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者】 杨丽红

【机构】 (陕西省韩城市新城区第一初级中学)


【正文】  摘 要:个性是人的一种重要因素,这是一个人具有倾向性的、最本质的、最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我们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个性化教学,诱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主动求知。我们的作文教学设计还要注重学生个性心灵的发挥,让他们在体验生活,体验人生中,通过自己独特的观察角度及语言对自己的所感所想有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
  个性是人的一种重要因素,这是一个人具有倾向性的、最本质的、最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在实施“个性化”教育过程中,我国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对教师提出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观点,对学生不能用一致的标准和答案加以固化,还要让学生进一步发挥自身的潜能,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做出灵活的处理。课堂上多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其独特的潜能领域做深入的指导。”在此基础上,我们的作文教学设计还要注重学生个性心灵的发挥,让他们在体验生活,体验人生中,通过自己独特的观察角度及语言对自己的所感所想有深入的分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探讨。
  一、创造环境发展个性
  开展课堂外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展开其“个性视角”,丰富写作素材,启发学生个性写作无疑是一种好的方式。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户外活动来感受大自然风光,帮助学生释放天性,引导学生通过对景色的关注来收集创作素材,实现情感的贮蓄。尤其在“写景类”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只对学生限定大致的主题内容,具体写作让学生根据所见所闻来创作个性化习作,为学生提供自由创作的机会。教师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组织学生春游、秋游等活动,地点可以选择距离学校较近、安全的地方,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个性习作的关键在于通过学生的不同感悟,用书面语言抒发出来,而户外活动的举行是开启学生个性化习作的重要方法。
  二、组织竞赛活跃思维
  为了实现个性化的习作,教师可以组织习作竞赛来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活跃思维中得到个性化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并准确把握学生的好胜心和竞争心理,以此引导学生的思想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开展习作竞赛课堂,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放松心情进行更加自由的学习,教师可以在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就开展班级课堂竞赛,竞赛的内容可以是“猜成语”、“句子组段落”和“看图片写人物”等。开展竞赛活动可以充分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里将思维充分活跃起来,并且起到很好的语言锻炼作用,避免了以往作文练习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的现象。个性化习作的基础是学生思维想象力的发展,因此丰富课堂形式是促进学生习作个性化发展的重点。
  三、重视课堂评价,完善个性习作
  对语文课堂实施文字的艺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评价艺术,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不可一概而论。教师在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课堂中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评价练习”的机会,评价过程主要体现在评出不完善的地方和找出有价值的方面。由于习作课堂的主题是要鼓励学生的个性习作,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注重鼓励学生大胆创作,以此鼓励学生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首先,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应“寻找习作特色,打破习作局限”,对于学生作文中独特的文笔要进行鼓励,打破学生在写作中为自己画出的“界限”。其次,教师应“鼓励创新思想,改变模式习作”,让学生认识到发自内心、自然的才是适合本年龄段习作的重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和课堂目标。
  四、读写结合,提供写作灵感
  阅读作为学生习作灵感和习作结构组织的重要来源,需要教师给予指导。通过文章阅读,可以促进学生习作进步,教师应以各种活动和形式来增加学生的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让学生认识到个性习作是来源于对优秀作品产生共鸣后的个人感悟,可以引导学生将阅读与习作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来积累练习课中所学的好词、好句,不断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学生在以往的初中个性化作文学习中不善表达与自身相符的东西,往往文章显得空洞浮华,而阅读可以让学生找到更多的表达方法和表达形式,帮助学生写出独具特色的文章。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组织学生提高阅读量的监督者,要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可以通过办黑板报、设立读书一角、开展阅读一小时等活动,为学生积累写作灵感。此外,教师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文章,让学生多接触一些自己写作中所缺少的东西,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习作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在合作探究中,学生通过自己能动的思维活动,逐渐构建线性知识乃至立体知识结构体系,形成系统、完整的个体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学生将自己记下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辨别、筛选、综合,此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发挥、开放创新的空间,放飞学生灵性。如在文题上,倡导学生自主拟题;在语言上,鼓励进行创造的有个性化的表达;在形式上,欢迎学生不拘一格,或记叙,或抒情;或童话,或小说;让学生把生活中最丰富多彩的画面一个个展现出来,使作文成为学生展示个性的平台,抒写学生心中的真性情。 实践证明,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认知结构将得到完善,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得到培养,学生的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由于学生选取的角度不同,着眼点不同,写出文章也就“百花齐放”,各领“风骚”。在写作中,同学的思路就明显的较为开阔,行文自如,并且出现了多篇优秀作品。如:《秋的声音》、《春天里的祝福》、《心中的诗歌》、《爱如潮水》、《爱的抉择》、《我想有个家》等等。实践出真知。好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并最终促成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得作文成为最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抒写出学生的真性情,再现了时代生活的本色。正如叶圣陶先生老先生说:“学生对一双宽舒的鞋,是多么羡慕啊!对于自由自在地思想是多么想望呀!对于写出自己经验范围内的一切是多么有兴致呀!”这是我们共同的心声。让我们在新时期作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尝试,走出一条作文的成功之路。
  培养学生个性习作,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并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习作环境,为学生讲述写作技巧,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此外,教师需认真对待教学的每一环节,尽最大努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个性化作文教学。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