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究小学唱歌课音准和节奏感培养
【作者】 朱静波
【机构】 (山东省济宁孔子国际学校)
【正文】摘 要:《音乐课程标准》,强调关于音乐内容的实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在小学音乐课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唱歌,这也是培养良好音乐素质必需途径。这是发展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感受力的主要手段。在小学唱歌课中,教师在训练小学生的歌唱能力和歌唱技巧时,最重要的基础技巧就是学生对于音准的把握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因此,教师应注重教学训练方法,积极创新训练策略,通过各种方法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准;节奏感训练
音乐是人类思想感情的表达,不仅仅是一门艺术,也是生活必需的元素。在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中,最为基础也最重要的就是对于音乐的音准和节奏感的把握。而在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对于唱歌的训练,这也是最常见的人类社会文明中的情感表达方式之一。在小学的唱歌课时,为了实现通过歌唱的形式传达音乐的情感,就需要小学生准确的理解音乐的韵律之美,也就是准确把握音乐歌曲的音准以及节奏感。音准是指歌唱和乐器演奏中所发的音高,能与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如果唱出或演奏出的旋律与音准不一致,即跑调,那就失去了音乐的旋律美。因此,小学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策略的音准练习,让学生从小培养音准意识。而节奏感是音乐的支架,是音乐旋律的基础。对学生从小进行成系统的节奏感训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乐感,也能激发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创造性。并且,节奏训练,是最能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的内容。本文将根据小学唱歌课的两个重要内容,音准和节奏感,探究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的、系统的技巧训练方法。
一、掌握唱歌时正确的呼吸方法
气息是影响唱歌水平的重要因素。呼吸对小学生唱歌来说,是最主要的发音动力来源。唱歌时正确的呼吸技巧包括:发声的准确性、呼吸的节奏、气息的长短、换气的节奏等等。当小学音乐教师进行教学时,为了建立小学生学好歌曲的基础,就需要培养其对于唱歌时呼吸的有意注意以及练习在唱歌时气息节奏的把握,只有掌握好了呼吸的基础,才能谈到更深入的音准和节奏问题。在开展唱歌教学活动过程时,针对小学生的发展水平,为了准确对其进行训练,授课教师应该选择简单的、易懂的,小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并结合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加上音乐节奏的表达,来进行对于呼吸技巧的教学指导。
比如在人音版小学三年级《我是小小音乐家》这一歌曲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节奏欢快,歌词简单。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以此为例教授学生正确的呼吸技巧,并且可以通过与错误呼吸方法的对比,让学生理解正确呼吸技巧对唱歌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唱歌技巧的提高。练习呼吸是练习学生唱歌水平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要加以重视。
二、结合多种方式学会把握音准
1.通过模仿形成初步感知:有效聆听音乐,是歌唱的基础,只有学会欣赏,才能学会更好的表达。比如“连续灌输式”音准教学法,从接触模仿入手,接着是鼓励学生进行不断重复完善,在这种循环过程中学生渐渐地熟悉了乐谱知识,不断地模仿和积累,就在无意识中建立了对音准的准确把握。
2.柯尔文手势学习法:柯尔文手势是通过手的不同高度位置练习,训练不同高低的音阶,由约翰·柯尔文创立。教师教学时,通过教学这一套手势,让学生学会用手位置的高低来学唱简单的音阶。如下图1:
图1 柯尔文手势示意图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不同高低的琴声引导,学生跟唱,学会唱音阶后,教师加入示范动作,从而学生学会通过手势表达,自然而然的就学会唱不同高低的音阶。
3.通过图形识谱:乐谱是唱歌学习的基本工具,人音版教材的编排也很重视识谱。结合小学生喜欢图画刺激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图形识谱来帮助学生树立音准概念。在人音版小学教材中,旋律线就是图形识谱的表现。通过将音符具体化,用实物图形或符号表达,可以促进音乐教学。如下图2:
图2 小学音乐图形谱示意图
例如在教学《闪烁的小星》这一曲时,教师可以通过在黑板上依据不同音高画上不同位置的小星星,以及旋律走向,从而使音乐直观化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在唱歌时把握音准。
三、音乐节奏感的训练
节奏就是音乐的律动。根据小学生喜欢活动的特点,可以训练要小学生跟随音乐的节拍进行有节奏地跳动,通过身体的表达,帮助小学生感受不同音乐中节奏的差异,从而实现学生对歌曲节奏特性的掌握。例如:教师在教学三拍歌曲《萤火虫》时,这个节奏很适合进行跳动练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练习这一歌曲时,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去模仿划船,从而在这种旋律节奏中,感受到歌曲的内涵,也感受到了不同节奏在歌曲中的意义,比如强拍和弱拍给人的不同感受。通过拍手、跳舞等方式,使歌曲节奏更容易被小学生感知到,感予以体会,能够让他们亲身感受节奏的强弱,从而准确掌握节奏规律。
比如,在进行《萤火虫》演唱时,教师通过指导小学生进行不同的身体动作来感受和准确定位旋律的美感。以及,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学生学习某一乐器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的节奏,通过有效的节拍感受,实现对小学生音乐节奏培养。授课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了解适合不同歌曲的音效乐器,教导学生在了解乐器的过程中,更为有效的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乐的基础规律知识。
