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毛长友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博大九年制学校)
【正文】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科学教学方法被推广开来,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广泛,对于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升都有很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问题导学法的介绍,着重阐述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仅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应用
问题导学法注重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老师的教学问题把控能力,通过课堂提问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有很大的创新性和科学性,有效的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问题导学法
1、问题导学法的概念
问题导学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时,根据问题内容引申到实际生活中,然后进行课堂提问,由学生们展开思考的新型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问题导学法具有明显的科学性、引导性、规划性和情境性,在当前的教学中应用极为广泛。
2、问题导学法的学习方法
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重点就是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1]。问题导学法的主要学习流程就是由老师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老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要考虑问题本身的难易程度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大小,整体考虑问题的重点、难点以及科学性,在学生的接受范围内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知识吸收。
老师提出相应的问题之后,下一步就是由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课本中找到对应的知识重点,对这些知识重点进行针对性思考和学习,找出问题之间的联系,对知识点及时理解和消化。但是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老师要考虑实际的情况,初中学生的知识面相对来说还比较狭窄,对于很多的知识点和问题理解不到位,在问题导学法学习过程中难免效率不高、收获不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数学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思考方向,让学生在有目标的情况下进行独立思考和学习。还有一点问题就是学生的上课注意力,这就要求老师在数学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切合实际,有充分的吸引力,让学生的脑子里有成像意识,如果提出的问题学生都没有见过和接触过,那就无法很好的发挥作用,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接下来一步就是讨论和拓展环节,学生在进行完独立思考之后,老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分组进行讨论,每一组整合自己的答案,选派一位学生进行课堂讲答,所有的组分析讲解完毕之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充分将问题的各种答案优缺点进行解读,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思考不足之处,对于表现较好的小组和个人提出表扬。通过让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认知能力,分享自己的思考方法和思考思路,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学习。老师还可以拓展问题之外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范畴,让问题更加生活化,变得浅俗易懂。
3、问题导向法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强度和作业强度在慢慢的下降,学习不能仅仅依赖于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最主要的还是要在课堂上真正学习到知识,这就取决于老师和学生的共同作用了。老师通过采用高效科学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动性。问题导向法通过提出一些新奇的生活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思考,这种思考是结合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而进行的,是有很强的实践基础的,学生在思考起来更容易,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课堂上着手,拓宽学生思维,增强学习成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问题导向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这一章节的时候,老师先提出问题,比如要求学生举出一些三角形的物体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物体,然后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这样提出的问题难度不高,主要就是入门知识,但是所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从实际生活中找寻数学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回到生活中去。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找出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找到各自的特点和之间的联系,这样问题就提出了。
接下来就是由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首先由学生们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说出生活中的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联系和不同,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比较特殊,其中一个角为直角,为90°,剩下的两个角都是45°。经过学生的表达之后,老师可以继续延伸问题,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证明方法引入进来,这部分主要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老师通过勾选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其中的问题和知识点,进而掌握知识点,在这个阶段,老师要把握好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生注意力要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
之后就是讨论环节,每个学生可以积极发言,联系生活中的实际物体,阐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和证明方法,让学生明白证明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个反向思维的应用,利用你所知道的各个特点,证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合理性,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和反向思维,用两种思维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假如说知道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相等,就立马可以知道这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反之,知道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就要知道它的特点和性质。学生讨论完成之后由老师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解答,老师从学生的发言中找出优点和缺点,在学生发言完毕之后进行总结说明,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引申知识点,比如可以引申到角度的计算上、多个三角图形的识别和计算,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问题导向法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问题设计要适当
提出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提出的问题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并且和教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可以通过点而学习到面,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种问题还要接近生活,让学生有可以想象的空间,只要问题提的好,教学就成功了一半[2]。
2、师生之间加强合作
学习从来都不是独角戏,需要老师和学生彼此合作,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教学方式要坚持不断创新,问题导向法让数学课堂不再严肃枯燥,而是充分发挥能动性,让老师和学生都“动”起来和“活”起来,让课堂活跃起来,师生之间更好的交流,共同学习。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问题导向法注重师生相互合作,共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很重要,不论是在课堂上的氛围,还是课余时间的学习氛围都很重要[3]。在课堂上,老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思考能力;通过开展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共同学习中,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观点,老师及时对一些好的观点进行解读,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通过让课堂“动”起来和“活”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快乐的学习知识;通过普及知识点和引申知识点,让学生明白学习永无止境,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的学习打开一扇窗,学习更多的知识,整体提高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了,始终坚持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发展出适用于教学的新方法。问题导学法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老师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学生加强自我思考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共同作用,不断完善教学体系,让老师在轻松中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参考文献:
[1]姚玲.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6(58):66-67.
[2]艾玉英.探究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3):86-87.
