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探索

【作者】 拥 忠

【机构】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南儿童福利院)


【正文】摘 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改革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鼓励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教学的倡导者伊利诺大学的萨其曼博士也指出:“探究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 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广泛重视, 这也是对传统教学弊端进行改善的重要措施。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从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现状观察可以发现, 大部分的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难以提升。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第一步是激发其学习兴趣, 然后再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 最后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教学的倡导者伊利诺大学的萨其曼博士认为,儿童具有探究问题的天性,当儿童处在一个使他感到困扰的环境是,就会本能地开始探究,这是探究活动的起源。他进而指出:“探究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国际教育界近年流行三句话:“你听来的就会很快忘掉,你看见的就能记住,你做了就会学会。”这与新课程改革提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鼓励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的理念一致。那么,在课堂中如何实现自主探究呢?
  一、问题要有探究价值
  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过程本身具有发现的性质。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可能成为探究的过程。探究学习的实质是解决问题,寻求发现的过程,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起点。因此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所设计的问题必然是学生质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而问题一旦得到解决,他们就会体会到成功所带来的愉悦感,精神上得极大的满足,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创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
  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学习知识的能源,是发展智力的原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最有效地启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抑制学习中的疲劳和困苦,保持旺盛的精力,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敏捷思考。所以,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紧密联系起来,从的角度,并运用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要提供培养提问意识的沃土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在课堂上,教师要提供培育提问技巧的沃土。教学中我们要抓住知识的连接点、矛盾点或新知识的关键点、要害点,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教师不要搞一言堂,要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与探索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问题意识。
  2.营造自由宽松的提问氛围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论及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时曾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融洽的课堂气氛是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只有在民主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独立地探索、大胆地发表见解,并在这个基础上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任何压服、抑制、独断,都将扼制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创造的萌芽,这就要求师生间形成民主的师生关系。要想建立民主和谐的氛围并不难,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特别对那些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更要照顾,多给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这样,就能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
  四、积极评价,促进不断进取
  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进步。其实,有些学习较差的学生,他们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而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对他们既要晓之以理,更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予以鼓励,如告诉他们“只要你能不断努力,一定会学得很出色。”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成长,这才能使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研究[J]. 张西超.  课程教育研究. 2019(36) 
  [2]以“问”为首,建构自主学习课堂[J]. 俞兴发.  江西教育. 2019(24)
  [3]谈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J]. 李程.  中国农村教育. 2018(24) 
  [4]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J]. 陈以华.  小学教学研究. 2018(24) 
  [5]小学生自主学习支持系统建构的思考与实践[J]. 赵庆林.  江苏教育. 20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