四、视唱练习
1.小学视唱的音准练习:
(1)练习音乐音阶。视唱教学中,需要重视训练音乐音阶,又因为C大调音阶是音阶训练的基础,因此尤其应重视练习C大调音阶。在C大调音阶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予以对照帮助学生练习,例如:3和4,7和i这两组,因为3和4,7和i两组音中间是小二度;而其他类型的则是大二度。教师应该正确的促使学生掌握音与音之间的关系,掌握清晰的音阶概念。当学生掌握基础之后,才可以进行之后的变化训练。(2)练习音乐的音程。视唱练习中,音程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首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各种音程的模唱,并重视简-繁的原则。首先,需要从纯一度跟纯八度开始练习,掌握之后,再进行练习纯四、纯五或者是增四减五等。
2. 小学视唱的节奏练习:
在视唱的节奏练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各种简单的音乐节奏型。在常见的节奏型视唱练习,或者基础节奏型视唱练习中,教师能够利用读歌词、读节奏的方法,帮助学生感受节奏,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使小学生正确掌握这些基本节奏型打法。熟练之后,再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进行练习曲组合。最重要的是,在所有训练中,学生都需要予以充分的练习。
例如在《打切分音的小闹钟》这堂欣赏课上,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通过聆听不同节奏的声音,来区分这分别是哪些物体打击时发出的声音。然后,让学生欣赏《打切分音的小闹钟》这一节奏明快的音乐作品来感受音乐节奏,特别是表现小闹钟节奏的音型非常突出,装饰音的运用显得既愉快又诙谐,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节奏练习。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学是非常重要和基础的环节,而在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内容,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关键。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视,音乐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应通过准确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音乐美感意识的发展,也学会更好的通过唱歌实现情感的表达。教师可以积极应用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音准与节奏的训练,从而实现小学生唱歌水平的提升,促使学生可以通过一个很好的歌唱技能和技巧去感知和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的内涵,最后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小学唱歌课音准和节奏感培养探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
[2] 刘云. 小学合唱教学中的音准问题的研究[J]. 北方音乐, 2018(4):175-175.
[3] 邹凌燕. 把握歌唱关键期——小学低段歌唱教学音准感的有效培养[J]. 黄河之声, 2018(4):79-79.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准;节奏感训练
音乐是人类思想感情的表达,不仅仅是一门艺术,也是生活必需的元素。在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中,最为基础也最重要的就是对于音乐的音准和节奏感的把握。而在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对于唱歌的训练,这也是最常见的人类社会文明中的情感表达方式之一。在小学的唱歌课时,为了实现通过歌唱的形式传达音乐的情感,就需要小学生准确的理解音乐的韵律之美,也就是准确把握音乐歌曲的音准以及节奏感。音准是指歌唱和乐器演奏中所发的音高,能与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如果唱出或演奏出的旋律与音准不一致,即跑调,那就失去了音乐的旋律美。因此,小学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策略的音准练习,让学生从小培养音准意识。而节奏感是音乐的支架,是音乐旋律的基础。对学生从小进行成系统的节奏感训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乐感,也能激发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创造性。并且,节奏训练,是最能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的内容。本文将根据小学唱歌课的两个重要内容,音准和节奏感,探究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的、系统的技巧训练方法。
一、掌握唱歌时正确的呼吸方法
气息是影响唱歌水平的重要因素。呼吸对小学生唱歌来说,是最主要的发音动力来源。唱歌时正确的呼吸技巧包括:发声的准确性、呼吸的节奏、气息的长短、换气的节奏等等。当小学音乐教师进行教学时,为了建立小学生学好歌曲的基础,就需要培养其对于唱歌时呼吸的有意注意以及练习在唱歌时气息节奏的把握,只有掌握好了呼吸的基础,才能谈到更深入的音准和节奏问题。在开展唱歌教学活动过程时,针对小学生的发展水平,为了准确对其进行训练,授课教师应该选择简单的、易懂的,小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并结合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加上音乐节奏的表达,来进行对于呼吸技巧的教学指导。
比如在人音版小学三年级《我是小小音乐家》这一歌曲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节奏欢快,歌词简单。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以此为例教授学生正确的呼吸技巧,并且可以通过与错误呼吸方法的对比,让学生理解正确呼吸技巧对唱歌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唱歌技巧的提高。练习呼吸是练习学生唱歌水平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要加以重视。
