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培养

【作者】 张卫宁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教育信息中心

【摘要】不同于一般的高中学校,中职学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实际就业方面,中职学校的学生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和自身的技术水平。尤其是有关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用人单位更多地去追求学生自身技术能力强这一方面,而往往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素养是一个人才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也是就业从业人员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加强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的培养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职业素养;就业能力;培养
【正文】

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培养,是时代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而所谓职业素养,不单只是工作的能力,还包括在工作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理念等多个方面,它决定着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也是个人未来发展成才的基础,是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专业学生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必要性

()社会发展的需求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当下,从往常只重视经济建设已经转变为可持续发展,对经济产业的升级、对高新技术的要求、对高精尖仪器的创新等都需要自身素质优秀的人才,而职业素养则是考量这一指标的重要依据,也是满足社会对创新、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

()汽车类产业升级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后,产业升级由单纯的制造业向服务业、高精尖端行业转变。汽车工程行业也是如此,以往我国国内汽车多为进口,如今国产汽车、工程车辆、特种机械等领域快速发展,行业需要的已经不是简单的汽车维修人员,在汽车产品研发、汽车概念设计、汽车制造、应用研究、技术服务、销售经营管理等多个领域都需要专业性极强的综合性人才,这就对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身发展的需要

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良好的职业素养就是大楼的根基。如果根基不牢固,大楼必定坍塌。良好的职业素养对一个人的本身工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与提高。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人会更快地融入到工作当中,也会更快地融入到新的团队当中,会有良好的工作习惯,这十分有助于提高其自身的工作水平。

二、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培养的不足

()中职学校自身条件有限,办学理念缺失

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着教学环境差、教学设施落后、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尤其是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更是侧重于优良的教学设施、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因为条件所限,许多中职学校因为自身条件不合格,导致其必然无法培养出具有合格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的学生。中职学校由于历史发展问题,在办学中更多地是强调就业,而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培养。

()只重视就业,忽略职业素养的培养,顾此失彼

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以往更多地强调就业,认为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只要学好技术技能便可。需知,在当下的就业环境中,汽车类行业所需要的不单单是技术类人才,更需要职业素养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强调就业者不但要有合格的专业技术,还要有良好的执业操守、善于交际、富有团队精神,能够为自身和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的人才。假如中职学校不重视职业素养的培养,就是本末倒置。

()重理论轻实践,缺少环境锻炼

学习成长是需要环境的,培养就业能力更需要环境和平台,而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对实际的锻炼能力要求更高。当下,大多数的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不深,平台搭建不完备,致使学生缺少实际到企业锻炼的机会。又或者没有完备的实践机制,许多外出实习的学生与校内教学相脱节,导致无论是职业素养的教育上,还是专业技能的实际培训上均不到位,时常会出现职场礼仪不合格、不重视职业规范、缺少团队合作精神等。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被退岗、被遣返,或者是难以适应企业文化频繁地进行工作变动,到头来自身技能没有太多地提高。

()就业压力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下,各行业产业趋于饱和且随着大量高校的扩招,高学历人才大量涌入市场,就业压力逐渐变大。为此,大量汽车应用与维修的学生将学习目的仅仅局限于找一份好工作、谋一个好的出路,片面强调自身技术的提高,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培养。学校也因受到社会大的就业环境的影响,日常在对学生的教学教育上渲染了社会的就业压力,没有从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等多个方面去培养学生、改造学生,导致中职学校的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核心竞争力不足。

三、解决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改善学校条件,转变理念,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首先,提高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要从教学条件入手。日常的教学硬件设施要过关,须知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对硬件的要求相对很高。良好的学习场所、专业先进的学习器材都是学习汽车应用与维修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职业道德养成的客观基础性条件。其次,要转变中职学校办学理念,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职学校要将传统的教育理念转向适应新时代行业和社会发展的立德树人理念中去,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目的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要建设道德优良、技术操作规范、富有团队意识的优良校园文化环境,在整体文化上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学生的一言一行。

()转变学习就业理念,增强自身学习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首先要从转变自身就业的思想上着手,认识到当下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综合素质的竞争。良好的职业素养对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对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对自身的成长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其次,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还要增强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中职学校的学习不仅仅是教师课堂上的教学,还要有课余时间自主的学习。自主培养日常有关汽车维修工作习惯、与别人合作意识等都是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职业素养的有效手段,也是未来参加工作后自我提高的重要方式。

()推进校企合作,增强实践能力,切实提高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

中职学校的一大特点就是校企合作,这是与普通高中的区别之一。对于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来说,实地进行的工作更为重要。目前,中职学校基本采用的是学生在学校进行两年多的学习,然后再到企业进行近一年的实习。教师要在学生思想上树立实习的重要性,使其紧抓实习的机会,培养职业素养。因为学生只有切身地去企业参与工作、实地学习,才能从根本了解工作是如何展开进行的,才能融入企业文化,才能磨合与同事的配合,才能从思想上做出转变,明白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能上的操作。

()树立正确的发展思想,推进工匠精神,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我国以往的职业技术人才大多是多而不精,缺乏工匠精神。而学生对相关所学专业和职业技能的学习,多是为了就业上岗或者应付工作,没有刻苦的钻研精神,使得自身的技术水平停滞不前。而少数有些钻研刻苦的又只知一味地在理论上技术上进行研究,没有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少于工作配合,不善于创新研发,致使即使功夫下到了,也是事倍功半,自身素质增长有限。所以,无论是中职学校,还是学生本身,乃至全社会,都需要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强综合素质的提高,从大局出发,以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从思想精神角度占领制高点。中职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精神思想,树立科学的学习工作观念,才能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而这正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