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路径
【作者】 骆国权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衡川实验学校)
【正文】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的发展都是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去构思的。所以在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家注重于培养思维创造性的人才,而唯一能更快更准确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科目就是数学。数学是一个灵活性强、转化性高的一个科目,众所周知,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数学是一个生活化的科目,同时也是一个很难掌握的科目,想要学好数学也是一个很难的过程。但是,培养好一个创造性的数学思维后,再去深入学习数学会变得通俗易懂。在我们的教育领域中,数学科目的教学从小学到大学,几乎涵盖每一个人的学习生涯,可见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科技发展具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造思维
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在在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教师要起到引领作用。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性,而不是单单进行简单的教学与计算,忽视了发挥学生的思维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运用脑力行为,更有利于学生培养一个数学创造性思维。一个数学的运算通常会涉及到多个方程式的运算与解答,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探讨学习,而不是让学生自己死记硬背公式,而是通过对公式的推导过程,一步步引导学生将理论公式与实际运算相结合,更好去启发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
一、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学习数学最关键的因素是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培养一个创造性的数学思维不外乎从培养数学乐趣开始。在原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生硬且无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厌恶,致使学生对数学毫无兴趣,可想而知,这种教学方法的效率往往不高,而且学生对数学的反应也是极其不理想的。在课堂上,利用一些有趣的数学题型加以形象的描述,就像解方程就可以利用捉迷藏等方式去形象的表达出数学乐趣,让学生从内心对数学感兴趣,从而为培养创造性的思维打下基础。
例如:在讲计算题这块模板题时,我会给学生编一个故事,内容是:妈妈买来一箱牛奶,小红5天喝了这箱牛奶的八分之三。可问这箱牛奶够小红喝多少天呢?然后我就会就着这个问题去问学生们,让学生们帮忙回答。通过有趣的形式去让学生进行运算。简单的计算,而不是着手于让学生死算,而是让学生更有兴趣的听课,配合教师的新的教学模式,也让学生从中学到课本的知识。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导入知识,让学习效率能够进一步的提高。
二、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养成创造性的数学思维
在数学思维在培养中,教师始终处于引导地位,在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一步步的引导,让学生逐渐的去养成自己的数学思维,让其在数学的运算中,巧妙运用,数学思维的养成在于多次的积累,在积累的基础上进行运用,结合生活,将其生活化,更能加深印象。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和成长,以便更好的启发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提升创造性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圆形我会比喻成月饼,并配上一张月饼的图片。三角形我会把它比喻成三明治。以及椭圆我会把它比作西瓜,并且都配上一张照片让学生欣赏。这样学生就会对这些图形更加感兴趣,因为这些图形都是我们生活当中常见的图形并且都是食物。最后再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物品,看看自己今天所带的东西都是些什么图形。紧接着让学生一一描述,这样子不仅会让学生对这些图形的形状更加深刻,并且让学生学起来也会变得容易很多。而且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当中也是随处可见,这样做到把数学融入生活当中,不仅可以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课本的知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离他们并不遥远,是生活中处处可见之物。这就可以拉进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学数学也变得容易起来。
三、教师让学生学会思考,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思考,在学习方面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学会独立思考,能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习新知识或者继续学习的兴趣,不断丰富自身。学会独立思考,会有利于形成自己独立的数学思维模式,而不是被动的去思考,被动的思考很容易被其他人影响,没有自己的想法,这会进一步导致学生的解题能力逐步下降。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有利于数学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更利于后期的学习。同时,让学生习惯独立思考,会促进其自身自觉地学习,不在是被动式学习,让学生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自觉吸收新知识。
例如,在模拟数学运算时,学生需要做好笔记,数学公式和运算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扇形图形画出小红家的某一年支出费用,图中有购买衣物20%、水电费10%、伙食35%、文化教育25%、其他10%。月总支出为2400可设问题有这一年小红家一共支出多少钱?这个月的伙食和水电费一共支出多少?发挥想象力想象其他支出有哪些?让学生可以自身发现自己在计算中去发现自身对数学公式的掌握情况,会出现的问题一起记录下来,课后在询问教师,教师可以给出我们在计算中才会遇见的问题,在情境模拟的讲解中,我们几乎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所以启发学生思维模式需要学生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学好相关知识,教师也需要发挥自身的能力去做好相关的前期准备。
总结:数学的创造性思维既是对数学的深层理解,也是数学计算运用的精髓。一个好的数学思维可以锻炼我们的数学学习,思维更像是一种记忆,能不断被回忆并发挥作用。在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数学思维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更好的启发学生的思维也是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作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也会更加想进一步学习数学方面的相关知识。通过一步步的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更好的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18年.P107.
