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阅读

【作者】 胡云跃

【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第二小学校)


【正文】近年高考在数学、理综这些科目中为了强化语文学科重要性大量增加题目字数,并在题干中加入古文,这就告诉我们阅读能力不只是在语文方面有重要体现,同样,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要重视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会读书就不会学习”,数学阅读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数学能力的大小,因此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就成了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迫在眉睫的任务,对小学教师要求更高,担负着从小培养孩子数学阅读习惯的重任。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呢?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平时教学中如何指导小学生阅读数学的。
  一、指导读书上的概念、结论
  数学课本上的概念、规律、结论是经过高度验证提炼出来的,其语言精练、叙述严谨,读、背要做到一字不漏。对普遍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乏味,不易理解,提不起阅读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阅读进行指导。首先,要通过一些计算、举例、对比等方法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去观察比较,去发现归纳总结,切忌快读和死记硬背,要去理解每一个字的含义。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养成爱问、好问、会问的好习惯。例如 “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强调的是“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例子发现的规律,再进行总结提炼。初读第一遍后要求学生找出:这段话中哪些词句比较重要?怎么理解?学生会提出“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句话要重点理解。教师这时当即举一个分母中含有质因数3的分数,也能化成有限小数,让学生产生质疑。再细读第二遍,联系所举的例子,让学生找到前提条件:“一个最简分数”?通过质疑、释疑,学生以后读到这里自然就会联想到这个过程,从而加深了理解。
  二、指导阅读应用题
  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内容,学生数学方面的很多能力在解决应用题中有很好的体现,比如抽象能力,逻辑能力、推理能力、空间观念等等。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其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一环,首先要把题读通,读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会读应用题的能力呢?
  1、要求学生把一道题完整地读完。读题要认真,仔细,不遗漏,从头到尾,一字一字地读,了解这道题讲的是什么事,有哪些数学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读完第一遍题后,最好是能把已知的数学信息勾出来,做到心中有“数”。
  2、训练学生联想法阅读。即训练学生在读题过程中边读边想,把已知信息与图片、影像或实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比如,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13例8,一个大棚共480m2,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红萝卜地的面积占整块萝卜地的1/4。红萝卜地有多少平方米?学生读完第一遍对基本信息有个初步了解后,在读第二遍时,就要对这些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再认识。脑子里面要有一个大棚,面积是480 m 2,平均分成了两份,一份种各种各样的萝卜,另一半种什么不管。有红萝卜、白萝卜…,知道红萝卜占整个萝卜地的1/4,这里只与萝卜地有关,也就是又把萝卜地平均分成4份,红萝卜地占了其中的1份。这样一分析,学生很容易找到数量关系:大棚面积÷2(×1/2)=萝卜地面积,萝卜地面积×1/4=红萝卜地面积,学生列式计算就水到渠成了。
  3、训练学生“读”“画”结合法。即训练学生在读完题以后,画一面、写一写。低年级学生可用一些简单的符号代替事物,把枯燥的文字语言变成生动形象的图示语言。中高年级学生要养成边看题边画线段图、几何图或简单列出条件、问题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帮助孩子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样是上面的例题,通过画线段图或方块图,学生仔细观察,除了会发现上面的方法外,还很容易发现中另一种解法。从整体观察,会发现红萝卜地的面积占了整个大棚面积的1/8,再观察思考,又会发现这个1/8实际上是红萝卜地占了整个大棚面积的1/2的1/4,因此,可以先算出红萝卜地占了整个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再求红萝卜地的面积。这样不但解决了问题,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读笔记
  读数学笔记也是阅读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生不适合把老师补充的知识、结语等单独做在笔记本上,普遍做法是写在数学书上,便于阅读和复习。这些补充的知识、结语非常重要,是解决一些问题必备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要经常读笔记。读的时候最好是联系一些相关知识或一些例子来读、想,才记忆深刻。比如,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学习了三角形面积后,就补充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面积,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高的2倍,平行四边形高是三角形高的一半。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高等面积,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底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三角形底的一半。学生要联系到图形来读,理解记忆。读比较a2和a的大小时,要联系到例子,当a=2或a=0时,当a>2时,举一个例子3,当a<2又≠0时,举一个例子1.2,算一算,会记得更牢,即使搞忘了它们的大小关系也不怕。
  四、读运算定律,读公式
  运算定律和公式比较抽象,学生读起来枯燥乏味。读定律时,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运算定律的由来,再要求学生把运算定律和具体的数式对比起来读,即一个定律一个数式,这样也有利于学生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如:(a±b)×c=a×c±b×c→(8±5)×2=8×2±5×2。读公式时,也要让学生弄懂公式的推导方法,把图形和公式联系起来,把字母与图形上的某一部分对应起来读记,即数形结合,训练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数学教师要把早读课用好,把早读课时间还给学生,要让学生读数学书。在教学过程中要训练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养成会读书、勤读书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