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以学生为本,创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
【作者】 完德才让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河东寄宿制学校)
【正文】摘 要:初中数学对于学生的逻辑性等要求相对较高,那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拓展,使学生在学习中过分依赖教师。如果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建高效课堂,教师除了要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外,还要注重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原则,另外,创建高效课堂教师还要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改善问题,从而使数学课堂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为本;教学原则;高效课堂
1、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教师无力顾及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经常会看到一种现象,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出现分层,而教师经常无力顾及学生之间的分层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统一进度的教学,这样就会使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之间拉开越来越大的距离,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困扰。另外,学生学习能力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时,部分教师往往会过多的重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按照这些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授课,让学习成绩较低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忽视,在课堂上表现出不上进的现象。
1.2忽视学生课堂的主体位置
就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课堂的位置也是以教师为主,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传授知识,学生进行记录和听讲,首先这样的方法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兴趣,其次,教师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位置,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逻辑能力都得不到有效的锻炼。
2、以学生为主体初中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2.1符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传统教育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往往注重对学生传授数学解题技巧,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忽略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学习思维受到限制,最终制约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数学教学需要在新的环境下探索出路。新课改的发展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同新课改的要求相符合。
2.2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初中生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任何变化都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影响。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势必对学生以后的成长造成影响,学生对当前知识的学习自然也难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不能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能够促进良好学习环境的形成,最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3、以学生为本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创建策略
3.1备课要以本为本,以人为本
有些教师认为备课就是抄写教案,以应付上级领导检查,笔者认为这些“教案”的编写大都是以本为本,是以教科书为本而编写的,不能以人为本,因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水平等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备课就不仅要以本为本,而且还要以人为本,重点是要备学生,要让每个学生上了这节课后,至少知道这节课是学数学,学了数学的哪些知识。
3.2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就要转变传统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人甚至是专家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就得非常的精炼,不能说一个与教学无关的字,笔者却有不同的认识,试想本来就单调枯燥的数学,再加上正统的教师,呆板一平如镜的语言,学生能坚持45分钟吗?所以教师口头语言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的形象生动、甚至搞笑,都能及时唤起学生注意力集中,一些重要的话语往往在语言的波峰或低谷时说出,但不能太多,因为笑话幽默多了,课堂冲淡了,喧宾夺主,课堂没内容,学生学不到知识。
3.3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绝对的、万能的、最好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失败的。计算、概念、几何、应用题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宜于内容的不同特点,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1)运用电教手段教学
一堂课只有45分钟,有些课涉及到概念、定理、注意事项多,它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相当复杂和抽象。若凭老师边讲边写,一堂课很难按时完成任务,学生学起来非常吃力,结果事倍功半。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更好地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叙述讲清楚,屏幕上的图像和颜色文字一幕了然。如讲“垂直于弦的直径”时,由于这节课的难度较大,我就在屏幕上打出了一组强化理解“垂径定理”的判断正误题、选择题、填空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在数学教学中,数学味要浓于生活味。创设生活情境是作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手段,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4、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依旧会存在一些问题,教师也要正确的找到问题的所在,然后进行解决:其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以学生为本并不是没有道理,现阶段的社会就是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初中阶段可以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授课,让教学过程更加平等民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方法[J].顾友行.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年07期
[2]初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研究[J].张亚峰.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年10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为本;教学原则;高效课堂
1、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教师无力顾及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经常会看到一种现象,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出现分层,而教师经常无力顾及学生之间的分层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统一进度的教学,这样就会使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之间拉开越来越大的距离,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困扰。另外,学生学习能力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时,部分教师往往会过多的重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按照这些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授课,让学习成绩较低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忽视,在课堂上表现出不上进的现象。
1.2忽视学生课堂的主体位置
就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课堂的位置也是以教师为主,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传授知识,学生进行记录和听讲,首先这样的方法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兴趣,其次,教师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位置,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逻辑能力都得不到有效的锻炼。
2、以学生为主体初中数学教学的必要性
2.1符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传统教育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往往注重对学生传授数学解题技巧,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忽略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学习思维受到限制,最终制约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数学教学需要在新的环境下探索出路。新课改的发展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同新课改的要求相符合。
2.2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初中生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任何变化都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影响。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势必对学生以后的成长造成影响,学生对当前知识的学习自然也难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不能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能够促进良好学习环境的形成,最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3、以学生为本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创建策略
3.1备课要以本为本,以人为本
有些教师认为备课就是抄写教案,以应付上级领导检查,笔者认为这些“教案”的编写大都是以本为本,是以教科书为本而编写的,不能以人为本,因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水平等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备课就不仅要以本为本,而且还要以人为本,重点是要备学生,要让每个学生上了这节课后,至少知道这节课是学数学,学了数学的哪些知识。
3.2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就要转变传统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人甚至是专家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就得非常的精炼,不能说一个与教学无关的字,笔者却有不同的认识,试想本来就单调枯燥的数学,再加上正统的教师,呆板一平如镜的语言,学生能坚持45分钟吗?所以教师口头语言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的形象生动、甚至搞笑,都能及时唤起学生注意力集中,一些重要的话语往往在语言的波峰或低谷时说出,但不能太多,因为笑话幽默多了,课堂冲淡了,喧宾夺主,课堂没内容,学生学不到知识。
3.3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绝对的、万能的、最好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失败的。计算、概念、几何、应用题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宜于内容的不同特点,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1)运用电教手段教学
一堂课只有45分钟,有些课涉及到概念、定理、注意事项多,它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相当复杂和抽象。若凭老师边讲边写,一堂课很难按时完成任务,学生学起来非常吃力,结果事倍功半。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更好地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叙述讲清楚,屏幕上的图像和颜色文字一幕了然。如讲“垂直于弦的直径”时,由于这节课的难度较大,我就在屏幕上打出了一组强化理解“垂径定理”的判断正误题、选择题、填空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在数学教学中,数学味要浓于生活味。创设生活情境是作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手段,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4、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依旧会存在一些问题,教师也要正确的找到问题的所在,然后进行解决:其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以学生为本并不是没有道理,现阶段的社会就是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初中阶段可以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授课,让教学过程更加平等民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方法[J].顾友行.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年07期
[2]初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研究[J].张亚峰.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