[2]余文森,刘冬岩.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p59.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造思维
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在在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教师要起到引领作用。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性,而不是单单进行简单的教学与计算,忽视了发挥学生的思维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运用脑力行为,更有利于学生培养一个数学创造性思维。一个数学的运算通常会涉及到多个方程式的运算与解答,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探讨学习,而不是让学生自己死记硬背公式,而是通过对公式的推导过程,一步步引导学生将理论公式与实际运算相结合,更好去启发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
一、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学习数学最关键的因素是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培养一个创造性的数学思维不外乎从培养数学乐趣开始。在原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生硬且无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厌恶,致使学生对数学毫无兴趣,可想而知,这种教学方法的效率往往不高,而且学生对数学的反应也是极其不理想的。在课堂上,利用一些有趣的数学题型加以形象的描述,就像解方程就可以利用捉迷藏等方式去形象的表达出数学乐趣,让学生从内心对数学感兴趣,从而为培养创造性的思维打下基础。
例如:在讲计算题这块模板题时,我会给学生编一个故事,内容是:妈妈买来一箱牛奶,小红5天喝了这箱牛奶的八分之三。可问这箱牛奶够小红喝多少天呢?然后我就会就着这个问题去问学生们,让学生们帮忙回答。通过有趣的形式去让学生进行运算。简单的计算,而不是着手于让学生死算,而是让学生更有兴趣的听课,配合教师的新的教学模式,也让学生从中学到课本的知识。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导入知识,让学习效率能够进一步的提高。
二、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养成创造性的数学思维
在数学思维在培养中,教师始终处于引导地位,在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一步步的引导,让学生逐渐的去养成自己的数学思维,让其在数学的运算中,巧妙运用,数学思维的养成在于多次的积累,在积累的基础上进行运用,结合生活,将其生活化,更能加深印象。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和成长,以便更好的启发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提升创造性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圆形我会比喻成月饼,并配上一张月饼的图片。三角形我会把它比喻成三明治。以及椭圆我会把它比作西瓜,并且都配上一张照片让学生欣赏。这样学生就会对这些图形更加感兴趣,因为这些图形都是我们生活当中常见的图形并且都是食物。最后再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物品,看看自己今天所带的东西都是些什么图形。紧接着让学生一一描述,这样子不仅会让学生对这些图形的形状更加深刻,并且让学生学起来也会变得容易很多。而且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当中也是随处可见,这样做到把数学融入生活当中,不仅可以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课本的知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离他们并不遥远,是生活中处处可见之物。这就可以拉进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学数学也变得容易起来。
三、教师让学生学会思考,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思考,在学习方面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学会独立思考,能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习新知识或者继续学习的兴趣,不断丰富自身。学会独立思考,会有利于形成自己独立的数学思维模式,而不是被动的去思考,被动的思考很容易被其他人影响,没有自己的想法,这会进一步导致学生的解题能力逐步下降。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有利于数学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更利于后期的学习。同时,让学生习惯独立思考,会促进其自身自觉地学习,不在是被动式学习,让学生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自觉吸收新知识。
例如,在模拟数学运算时,学生需要做好笔记,数学公式和运算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扇形图形画出小红家的某一年支出费用,图中有购买衣物20%、水电费10%、伙食35%、文化教育25%、其他10%。月总支出为2400可设问题有这一年小红家一共支出多少钱?这个月的伙食和水电费一共支出多少?发挥想象力想象其他支出有哪些?让学生可以自身发现自己在计算中去发现自身对数学公式的掌握情况,会出现的问题一起记录下来,课后在询问教师,教师可以给出我们在计算中才会遇见的问题,在情境模拟的讲解中,我们几乎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所以启发学生思维模式需要学生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学好相关知识,教师也需要发挥自身的能力去做好相关的前期准备。
总结:数学的创造性思维既是对数学的深层理解,也是数学计算运用的精髓。一个好的数学思维可以锻炼我们的数学学习,思维更像是一种记忆,能不断被回忆并发挥作用。在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数学思维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更好的启发学生的思维也是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作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也会更加想进一步学习数学方面的相关知识。通过一步步的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更好的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18年.P107.
[2]余文森,刘冬岩.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p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