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的教学策略

【作者】 施兆丽

【机构】 (云南省怒江州民族中学)


【正文】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教育界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理念,为了有效将科学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教学的需要,为此,涌现出了许多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高中政治不仅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的人生发展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很多人都对如何有效进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并得出很多有效的方法,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高中政治教学经验,对如何有效进行高中政治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方法;教学现状;策略;方法 
  一、洞悉我国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推进,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中政治教学面临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上的创新。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更多的是记忆性的纯理论的教学,教学方式往往是满堂灌,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记忆,政治课堂沉闷枯燥,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理论知识讲解太过抽象,学生被动学习,题海战术让学生厌烦等,最终导致高中政治教学效果不理想。新课改背景下必须做好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着眼于学生政治素养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1.转变教学观念是重中之重 
  在传统教学中,素有这样的理念:要想学好政、史、地,就必须下功夫死记硬背,只有“背”好了,才有可能考好。因此,高中政治课堂一直延续着这样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先向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解释,然后剩下的时间就由学生自己进行记忆。老师源源不断地向学生进行政治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不断地死记硬背,实际上,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难以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了呼应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提高高中生政治学习的效率,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广大高中政治教师一定要摆脱传统的政治教学理念,不断学习新的高中政治教学理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政治学习。 
  2.注重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高中政治学习方法 
  高中生要学习的科目比较多,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高中政治的课程设置比较少。在有限的政治课堂上,老师不可能把所有的政治题目都仔细地给学生进行讲解,也不可能将所有学生的疑难问题都一一地进行解答,因此,广大高中政治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政治学习方法的传授,使学生在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高中政治老师一般都有多年的政治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与归纳总结,积累了很多有效的政治教学经验与学习经验。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注重将高中政治教学与实际结合起来 
  理论性强是高中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虽然高中政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是,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并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的,而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广大高中政治老师一定要将理论与实际密切地联系起来。 
  1.注重时政 
  时政对高中生的政治学习十分重要,同时,在高考中,很多题目都是以时政为载体,让学生用学习过的政治理论对时政进行分析。那么高中生该如何有效把握好时事政治呢?一方面,广大高中政治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多举时政方面的例子,逐步提高学生用政治理論分析时政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高中生自己要积极主动,毕竟政治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就需要学生在课下多下功夫,多多关注新闻,并试着用政治课堂上学得理论知识对事件进行分析。 
  2.广泛关注社会现象 
  运用政治理论可以对社会上的很多现象进行深入的剖析,例如环境问题,既可以用发展的观点对其进行解释,也可以用联系的观点对其进行解释。学生想要很好地驾驭政治题目,用政治理论对社会现象进行准确的剖析,就必须广泛地关注社会现象,对社会现象有深入的了解。 
  四、合理处理课堂中的的“预设”和“生成” 
  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很多情况下,只要具有活跃的思维,一题反而有多种解法,很多方法也是意想不到的。对于政治教学,这种情况更是时有发生,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很多的思想都不是绝对的,都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课堂教学现实状况与预设的不一样。或者是学生的想法合乎逻辑但并没有在教师的预期范围内,也可能是课堂教学的内容因某个突发奇想法生了改变,这些都是教师应该坦然接受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对知识的探索行为需要得到尊重。 
  对于预设,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做好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变化和反应对课堂进行积极的适当的调整,并且根据课堂的知识走向进行顺势教学,不能生硬地照搬照抄教案。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政治教学要实现教学目标,要探索更好的教学策略,就要注重对学生的内在影响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不能一味灌输。对于学生来讲,学习政治是学习一门技能,而不是记住某个知识点。
  参考文献: 
  [1]唐朝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改进方法分析[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6). 
  [2]张德军.构建高中政治课堂高效教学方法的研究[J].学周刊,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