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
【作者】 叶尔克西·沙哈提别克
【机构】 (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第一小学)
【正文】摘 要:由于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使得小学教师对于小学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忽略或者流于表面;随着新课改政策的下发,许多老师也都注意起了这门课程,但由于长时间的忽略导致学到老师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有许多疑惑。面对这一现象,本文提出了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进行生活化教学,使的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学习这门课程。
关键字: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
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以及现状
1、 重要性
近年来各种儿童安全问题的频发,比如2014年福建男孩因卡头而窒息事件、云南明通小学的“9.28”踩踏事件、各种层出不穷的儿童拐卖事件等等。这些事件不仅仅只是让我们社会大众心痛和悲伤,更重要的是对于小学教育中安全教育的思考。在小学阶段 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小学教师在对小学生教育的时候仅仅只是流于表面,比如对于交通法规的讲解等等,着重点落于法治二字之上。当然我们并不能说单单教育法制是错误的,而是小学老师应该意识到小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法制之上,而是应该从生活中着手,使小学生能够尽可能的避免在生活中受到的伤害。对于处在6——12岁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外界的事物十分好奇,加上心智发育不成熟,难以判别一件事物对于自身的危险程度。没有一定的安全知识,加之老师和家长对这方面的忽略,使得小学生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因此,小学期间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其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保护小学生身心安全,让小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生活中的安全问题,能够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自我保护,能够让小学生健康成长。
2、 现状
虽然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各个学校的小学老师都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但由于根深蒂固的原因导致老师对于非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科目的教学不是很上心。虽然有着硬性指标,但老师上课一般也就是浅尝辄止,或者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形式老对道德与法治进行教学,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打击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让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没有达到开设的意义。
二、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 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育界一直有着这样的说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使学生能够更加专注的投入到某项学习里去。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下并没有在意兴趣教学的重要性,一般而言只是高压政策。然而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却能有效的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一些有趣但充满警惕意味的生活小事情使小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而这些有趣的小事情也能够使的小学生在课堂上高效的学习法治知识。当学生对这堂课充满期待感时候,学生也更能有效的理解法治安全。能够提升学生面对危险的意识,教导孩子向周围人求解或者向警察求救等等自我营救的方法等等。
2、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往往使老师头疼不已,因为在课堂上,小学生的天性会让学生的注意力能难集中,没有集中注意力就很难有着很高的积极性。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可以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带入课堂,融入知识,让学生通过生活中有趣的事件让他们的积极性自然而然的调动起来,而老师也不用时刻费尽心力的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积极性的引导下会有这更高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让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更好的进行。
三、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有效方法
1、 增加生活化教学内容
学校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额目的是培养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意识,能够让学生有着优秀的思想道德修养,同时也对社会有着初步的了解,也能够加强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能够保护自己,因此教师在采取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会让学生很难以接受这些东西。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法治,什么是道德,更好的帮助学生来理解如今的社会情况以及法治,能够让学生正确的看待社会。在课堂上老师需要结合生活案例,比如搀扶老人过马路、看到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等等,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同时也为素质学生良好的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道德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引入生活化具体场景
小学生不仅仅需要注重道德的培养更要注重对于自身安全的保护,但小学生对于危险没有预判能力,所以老师应该引入生活化集体场景来教育孩子。
现阶段的教育模式以及从重复性的“填鸭式”教育模式中改变成游戏化情境教学模式,老师对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更应该运用生活化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氛围,让学生能过深刻意识的自身安全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进行教导的时候,不能流于表面,简单的告诉学生要怎么做。而是要创造相应的危险情境,使学生能在类似的情况下能够意识到自己处于危险当中,然后教导学生如何的脱离危险。
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使学生能意识到周围危险的存在。每年的春运是大量人口转移的时期,因此有许多的不法分子隐藏在其中伺机而动。在生活化教学中可以模拟小学生在火车站遇到拐卖者的情境,然后加强学生面对危险的意识,同时教导学生自救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危险没有预知,对于自身安全意识的缺失,他们可能无法判断自身是否处于危险环境之中,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应该运用案例教学,比如在小学生拐卖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加强对于陌生人的警惕心,对于陌生人给与的食物、玩具要拒绝等等,让学生加强在面对拐卖者时的警惕心。比如对于女孩子猥亵问题的教育上,教师或者老师应该让学生对于一些关键词语或者动作具有强烈的敏感性,培养学生这种敏感性,能够让学生面对这样的危险的时候能够有良好的警惕心,同时让学生能够辨别自身处于危险当中,并且能在事后大胆的向家长说出相应的事件,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总结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更加能够让小学生在生活中提升道德品质以及自我安全意识,能够保证小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玥兴.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66.
