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利用学生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 赵雪戎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国际村小学)
【正文】摘 要: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学生的素质教育成为当前教育背景下学生教育的主要关注点。低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面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达到统一,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社团活动作为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塑造小学生良好的德育品质、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仅依靠课堂教学,而且依靠校园文化的熏陶。
关键词:小学生;社团活动;综合素质;提高
1、目前小学学生社团的主要类型
1.1思想政治型社团
这种社团是学生了解社会,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培养自己的奉献精神的场所。主要包括了一些德育、心理健康的理论学习研讨社团。例如,青年志愿者协会、心理健康协会等。这些社团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团结、奉献、互助、友爱、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2专业学习型社团
这种社团是小学生拓宽知识面,深化专业知识学习的场所。主要包括一些与专业学习结合较紧,带有专业实践性质的社团。如,“计算机协会”、“英语角”等。这类社团的宗旨是深化课堂所学,消化实践专业理论,相互交换信息,提高动手能力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这些社团往往是文理渗透、学科交叉、横向发展,学生通过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综合技能。
1.3文化艺术型社团
这类社团旨在培养小学生文化艺术的兴趣和爱好,主要包括一些非专业性的生活文化,社会文化以及声乐、乐器、舞蹈等方面的社团。如我校的碧轩文学社,青苹果艺术团、翰墨书法协会、零角度摄影学会等。这类社团的宗旨是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调节生活节奏,求得自身喜爱的闲暇娱乐内容。其次是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性情、发展和日益深化的需要。这类社团,名目繁多,一般与所学专业无紧密联系,但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2、利用学生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法
小学学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的活跃整体学校的氛围,使得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可以进展的更为迅速。对此,需要注重开展小学学校学生社团活动的监管工作,正确的指导社团活动开展的方向,使得校园文化可以良性化的发展下去。小学学生社团活动开设要注重自主性,老师们不能过于干涉,那样会影响到学生们自身的个性化的发展,要制定出可实施性比较强的社团管控措施,帮助学生们做好社团建设的规划工作,鼓励社团,避免社团内部产生不公平竞争等的问题,正确的引导小学生们。
2.1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首先,要以正确的发展为宗旨开展各项社团活动,不论是智力开发活动,还是演讲比赛等都应当以爱国主义思想为主线,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可以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学生,赋予社团活动较强的知识娱乐性以及思想政治性。其次,要调整好课堂文化以及社团文化活动存在的关系,完成各项宣传工作。较好的传授各类知识点,切实的保障学生们所掌握基础知识的稳固程度,让课堂教学活动和社团活动可以彼此较好的渗透,共同促进。处理好人才培养等的问题,凸显出人才培养的计划程度。注重发展学生们自身的日常以及爱好,帮助学生们处理好个性化的问题,彰显出人才培养的灵动程度,加大对社团活动开展的重视,不能约束到学生们个性化的发展,端正老师们的教学思想态度,进一步的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程,设定好教育的重心,正确的处理好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文化活动之间的关系,理清主次。再次,社团活动的内容应当要和课堂的教学内容贴合,借助社团活动来进一步的完善课堂教学内容,使得学生们的知识结构体系更加的完整,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技能,切实的提升学校教育的品质。最后,其所开展的社团活动需要以教学的节假日为基准,这主要是因为社团活动和教学活动相比较,其自身的灵活性会比较强,其活动并不会受到教学纲领等的约束,完全的以学生们自身兴趣为基准点,学生们依据自身的喜爱有选择性的去参加社团活动,这样会有效的帮助学生们伸向社会,开拓小学生们的视野。让学生们自行的进行创造,设置好社团活动开展的时间,不能占用课堂教学的时间。
2.2强化社团的建设和管理
小学学校需要构建较为完整的社团管理制度,帮助学生们组建社团管理小组,并交由专职人员进行监管,在其中吸纳号召力比较强的学生党其老师的助手,同时,学校还需要予以相应的专项活动开展经费,设备和场所等,保证日常运转。对全校的学生社团进行登记注册,制定一份全校的社团管理制度,作为各社团的总章程。社团管理小组要当好社团活动的裁判员。社团管理小组是为了更有效地对各社团进行管理,而不是也不能限制社团自身的活动,不能抹杀社团成员的个性,要让各社团能够独立自主地发展。社团管理小组要组织和鼓励教师参与社团的活动,指导社团在活动中选择方向正确,有一定层次和一定深度的主题。
总之,加强小学学校的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对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特殊的作用,它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有利于完善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 费杨.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24)
