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乡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对策

【作者】 李 尧

【机构】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城厢镇初级中学)


【正文】目前新课程改革在各地可谓是水深火热之中,各学科都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在广大的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和限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限制着学生的全面发展。皮亚杰曾说过:“假若没有质量合格而又数量足够的教师,最好的改革方案也只能在实践中夭折。”在农村地理课程改革中,地理教师就面临着这样的窘境,地理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在职的地理教师远低于实际需要的教师人数,而且这些教师也大多是非地理专业毕业,专业素养比较差,地理教师地位低,教学设备差,达不到地理课程改革的要求。地理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课程,它以地理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为一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的全面发展,民族素质提高,将起到重要作用。而目前农村初级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如何呢?
  一、地理教师地位低,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当前,地理课在学校课时量比重较低,许多学校领导只是为了完成义务教育而开设地理课,重视程度不够,大大地打击了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因此大部分教师不愿担任地理课,在60%的学校目标管理上,没有涉及到地理课,地理教师与评优无缘,与奖金无份,更谈不上晋级。比如:我所在的学校共有十二个班,地球仪只有几个,其中还有几个已经损坏,不能使用,许多地理活动无法开展,不能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教师只能纸上谈兵。学生对这些地理知识只能凭空想象,或者死记硬背,加之,大部份学校都是年纪较大从其它学科改上地理的学科的专任老师,由于上了年纪,多数教师不会用电脑等科学手段制作课件,也不懂得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对这些地理知识更是一知半解前学后忘,因此教学效果甚差。
  二、地理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地理教师数量不足在农村初中是一个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比如,我县各乡镇初中学校,没有哪所学校有一位地理专科毕业的老师,从专任老师来看,大部份学校都是年纪较大,从其它学科改上地理的学科的专任老师。农村初中地理教师之所以数量严重不足,主要是因为很多学校没有地理专业毕业的教师。同时还因为地理学科在个人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都与其他主课教师有一定的差距,所以绝大部分地理教师是其他学科教师“兼职”的,而且经常换教师,从而很难保证地理教师教学上的连续性。学校在没有人愿意主动教授地理的情况下,只有安排一些主课教师兼授地理课,或者安排一些非骨干教师教地理课。那要想真正提高农村中学地理教育水平,就要尽快建设一批数量足够,素质较高,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师资队伍。教育主管部门应采取激励政策,吸纳具有高水平地理知识的专业人员到农村学校去任教,同时,必须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就地取材,对具有一定地理基础知识的在职教师进行教育培训,培养地理教育专职教师。专职教师要运用本专业的特点带动更多的学科教师关心地理学科。再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全员培训,使他们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新型的教学结构。努力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的能力。专职教师还要尽量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地理学科的大门。
  三、教师学非所用,专业水平差
  由于不合理的教学评估和不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得部分教师不愿教地理课,与城市地区地理教师相比,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大多是非地理专业教师,专业素质较差,不能胜任地理教学,与新课程的要求更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是农村初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地理课堂上,不少教师纯粹就是照本宣科,有的教师缺乏基本的地理教学技能,甚至不能绘出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轮廓图,也回答不出学生提出的一些相关地理问题。同时,不少农村初中地理教师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充任,他们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地理技能训练,他们的地理专业知识比较贫乏,缺乏基本的地理专业技能,也对世界上地理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势态缺乏了解,不足以胜任中学地理教学,而地理新课程看似精简了地理教学的内容,降低了地理教学内容的难度,但实际上要求地理教师能够在更高层次上驾驭地理教材,通过把地理教材与学生生活融会贯通,这对农村地理教师的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家长不恰当的期望,学生不堪重负的压力
  在农村有90%的家长对学生学习不重视,认为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大功告成,反正毕业后就出去打工的,把子女放在学校就让他们放任自由,这种学生每天两手空空,在教室是睡觉,回家就看电视,有的连书都没有。再则是留守子女,由于农村收入有限,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谋生,他们的子女都是隔代带的,父母管不到,爷爷奶奶管不了,外公外婆,叔叔婶婶不好管,这类学生大多会成为问题学生。在学习任务过重时,大部分学生会放弃地理学习,地理教师也轻视地理教学,受其影响,学生当然不太愿意学习。在本身学习能力不足、学习任务难以完成时,就会选择放弃地理学科。他们把地理课当成休闲课,做其它学科的作业,看课外书籍屡屡发生,大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了解不多。期中、期末考试平均只有40分左右,85%的学生对一般地理常识所知甚少,有的甚至一无所知。
  那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地理课教学有一个崭新的面貌?针对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落实教育政策,完善目标管理。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度的今天,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时,不能光打雷不下雨,尤其是学校领导,要改变意识,更新观念,用全新的素质教育思想指导学校教育,尽快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上来。制定相关的教学制度,完善目标管理,给老师一个宽松的环境,平等对待每一位教师,提高地理教师的地位,充分调动全体老师的积极性,严格按教学大纲开课,给地理课开足课。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应当防微杜绝,学校教导处、教研处除不定期检查,严格把关外,学校可以向各班班干发一份上课登记表,由班干填写当日上课情况,一经发现代课、占课现象,坚决处置,决不姑息,这样双管齐下,就会杜绝代课、占课现象,也会极大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使学生朝着全面、健康地发展。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转变育人观。
  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应该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提高专业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高素质的地理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宽厚的其它学科综合知识,这样在平时教学中,才能具有娴熟的业务技能和驾驭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能力。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应该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转变育人观念,在平时教学中,除了要备教材、备教法、目标要明确、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等,更注重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设计教案以外,我认为讲究教学方法最为重要,在具体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其自主能力,在学习中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大部分的时间让给他们,鼓励他们质疑,思考,激发其求知欲。能在一节课45分钟索要质量,那就走出了成功的一步。
  3.加强直观教学,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
  直观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增加感性认识,教学中应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发挥各种地理直观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例如:地球仪、地型标本、图片等运用投影、幻灯、录像和多媒体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多鼓励地理教师做课件,这样做即可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增加对地理的感性认识,尽量避免纸上谈兵。在平时教学中,应大力鼓励地理教师因地制宜发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地理知识竞赛、进行天象观察、天气的观察、天气预报的记录、野外地理地形、地貌的考察等活动。毕竟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优化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很有必要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
  总之,地理教学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义务教育的实施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和研究的课题。针对这些现状,从完善目标管理、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兴趣等方面进行了探索。这得需要地理教师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力优化教学过程,为培养合格的新型人才而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