教学方法,其优势就在于最大化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且,在智慧课堂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要在合作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智慧上的碰撞和情感上的融合,使学生的灵感得以激发,智慧得以生长。例如:在教学“地势和地形”这一课内容时,为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地图知识,提高自身的识图能力和绘制简单分布图的能力,我将全班学生分为六个学习小组并以平板电脑来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工具。首先,让学生利用平板电脑观看我国不同地区图片资料,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面等地形图。”让学生对地形有个初步认识;然后让学生根据电脑中显示的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探究,与学生共同探究并指导学生平板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明确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认识到我国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最后让各个探究小组成员进一步观察电脑中显示的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的颜色和分布及变化,推测我国地势是否有可能呈阶梯状分布,并运用平板进行绘制。通过这样的方法,既有效提高了学生读图能力,也达到了智慧课堂的教学目的。
三、深化学生理解
地理不少知识考验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时空思维意识,教师口头讲授无法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将知识点进行分解、划分,将难懂的知识点给学生一步步的分解,让学生一点点接受理解知识点。这种微课教学给了学生分步理解知识点的条件,深化了学生的知识理解。微课教学应与教师讲授结合进行,微课教学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讲授作用。只有将教师的讲授与微课教学相结合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最大程度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讲授《水资源》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深化学生的地理知识理解。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世界上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和当今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将复杂的知识点细化分层。如,将世界上水资源分布状况按照海洋和陆地,平原和山岭的区别进行划分,将其制作成水资源的动画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当讲授水资源现状时,教师可和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节水事例和节水方法以深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四、学以致用呵护智慧
地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唤醒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辨别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使所学知识得以检验。另外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有效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学“水资源”时,为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和树立节水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以微课形式为学生展示有关水资源现状的短视频。为学生播放“节水公益广告”短视频,以此让学生了解到水的利用价值和水资源的来自渠道;然后讲述水资源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广义上水资源是指海水在内的地球水量总体,狭义上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接着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知识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现状并思考具有哪些社会影响?在学生思考中适当插入一些微课视频,像:让学生观看旱涝灾害相关视频,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带来的影响,既有人为原因,也有自然原因;最后,我会为学生展示节水标志,并介绍标志的内涵,培养学生节水意识。通过利用微课的方式,既让学生树立了保护环境意识,也促进了智慧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新时代下智慧课堂已成为提高学生地理综合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作为地理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能力,以课改理论作指导,在不断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和同时重视教学反思,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邹怡静. 浅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J]. 都市家教月刊,2017,10(8):112-112.
[2]徐龙春. 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导学,2017,10(6):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