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低年级多样化课外阅读的策略
【作者】 胡国华
【机构】 (四川省盐源县泸沽湖镇小学)
【正文】摘 要:小学生在三年级阶段已经适应了小学生活,他们正处在一个即将开始写作文的开端,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相对而言显得尤为重要。作好这项工作我们认为主要的是最大限度发挥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和必要的干预作用,同时教师自己也必须注重自己阅读和知识的更新,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此,笔者依据自己的做法,如何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展开以下几点思考:
关键词:明确目的;激发兴趣;方法指导;多样评价
从教以来,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学习和生活。学习时少不了课外阅读,但绝大多数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不尽人意。在学生中,随意翻阅的有之,一篇文章没读完换另一本书的有之,不求甚解的有之。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啊!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哪?这是我近段时间常常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也多方面请教优秀的语文老师,查阅相关的学习材料。并且尝试着在本班开展阅读指导。
一、明确阅读目的
曾记欧阳修有这样一句话:“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就是让小学生懂得阅读不仅学到知识,而且让读书的人懂得如何为人、处世,以及一个人道德风范、精神境界和自己拥有的知识有关系,一个人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要多读书。一本好书,是自己的忠实朋友,也是自己最好的老师。能让自己拥有心胸坦荡的情怀,乐于进取,勇于拼搏的意志。
二、阅读材料的选择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我们要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和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有益的读物。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哪些读物推荐给学生呢?
1.中外经典名著
在当今多元文化交汇的时代,三年级孩子喜爱卡通漫画、通俗故事、作文选编等。这是一种感性化、浅层次的功利性阅读。功利阅读绝不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主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如果多读经典作品,就能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如少年版的四大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少年闰土》、艾米莉的《呼啸山庄》;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等;郭沫若、冰心、艾青、泰戈尔等国内外名人诗歌选;毛泽东、林肯、爱因斯坦等伟人及名人传记……多体裁的课外阅读,会让学生在小说的真情世界感受真善美,在传记的人物传奇经历中体悟成功的苦与乐、在诗歌的韵律中变得越发灵秀……
2.自然、科普、科幻读物
自然、科普、科幻读物向青少年儿童介绍大量新鲜的科学知识。它们可以打开青少年儿童心灵的科学之窗,激起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如《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书籍。
3.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
这类读物的选择不可避免体现了功利的目的,其作用主要在于进一步充实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比较能力。如学习了《早》,引导学生读鲁迅的小说《祝福》;学习了《只拣儿童多处行》,指导学生读冰心的散文集《寄小读者》;以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阅读更多作家的作品。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池水,只要一颗小小的石子,就会使它泛起粼粼波纹。“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这是朱熹说的一句名言。这就是说“阅读”的过程并不是把书拿来一看了之,“阅”读要求自己在看的同时,借助字典、词典,真正看懂、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读”有诵读、默读之分,但重要的是明确文章的真正含义和文中所表达的感情。这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强化理解能力的培养。常言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就是说在读文章的时候自己一定要读懂,明确作者写的文章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讲故事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三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表扬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了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面对浩瀚的课外语文信息,小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地汲取营养,扩大知识面,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呢?这需要教师在阅读方法上予以适当的指导。
四、阅读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
俗话说:“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一个人要有渊博的学识和技艺,就要多读书,读百家书,学百家艺,这就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学会收集书中信息,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了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面对浩瀚的课外语文信息,小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地汲取营养,扩大知识面,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呢?这需要教师在阅读方法上予以适当的指导。
(一)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
1.在文中作记号
将阅读材料中关键的或特别优美的词、句、段进行圈点勾划以加深印象。
2.摘录好词佳句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摘抄优美的词、句、段于笔记本上,经常翻阅,从中学到作者遣词造句和描写事物的方法,对自己作文大有益处。