[3]贾新林.基于问题导学法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J].新校园(中旬),2016(8):78-79.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应用
问题导学法注重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老师的教学问题把控能力,通过课堂提问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有很大的创新性和科学性,有效的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问题导学法
1、问题导学法的概念
问题导学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时,根据问题内容引申到实际生活中,然后进行课堂提问,由学生们展开思考的新型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问题导学法具有明显的科学性、引导性、规划性和情境性,在当前的教学中应用极为广泛。
2、问题导学法的学习方法
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重点就是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1]。问题导学法的主要学习流程就是由老师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老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要考虑问题本身的难易程度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大小,整体考虑问题的重点、难点以及科学性,在学生的接受范围内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知识吸收。
老师提出相应的问题之后,下一步就是由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课本中找到对应的知识重点,对这些知识重点进行针对性思考和学习,找出问题之间的联系,对知识点及时理解和消化。但是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老师要考虑实际的情况,初中学生的知识面相对来说还比较狭窄,对于很多的知识点和问题理解不到位,在问题导学法学习过程中难免效率不高、收获不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数学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思考方向,让学生在有目标的情况下进行独立思考和学习。还有一点问题就是学生的上课注意力,这就要求老师在数学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切合实际,有充分的吸引力,让学生的脑子里有成像意识,如果提出的问题学生都没有见过和接触过,那就无法很好的发挥作用,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接下来一步就是讨论和拓展环节,学生在进行完独立思考之后,老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分组进行讨论,每一组整合自己的答案,选派一位学生进行课堂讲答,所有的组分析讲解完毕之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充分将问题的各种答案优缺点进行解读,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思考不足之处,对于表现较好的小组和个人提出表扬。通过让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认知能力,分享自己的思考方法和思考思路,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学习。老师还可以拓展问题之外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范畴,让问题更加生活化,变得浅俗易懂。
3、问题导向法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强度和作业强度在慢慢的下降,学习不能仅仅依赖于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最主要的还是要在课堂上真正学习到知识,这就取决于老师和学生的共同作用了。老师通过采用高效科学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动性。问题导向法通过提出一些新奇的生活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思考,这种思考是结合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而进行的,是有很强的实践基础的,学生在思考起来更容易,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课堂上着手,拓宽学生思维,增强学习成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问题导向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这一章节的时候,老师先提出问题,比如要求学生举出一些三角形的物体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物体,然后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这样提出的问题难度不高,主要就是入门知识,但是所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从实际生活中找寻数学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回到生活中去。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找出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找到各自的特点和之间的联系,这样问题就提出了。
接下来就是由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首先由学生们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说出生活中的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联系和不同,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比较特殊,其中一个角为直角,为90°,剩下的两个角都是45°。经过学生的表达之后,老师可以继续延伸问题,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证明方法引入进来,这部分主要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老师通过勾选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其中的问题和知识点,进而掌握知识点,在这个阶段,老师要把握好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生注意力要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
之后就是讨论环节,每个学生可以积极发言,联系生活中的实际物体,阐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和证明方法,让学生明白证明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个反向思维的应用,利用你所知道的各个特点,证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合理性,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和反向思维,用两种思维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假如说知道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相等,就立马可以知道这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反之,知道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就要知道它的特点和性质。学生讨论完成之后由老师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解答,老师从学生的发言中找出优点和缺点,在学生发言完毕之后进行总结说明,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引申知识点,比如可以引申到角度的计算上、多个三角图形的识别和计算,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问题导向法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问题设计要适当
提出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提出的问题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并且和教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可以通过点而学习到面,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种问题还要接近生活,让学生有可以想象的空间,只要问题提的好,教学就成功了一半[2]。
2、师生之间加强合作
学习从来都不是独角戏,需要老师和学生彼此合作,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教学方式要坚持不断创新,问题导向法让数学课堂不再严肃枯燥,而是充分发挥能动性,让老师和学生都“动”起来和“活”起来,让课堂活跃起来,师生之间更好的交流,共同学习。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问题导向法注重师生相互合作,共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很重要,不论是在课堂上的氛围,还是课余时间的学习氛围都很重要[3]。在课堂上,老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思考能力;通过开展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明白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共同学习中,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观点,老师及时对一些好的观点进行解读,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通过让课堂“动”起来和“活”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快乐的学习知识;通过普及知识点和引申知识点,让学生明白学习永无止境,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的学习打开一扇窗,学习更多的知识,整体提高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了,始终坚持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发展出适用于教学的新方法。问题导学法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老师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学生加强自我思考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共同作用,不断完善教学体系,让老师在轻松中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参考文献:
[1]姚玲.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6(58):66-67.
[2]艾玉英.探究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3):86-87.
[3]贾新林.基于问题导学法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J].新校园(中旬),2016(8):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