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立足新模式 备战“新高考”——浅谈2020年高考生物学科备考

【作者】 朱 双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第一中学)


【正文】新学期的序幕拉开,紧张的高三备考如期而至。如何在新老交替之时充分迎战2020年的高考?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2020年高考生物学科备考:
  一、从考纲分析2020年高考
  湖北省是第三批纳入高考改革的省份,启动时间为2018年,首次新高考时间为2021年,华中师大一附中黎昌林老师认为2020年高考不是旧高考,而是“现行模式”下的“新高考”。2013-2016年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几乎没有变化,但是2016年10月14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了《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正式颁布了《2017年高考大纲》,从2017年开始推进考试招生制度各项改革,考试大纲作为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必要的适当的修订调整。2017年成了新高考的转折点,所以2020年高考是新高考背景下的高考。
  以《考纲》为依据备考2020年高考,要明确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考试内容如何设计、高校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以及素养导向在试卷中怎么体现等问题。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对高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考的核心功能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高考命题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高考“一核四层四翼”评价体系
  2019年考纲新增:“高考生物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物学科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等方面的应用,有利于高校对新生的选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调并重视知识、能力和素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提出了高校对新生的选拔要求,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知识范围的要求上,相对比2018年《考试说明》,2019年《考试说明》中必修和选修三没有变化,选修一新增5-2“酶的应用”和5-3(4)“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所以2020年备考仍然以主干知识为核心,并加强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即“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力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社会责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近几年高考全国卷生物试题特点分析
  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教研员、武汉三中高正兵老师分析了从2012年-2019年全国卷生物试题非选择题部分,总结到:“全国卷非选择题考点相对稳定:四个非选必考题,按照命题专家(大学教授)分类通常是:植物生理、动物生理、生态、经典遗传、分子生化和细胞。在全国卷中,必修1、2、3所占的比例并不固定,是随机的。”
  在报告中,高老师提到高考试题的变化。首先是情景材料的变化:例如由2014年全国卷I中直接提问细胞核的功能到2018年卷I T2中DNA-蛋白质复合物的选择题,2018年卷II31题“恐惧生物学”,选考部分(如2017年卷III37题)也会出现情景材料题,反应出高考命题由之前强调基础性逐渐转化为注重思维,注重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试题的命制与选择也体现了高考要求的育人,关注健康,关注农作物,立德树人的功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
  其次是设问方式的改变:简答题由“填空式”变为“原因式”。如2016年全国卷I29题,题目中已经告诉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提问原因是什么。现在的高考卷越来越倾向提问原因、原理、合理的解释、判断的依据、得出的结论和得到的启示(如2017年卷I38题)。非选择题的阅读量以及书写量增大,所以我们在备考过程中也要加强培养学生对知识原理的掌握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由于阅卷的限制,高考试题中不会出现过多的原因分析题。
  第三点,高老师讲到了遗传题考查重点的变化:由之前的推理计算题变成了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题型,如2014年的遗传的选择题(1/48的逆推)、2017年卷II6题(黄:褐:黑=52:3:9)。2016-2018年的高考遗传题,更注重考查实验设计能力,判断显隐性,确定基因位置等。计算方面的考查越来越弱。整体趋势就是“轻计算,重思维,重探究”。高老师总结道遗传部分学习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会算;第二层次是会推;最高级层次是会假说演绎法”。
  教育部考试中心在评析2017年高考生物试题时提到:高考试题关注生态学的观点,体现立德树人的高考立场;考查对生命过程进行深度思考的能力,服务于高考的选拔功能;体现学科特点、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导向教学。2019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在《中国考试》上发表题为《彰显学科特质 发挥育人功能——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评析》的文章,文章中提到今年的高考生物试题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渗透科学劳动观念;彰显生物学科特质,聚焦科学探究考察;稳中有变,发挥育人选才功能。
  综上,2020年的高考生物试题同样会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以及理性思维的考查,并且能够达到的育人的目的。
  三、备战2020年高考
  近年来全国卷的必考非选择题,突出地体现了生物试题对“理性思维”能力的考查。大都在新颖的问题情境下设问,层层递进,暗含逻辑。这部分试题也常常是整卷中的亮点,也是最能够体现生物学科素养评价导向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备考时,也需要重点关注实事动向,关注农业生产,联系所学并能深刻理解。
  当然,我们仍要以考纲中主干知识的复习为主,注意教材中的正文,小字部分,也要重视教材的插图和表格,明晰大概念、重要概念和次位概念。黎昌林老师还提到:“可以参考新教材进行备考,规避旧教材中出现的知识性错误。2020年高考很有可能出现新教材中的内容,从而引出新教材,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
  在备考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如做思维导图),对热点时事进行评论分析并适当点评,对试卷试题进行搜集整理从命题人角度去组题出卷。让师生更好的去理解和准备“现行模式”下的“新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