3.读后写体会
有些文章读后特别令人感动,这时候可以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又练了笔,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选择精读与浏览
对阅读材料,我们要有选择地阅读,特别是阅读长篇大作时,不必逐字逐句去推敲、去斟酌,只需快速浏览,把握整体;读到精彩处,则放慢速度精研细读,认真领会。
阅读方法很多,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书籍、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二)教会学生基本的积累方法。
要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学生从书中汲取精华,学会积累。
1.诵读美文。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喜欢的、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断,要出声、入情赏读,直至诵记于心。比如定期开展班级美文诵读活动,评出“诵读之星”。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2.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储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因此,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包括摘录优美、精彩的语句、片断,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这种读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自做手抄报。通过范例引路,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优美文段编成“小报”,有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会爱上读书,而且会爱读好书。这个学期,我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类读书活动,结合校本课程、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根据课外阅读目标的指向,定期指导学生编制有主题的手抄报,如《快乐的六一》、《科技博览》、《在诗歌的月下漫步》、《国庆有感》、《名著点评》等,这样学生便有了明确的阅读目标,有针对性又便于指导。
五、多层次的评价,考察效果
1.用星级制度进行定量评价。
通过我的观察发现通常的考级制度可以激发学生为了达到最高级五星而不断努力练习,我想这正是因为学生有了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才能够做到不断努力。所以,我想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可以采用星级制度,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为了激发学生阅读、背诵古诗的积极性,我就定出这样的一个星级制度:
①我一月为起点评:每天一篇,列出学生名单,分组跟组长读,读完当天的一篇课外书为一星;基本通顺流利为二星;通顺流利地读、简单说出所读的内容为三星;通顺流利地读,并能完成摘抄为四星;通顺流利地读,能自行完成阅读记录卡为五星。
②课外进行阅读古诗的活动,然后到老师处背诵古诗,背出10首古诗为背诵一星,20首为背诵星级,30首古诗为三星,50首为四星,70首为五星,80首为特级星。这样,学生背诵古诗的积极性就十分高。
2.用表格反馈进行定性评价。
读书贵精不贵多,“与其匆匆浏览许多本,不如彻底消化几本。”要求学生读书要通读精读,读有所悟。读书应该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为了激发学生在读书时积极动脑思考,提高学生阅读质量,我设计了这样一张表格,让学生阅读了一本课外书以后,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记录下自己的感想。根据学生上交的反馈表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评分,并将学生分数的动态表在班级墙报中公布,以此激发学生提高阅读的质量。
综上所述,小学生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学习,特别是对于写作,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的高楼没有日积月累这砖瓦,是无法建立起来的的。我们的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里漫溯,才能“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真正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蓝图打好底色,为孩子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潘海燕,何晶.教师怎样进行反思与写案例和论文
[2]王正帮;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7期。
[3]宋晓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五定”[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年09期
[4]王晓燕;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5年S1期
[5]罗 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实践性的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关键词:明确目的;激发兴趣;方法指导;多样评价
从教以来,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学习和生活。学习时少不了课外阅读,但绝大多数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不尽人意。在学生中,随意翻阅的有之,一篇文章没读完换另一本书的有之,不求甚解的有之。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啊!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哪?这是我近段时间常常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也多方面请教优秀的语文老师,查阅相关的学习材料。并且尝试着在本班开展阅读指导。
一、明确阅读目的
曾记欧阳修有这样一句话:“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就是让小学生懂得阅读不仅学到知识,而且让读书的人懂得如何为人、处世,以及一个人道德风范、精神境界和自己拥有的知识有关系,一个人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要多读书。一本好书,是自己的忠实朋友,也是自己最好的老师。能让自己拥有心胸坦荡的情怀,乐于进取,勇于拼搏的意志。
二、阅读材料的选择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我们要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和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有益的读物。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哪些读物推荐给学生呢?