[2]探析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创新[J]. 那日苏. 改革与开放. 2014(12)
[3]高校社团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以苏州某高校社团为例[J]. 孙凌杉,龚静,苏晓建. 才智. 2013(22)
[4]浅谈高校社团团建在学生社团发展中的作用——西安翻译学院社团团建探索[J]. 王琦. 教育教学论坛. 2012(S2)
关键词:小学生;社团活动;综合素质;提高
1、目前小学学生社团的主要类型
1.1思想政治型社团
这种社团是学生了解社会,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培养自己的奉献精神的场所。主要包括了一些德育、心理健康的理论学习研讨社团。例如,青年志愿者协会、心理健康协会等。这些社团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团结、奉献、互助、友爱、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2专业学习型社团
这种社团是小学生拓宽知识面,深化专业知识学习的场所。主要包括一些与专业学习结合较紧,带有专业实践性质的社团。如,“计算机协会”、“英语角”等。这类社团的宗旨是深化课堂所学,消化实践专业理论,相互交换信息,提高动手能力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这些社团往往是文理渗透、学科交叉、横向发展,学生通过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综合技能。
1.3文化艺术型社团
这类社团旨在培养小学生文化艺术的兴趣和爱好,主要包括一些非专业性的生活文化,社会文化以及声乐、乐器、舞蹈等方面的社团。如我校的碧轩文学社,青苹果艺术团、翰墨书法协会、零角度摄影学会等。这类社团的宗旨是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调节生活节奏,求得自身喜爱的闲暇娱乐内容。其次是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性情、发展和日益深化的需要。这类社团,名目繁多,一般与所学专业无紧密联系,但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2、利用学生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法
小学学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的活跃整体学校的氛围,使得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可以进展的更为迅速。对此,需要注重开展小学学校学生社团活动的监管工作,正确的指导社团活动开展的方向,使得校园文化可以良性化的发展下去。小学学生社团活动开设要注重自主性,老师们不能过于干涉,那样会影响到学生们自身的个性化的发展,要制定出可实施性比较强的社团管控措施,帮助学生们做好社团建设的规划工作,鼓励社团,避免社团内部产生不公平竞争等的问题,正确的引导小学生们。
2.1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首先,要以正确的发展为宗旨开展各项社团活动,不论是智力开发活动,还是演讲比赛等都应当以爱国主义思想为主线,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可以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学生,赋予社团活动较强的知识娱乐性以及思想政治性。其次,要调整好课堂文化以及社团文化活动存在的关系,完成各项宣传工作。较好的传授各类知识点,切实的保障学生们所掌握基础知识的稳固程度,让课堂教学活动和社团活动可以彼此较好的渗透,共同促进。处理好人才培养等的问题,凸显出人才培养的计划程度。注重发展学生们自身的日常以及爱好,帮助学生们处理好个性化的问题,彰显出人才培养的灵动程度,加大对社团活动开展的重视,不能约束到学生们个性化的发展,端正老师们的教学思想态度,进一步的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程,设定好教育的重心,正确的处理好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文化活动之间的关系,理清主次。再次,社团活动的内容应当要和课堂的教学内容贴合,借助社团活动来进一步的完善课堂教学内容,使得学生们的知识结构体系更加的完整,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技能,切实的提升学校教育的品质。最后,其所开展的社团活动需要以教学的节假日为基准,这主要是因为社团活动和教学活动相比较,其自身的灵活性会比较强,其活动并不会受到教学纲领等的约束,完全的以学生们自身兴趣为基准点,学生们依据自身的喜爱有选择性的去参加社团活动,这样会有效的帮助学生们伸向社会,开拓小学生们的视野。让学生们自行的进行创造,设置好社团活动开展的时间,不能占用课堂教学的时间。
2.2强化社团的建设和管理
小学学校需要构建较为完整的社团管理制度,帮助学生们组建社团管理小组,并交由专职人员进行监管,在其中吸纳号召力比较强的学生党其老师的助手,同时,学校还需要予以相应的专项活动开展经费,设备和场所等,保证日常运转。对全校的学生社团进行登记注册,制定一份全校的社团管理制度,作为各社团的总章程。社团管理小组要当好社团活动的裁判员。社团管理小组是为了更有效地对各社团进行管理,而不是也不能限制社团自身的活动,不能抹杀社团成员的个性,要让各社团能够独立自主地发展。社团管理小组要组织和鼓励教师参与社团的活动,指导社团在活动中选择方向正确,有一定层次和一定深度的主题。
总之,加强小学学校的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对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特殊的作用,它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有利于完善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 费杨.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24)
[2]探析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创新[J]. 那日苏. 改革与开放. 2014(12)
[3]高校社团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以苏州某高校社团为例[J]. 孙凌杉,龚静,苏晓建. 才智. 2013(22)
[4]浅谈高校社团团建在学生社团发展中的作用——西安翻译学院社团团建探索[J]. 王琦. 教育教学论坛. 2012(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