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数学变式训练中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探讨

【作者】 许元平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第二中学)


【正文】  摘 要:本文阐述了变式训练的含义,总结了初中数学变式训练的应用方法,分析了初中数学变式训练从多个方面激发学生思维能力,旨在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变式训练;激发思维能力
  一、 变式训练的含义
  变式训练,是根据知识点教学的标准,基于教材中的典型问题,对其进行变更或转换思维角度,对事物的非本质属性进行转化,达到提升学生数学技能和思维能力的目标。初中数学中变式训练的应用方式包括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使学生从多个方位思考和解决问题,以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性地知识结构。变式训练立足问题的本质,结合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采取合理的变式训练方式来学习,旨在训练多角度思维,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促使学生探索不同的解题方法。
  二、 初中数学变式训练的应用
  (一) 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是从不同的方位来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探索多种解决办法,拓展解题思路,综合多个方面的数学知识,对多种解题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中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同时要总结解题规律,培养分析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数学中,一题多解即运用不同的论证方式对定理、公式的变式进行论证,发现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一题多解能够引导学生对同一材料进行多角度思考,提升思维发散性。
  (二) 一题多变
  一题多变即保证问题的实质,运用变式的方法将问题的条件和结论进行变形,不断变化问题的层次和梯度,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应对不同问题层次的解题思路和原理,学生的思维就能逐渐展开。一题多变通过转变问题,将封闭式的条件转化为开放式,通过延伸问题或结论,就能够为学生的解题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激发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在解决典型数学例题时,教师可以适当变式,促使学生对例题进行延伸,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在题海中难以寻找出路的状况。
  (三) 一题多得
  一题多得,即采用分散命题角度的方式,首先对问题进行讨论和猜想,突破思维定式的限制,鼓励学生打开思维,找寻多个解题入口。例如在解决一些开放性探索试题的过程中,其条件和结论都不太明确,需要人为设定条件,然后对结论进行探究。教师要利用不同类型的题目,扩大学生的知识层面,引导学生敢于猜想,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三、 初中数学变式训练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一) 培养正确概括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不能一味的强调数学概念的定义,学生要具有良好的数学认知和思维,才能充分掌握数学问题的内涵和实质。通过变式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但是在学习概念时很多学生会感到枯燥,很难提起兴趣,在数学课堂中容易走神。使用变式训练的方法,能够循序渐进,化繁为简地进行数学变式,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更好的思维体验。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扩大学习自由度,充分展现自己的想法,没有解题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积极性。
  (二) 培养多向变通的思维能力
  变式训练不会受固定知识和规则的限制,更加注重学生解题技巧和思维方法的提升,实现学生多向变通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公式和数学定理,对公式和定理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解题能力。仅仅对定理和公式死记硬背,是很难将其灵活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的,因此要想熟练掌握数学概念,要具有多向变通的思维能力。通过变式训练的运用,深刻理解概念的深层意义,以及各公式和原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学会正确辨析公式和定理的应用要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进而将其灵活地应用到解题过程中,提升解题技巧。
  (三) 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维方法
  初中数学包含繁多的概念理论,因此课堂内容较为紧凑,这对学生的理解力提出很大的挑战。教师在讲解例题时,要运用变式训练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同类型题目,并且学会总结其解题规律和思维方法,引导学生避免进入解题误区,从多个角度和层次来学习数学知识点,加深学生的理解,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在设计变式训练的题型时,要适当地融入数学思维方法,同时让学生重复运用达到熟练掌握的效果。学生在不断实践中实现知识点的巩固,使知识点内化,使数学概念化抽象为具体,同时加强学生的类比思维,达到掌握数学思维方法的目的。
  四、 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训练是提升学生解题效率,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采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变式方法对不同题型进行分析和转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熟练掌握数学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娜,张守庆.变式训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8(04):254.
  [2]王慧灵.从初中数学变式训练中激发学生思维能力[J].新课程(中),2015(11):113-115.
  [3]王佳未. 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及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