[2]张桂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19(07):131.
[3]于海慧.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A]. .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
关键字: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
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以及现状
1、 重要性
近年来各种儿童安全问题的频发,比如2014年福建男孩因卡头而窒息事件、云南明通小学的“9.28”踩踏事件、各种层出不穷的儿童拐卖事件等等。这些事件不仅仅只是让我们社会大众心痛和悲伤,更重要的是对于小学教育中安全教育的思考。在小学阶段 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小学教师在对小学生教育的时候仅仅只是流于表面,比如对于交通法规的讲解等等,着重点落于法治二字之上。当然我们并不能说单单教育法制是错误的,而是小学老师应该意识到小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法制之上,而是应该从生活中着手,使小学生能够尽可能的避免在生活中受到的伤害。对于处在6——12岁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外界的事物十分好奇,加上心智发育不成熟,难以判别一件事物对于自身的危险程度。没有一定的安全知识,加之老师和家长对这方面的忽略,使得小学生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因此,小学期间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其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保护小学生身心安全,让小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生活中的安全问题,能够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自我保护,能够让小学生健康成长。
2、 现状
虽然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各个学校的小学老师都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但由于根深蒂固的原因导致老师对于非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科目的教学不是很上心。虽然有着硬性指标,但老师上课一般也就是浅尝辄止,或者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形式老对道德与法治进行教学,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打击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让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没有达到开设的意义。
二、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 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育界一直有着这样的说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使学生能够更加专注的投入到某项学习里去。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下并没有在意兴趣教学的重要性,一般而言只是高压政策。然而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却能有效的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一些有趣但充满警惕意味的生活小事情使小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而这些有趣的小事情也能够使的小学生在课堂上高效的学习法治知识。当学生对这堂课充满期待感时候,学生也更能有效的理解法治安全。能够提升学生面对危险的意识,教导孩子向周围人求解或者向警察求救等等自我营救的方法等等。
2、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往往使老师头疼不已,因为在课堂上,小学生的天性会让学生的注意力能难集中,没有集中注意力就很难有着很高的积极性。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可以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带入课堂,融入知识,让学生通过生活中有趣的事件让他们的积极性自然而然的调动起来,而老师也不用时刻费尽心力的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积极性的引导下会有这更高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让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更好的进行。
三、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有效方法
1、 增加生活化教学内容
学校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额目的是培养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意识,能够让学生有着优秀的思想道德修养,同时也对社会有着初步的了解,也能够加强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能够保护自己,因此教师在采取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会让学生很难以接受这些东西。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法治,什么是道德,更好的帮助学生来理解如今的社会情况以及法治,能够让学生正确的看待社会。在课堂上老师需要结合生活案例,比如搀扶老人过马路、看到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桶等等,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同时也为素质学生良好的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道德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引入生活化具体场景
小学生不仅仅需要注重道德的培养更要注重对于自身安全的保护,但小学生对于危险没有预判能力,所以老师应该引入生活化集体场景来教育孩子。
现阶段的教育模式以及从重复性的“填鸭式”教育模式中改变成游戏化情境教学模式,老师对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更应该运用生活化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氛围,让学生能过深刻意识的自身安全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进行教导的时候,不能流于表面,简单的告诉学生要怎么做。而是要创造相应的危险情境,使学生能在类似的情况下能够意识到自己处于危险当中,然后教导学生如何的脱离危险。
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使学生能意识到周围危险的存在。每年的春运是大量人口转移的时期,因此有许多的不法分子隐藏在其中伺机而动。在生活化教学中可以模拟小学生在火车站遇到拐卖者的情境,然后加强学生面对危险的意识,同时教导学生自救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危险没有预知,对于自身安全意识的缺失,他们可能无法判断自身是否处于危险环境之中,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应该运用案例教学,比如在小学生拐卖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加强对于陌生人的警惕心,对于陌生人给与的食物、玩具要拒绝等等,让学生加强在面对拐卖者时的警惕心。比如对于女孩子猥亵问题的教育上,教师或者老师应该让学生对于一些关键词语或者动作具有强烈的敏感性,培养学生这种敏感性,能够让学生面对这样的危险的时候能够有良好的警惕心,同时让学生能够辨别自身处于危险当中,并且能在事后大胆的向家长说出相应的事件,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总结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更加能够让小学生在生活中提升道德品质以及自我安全意识,能够保证小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玥兴.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66.
[2]张桂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19(07):131.
[3]于海慧.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A]. .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