二、结合多种方式学会把握音准
1.通过模仿形成初步感知:有效聆听音乐,是歌唱的基础,只有学会欣赏,才能学会更好的表达。比如“连续灌输式”音准教学法,从接触模仿入手,接着是鼓励学生进行不断重复完善,在这种循环过程中学生渐渐地熟悉了乐谱知识,不断地模仿和积累,就在无意识中建立了对音准的准确把握。
2.柯尔文手势学习法:柯尔文手势是通过手的不同高度位置练习,训练不同高低的音阶,由约翰·柯尔文创立。教师教学时,通过教学这一套手势,让学生学会用手位置的高低来学唱简单的音阶。如下图1:
图1 柯尔文手势示意图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不同高低的琴声引导,学生跟唱,学会唱音阶后,教师加入示范动作,从而学生学会通过手势表达,自然而然的就学会唱不同高低的音阶。
3.通过图形识谱:乐谱是唱歌学习的基本工具,人音版教材的编排也很重视识谱。结合小学生喜欢图画刺激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图形识谱来帮助学生树立音准概念。在人音版小学教材中,旋律线就是图形识谱的表现。通过将音符具体化,用实物图形或符号表达,可以促进音乐教学。如下图2:
图2 小学音乐图形谱示意图
例如在教学《闪烁的小星》这一曲时,教师可以通过在黑板上依据不同音高画上不同位置的小星星,以及旋律走向,从而使音乐直观化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在唱歌时把握音准。
三、音乐节奏感的训练
节奏就是音乐的律动。根据小学生喜欢活动的特点,可以训练要小学生跟随音乐的节拍进行有节奏地跳动,通过身体的表达,帮助小学生感受不同音乐中节奏的差异,从而实现学生对歌曲节奏特性的掌握。例如:教师在教学三拍歌曲《萤火虫》时,这个节奏很适合进行跳动练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练习这一歌曲时,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去模仿划船,从而在这种旋律节奏中,感受到歌曲的内涵,也感受到了不同节奏在歌曲中的意义,比如强拍和弱拍给人的不同感受。通过拍手、跳舞等方式,使歌曲节奏更容易被小学生感知到,感予以体会,能够让他们亲身感受节奏的强弱,从而准确掌握节奏规律。
比如,在进行《萤火虫》演唱时,教师通过指导小学生进行不同的身体动作来感受和准确定位旋律的美感。以及,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学生学习某一乐器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的节奏,通过有效的节拍感受,实现对小学生音乐节奏培养。授课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了解适合不同歌曲的音效乐器,教导学生在了解乐器的过程中,更为有效的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乐的基础规律知识。
四、视唱练习
1.小学视唱的音准练习:
(1)练习音乐音阶。视唱教学中,需要重视训练音乐音阶,又因为C大调音阶是音阶训练的基础,因此尤其应重视练习C大调音阶。在C大调音阶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予以对照帮助学生练习,例如:3和4,7和i这两组,因为3和4,7和i两组音中间是小二度;而其他类型的则是大二度。教师应该正确的促使学生掌握音与音之间的关系,掌握清晰的音阶概念。当学生掌握基础之后,才可以进行之后的变化训练。(2)练习音乐的音程。视唱练习中,音程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首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各种音程的模唱,并重视简-繁的原则。首先,需要从纯一度跟纯八度开始练习,掌握之后,再进行练习纯四、纯五或者是增四减五等。
2. 小学视唱的节奏练习:
在视唱的节奏练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各种简单的音乐节奏型。在常见的节奏型视唱练习,或者基础节奏型视唱练习中,教师能够利用读歌词、读节奏的方法,帮助学生感受节奏,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使小学生正确掌握这些基本节奏型打法。熟练之后,再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进行练习曲组合。最重要的是,在所有训练中,学生都需要予以充分的练习。
例如在《打切分音的小闹钟》这堂欣赏课上,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通过聆听不同节奏的声音,来区分这分别是哪些物体打击时发出的声音。然后,让学生欣赏《打切分音的小闹钟》这一节奏明快的音乐作品来感受音乐节奏,特别是表现小闹钟节奏的音型非常突出,装饰音的运用显得既愉快又诙谐,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节奏练习。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学是非常重要和基础的环节,而在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内容,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关键。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视,音乐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应通过准确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音乐美感意识的发展,也学会更好的通过唱歌实现情感的表达。教师可以积极应用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音准与节奏的训练,从而实现小学生唱歌水平的提升,促使学生可以通过一个很好的歌唱技能和技巧去感知和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的内涵,最后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小学唱歌课音准和节奏感培养探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
[2] 刘云. 小学合唱教学中的音准问题的研究[J]. 北方音乐, 2018(4):175-175.
[3] 邹凌燕. 把握歌唱关键期——小学低段歌唱教学音准感的有效培养[J]. 黄河之声, 2018(4):7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