1.中外经典名著
在当今多元文化交汇的时代,三年级孩子喜爱卡通漫画、通俗故事、作文选编等。这是一种感性化、浅层次的功利性阅读。功利阅读绝不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主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如果多读经典作品,就能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如少年版的四大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少年闰土》、艾米莉的《呼啸山庄》;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等;郭沫若、冰心、艾青、泰戈尔等国内外名人诗歌选;毛泽东、林肯、爱因斯坦等伟人及名人传记……多体裁的课外阅读,会让学生在小说的真情世界感受真善美,在传记的人物传奇经历中体悟成功的苦与乐、在诗歌的韵律中变得越发灵秀……
2.自然、科普、科幻读物
自然、科普、科幻读物向青少年儿童介绍大量新鲜的科学知识。它们可以打开青少年儿童心灵的科学之窗,激起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如《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书籍。
3.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
这类读物的选择不可避免体现了功利的目的,其作用主要在于进一步充实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比较能力。如学习了《早》,引导学生读鲁迅的小说《祝福》;学习了《只拣儿童多处行》,指导学生读冰心的散文集《寄小读者》;以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阅读更多作家的作品。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池水,只要一颗小小的石子,就会使它泛起粼粼波纹。“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这是朱熹说的一句名言。这就是说“阅读”的过程并不是把书拿来一看了之,“阅”读要求自己在看的同时,借助字典、词典,真正看懂、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读”有诵读、默读之分,但重要的是明确文章的真正含义和文中所表达的感情。这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强化理解能力的培养。常言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就是说在读文章的时候自己一定要读懂,明确作者写的文章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讲故事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三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表扬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了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面对浩瀚的课外语文信息,小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地汲取营养,扩大知识面,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呢?这需要教师在阅读方法上予以适当的指导。
四、阅读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
俗话说:“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一个人要有渊博的学识和技艺,就要多读书,读百家书,学百家艺,这就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学会收集书中信息,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了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面对浩瀚的课外语文信息,小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地汲取营养,扩大知识面,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呢?这需要教师在阅读方法上予以适当的指导。
(一)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
1.在文中作记号
将阅读材料中关键的或特别优美的词、句、段进行圈点勾划以加深印象。
2.摘录好词佳句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摘抄优美的词、句、段于笔记本上,经常翻阅,从中学到作者遣词造句和描写事物的方法,对自己作文大有益处。
3.读后写体会
有些文章读后特别令人感动,这时候可以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又练了笔,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选择精读与浏览
对阅读材料,我们要有选择地阅读,特别是阅读长篇大作时,不必逐字逐句去推敲、去斟酌,只需快速浏览,把握整体;读到精彩处,则放慢速度精研细读,认真领会。
阅读方法很多,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书籍、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二)教会学生基本的积累方法。
要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学生从书中汲取精华,学会积累。
1.诵读美文。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喜欢的、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断,要出声、入情赏读,直至诵记于心。比如定期开展班级美文诵读活动,评出“诵读之星”。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2.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储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因此,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包括摘录优美、精彩的语句、片断,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这种读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自做手抄报。通过范例引路,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优美文段编成“小报”,有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会爱上读书,而且会爱读好书。这个学期,我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类读书活动,结合校本课程、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根据课外阅读目标的指向,定期指导学生编制有主题的手抄报,如《快乐的六一》、《科技博览》、《在诗歌的月下漫步》、《国庆有感》、《名著点评》等,这样学生便有了明确的阅读目标,有针对性又便于指导。
五、多层次的评价,考察效果
1.用星级制度进行定量评价。
通过我的观察发现通常的考级制度可以激发学生为了达到最高级五星而不断努力练习,我想这正是因为学生有了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才能够做到不断努力。所以,我想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可以采用星级制度,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为了激发学生阅读、背诵古诗的积极性,我就定出这样的一个星级制度:
①我一月为起点评:每天一篇,列出学生名单,分组跟组长读,读完当天的一篇课外书为一星;基本通顺流利为二星;通顺流利地读、简单说出所读的内容为三星;通顺流利地读,并能完成摘抄为四星;通顺流利地读,能自行完成阅读记录卡为五星。
②课外进行阅读古诗的活动,然后到老师处背诵古诗,背出10首古诗为背诵一星,20首为背诵星级,30首古诗为三星,50首为四星,70首为五星,80首为特级星。这样,学生背诵古诗的积极性就十分高。
2.用表格反馈进行定性评价。
读书贵精不贵多,“与其匆匆浏览许多本,不如彻底消化几本。”要求学生读书要通读精读,读有所悟。读书应该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为了激发学生在读书时积极动脑思考,提高学生阅读质量,我设计了这样一张表格,让学生阅读了一本课外书以后,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记录下自己的感想。根据学生上交的反馈表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评分,并将学生分数的动态表在班级墙报中公布,以此激发学生提高阅读的质量。
综上所述,小学生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学习,特别是对于写作,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的高楼没有日积月累这砖瓦,是无法建立起来的的。我们的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里漫溯,才能“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真正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蓝图打好底色,为孩子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潘海燕,何晶.教师怎样进行反思与写案例和论文
[2]王正帮;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7期。
[3]宋晓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五定”[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年09期
[4]王晓燕;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5年S1期
[5]罗 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实践性的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