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诵读经典诗词美文,提升语文素养水平
【作者】 梁启红
【机构】 (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金陵中学)
【正文】摘 要:我校语文组组织八年级学生把经典诗词美文诵读作为研究的突破口,较好地解决了本年级学生“读书苦,苦读书”的现状,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
关键词:经典诗词;语文素养
来到我们宽敞美丽的校园里,你就会经常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情景:早晨,伴随着阵阵凉风,各班教室传来了学生郎朗的经典诗词美文诵读声:课间十分钟,在教室内外,学生们会轻声吟诵着粘贴在墙壁上的经典诗词美文:课外活动时,在学校的图书室或者阅览室里,学生们手捧着借来的图书或读或看得津津有味:傍晚时分,温馨宁静的陵墨湖周边,三三两两的学生慢慢走着,在低声吟诵着立在湖边牌匾上的经典诗词美文……
以上是我校八年级语文组组织本年级学生开展的“诵读经典诗词美文,提升语文素养水平”活动一年来的情景。经过一年多的的探索实践,我校八年级学生以经典诗词美文诵读作为研究的突破口,较好地解决了本年级学生“读书苦,苦读书”的现状,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诵读经典诗词美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语文的兴趣,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形成了年级乃至学校的文化品牌。在开展“诵读经典诗词美文,提升语文素养水平”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规范有序,明确目标
1.选好作品,建立资源。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英国著名作家培根在《谈读书》里也写道: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采,足以长才:阅读使人充实,使人渊博,使人敏捷。确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诗词美文。只要我们平时勤于阅读,善于运用,就会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水平。对于我们农村初中学生来说,多阅读、多积累经典诗词美文,更能不断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水平。为此,我校八年级各班都按照要求建立了“经典诗词美文三级书库”。第一级是学校的图书室:学校陆续采购了许多好图书,其中含有许多经典诗词美文读本,我们鼓励学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前去借阅:第二级是班级的书柜:经典诗词美文等图书主要由年级教师、班级学生捐献,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随时传阅:第三级是家庭书架:周末或者寒暑假时,我们要求家长在百忙中挤出时间与孩子一起逛逛书店,根据学校推荐的经典诗词美文书目自主选购书籍并与孩子一起阅读,以营造亲子阅读氛围。就这样,在诗词经典美文这些好书的陪伴和熏陶下,我们年级各班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提高,他们也变得越来越知书达礼、越来越自信快乐,他们的语文素养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2.合编成册,分层指导。学校图书室里的名家优秀作品太多了,语文书本上要求掌握的诗词美文也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为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中学阶段六本课本内要求掌握的经典诗词美文,我们年级组语文老师提前把(如李白、杜甫、冰心、朱自清、培根、泰戈尔等名家的作品)它们打印出来,再配上精美插图,合编成册,供学生熟读背默。对于图书室里的名家优秀作品,我们也从里边筛选了部分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经典诗词美文,还动手编制成课外阅读指导手册,分阶段向学生推荐课外经典诗词美文读物,并对学生进行分层次阅读指导。一年多来,学生们不仅熟读熟背了课本上好多首(篇)经典诗词美文,而且还接触了大量名家的优秀作品,尤其是阅读了里边好些经典诗词美文句段,有力地促进了他们语文素养水平的提升。
3.定下目标,积少成多。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有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荀子在《劝学》中也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两句话告诉我们成大事者要有目标,一旦有了目标就要脚踏实地,努力进取,奋斗不止。为此,我们年级语文组要求语文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在上课时利用课前三-五分钟分钟组织学生一起熟读诵记刚学过的经典诗词美文:②每周必检测课本里要求掌握的两三首(篇)经典诗词美文:③每个月进行一次班级经典诗词美文竞读:④每个学期举行一次年级经典诗词美文竞背。一年下来,在我们语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们一步一个脚印,经典诗词美文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他们在读读背背的过程中,语文素养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
二、方式多样,激发兴趣
要想培养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只是一昧的提要求或者下死命令,我想效果肯定不够好。只有在方式上、兴趣上想方设法下功夫找对策,追求读法方式多样,以趣促读,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自觉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经典诗词美文往往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应该根据它们风格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诵读方式,往往会收到神奇的阅读效果。在指导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
??1.在意境中吟诵。著名绘画大师李可染在他的文章《山水画的意境》中讲道: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诗好比是一幅画,好比是一首歌。因此,在经典诗词美文诵读指导中,我们在要求学生熟读熟背诗句的同时,还能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课件,再配上与诗境、诗情相似的背景音乐去理解。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时,首先能围绕这首曲子的内容和意境设计了以下几幅动画课件。动画课件①:夕阳下,残日渐渐西沉:动画课件②:一群乌鸦飞回到枯藤和老树上:动画课件③:一条弯曲的古道一直伸向远方:动画课件④:古道所经之处通过一座破旧的小桥,小桥下流水潺潺:动画课件⑤:此时的“我”独自骑着一匹瘦马,迎着西风前进。其次能选好音乐背:我选取了旅人远游伤感的一首曲调。通过动画课件和情景音乐剧的适时引入,诗歌的画面感和音乐感也深深地印在学生们脑海中。这时候,学生学习古诗词时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反而不由自主地入境、入情、能够轻松自如地读出诗的味道来了。在意境中吟诵,学生好像是在观赏一幅画、倾听一首歌,感到快乐而满足。因此,在诵读中,我们只要善于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创设诗词美文的意境,就能激发学生吟诵的情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2.在比较中诵读。在语文经典诗词美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把题材风格相近的几首诗词美文放在一起比较诵读,这样就会快速地提高学生诵读的效率,提高他们理解和鉴赏诗词美文的能力。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首七言律师时,我就同时播放杜甫的五言律师《春望》这首诗。先让学生诵读,接着同时简介诗人及背景资料,然后通过品读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诗在内容上、情感上等的异同点,最后让学生反复吟诵,读出诗情和诗境来。
3.在故事中导读。一般来说,每一首经典诗词美文总会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在指导学生学习经典诗词美文时,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引入相关小故事去讲解,往往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崔颢写的《黄鹤楼》这首七言律诗时,能抓住首联“诗人已乘黄鹤去,黄鹤一去不复返”,开篇就导入了一个神仙驾着仙鹤离开黄鹤楼从此不再回来的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并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投入到学习这首思乡诗歌的兴趣当中了。在指导学生吟诵经典诗词美文时,只要我们善于把优美的诗句转换成动听的故事,就会让学生在故事的引导下逐步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体验诗人的思想情怀,提高学习诗词美文阅读的效率。
4.在竞赛中争诵。我们年级各班上语文课时候,均能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经典诗词美文诵读比赛或者默写比赛。通过引入竞赛争诵的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经典诗词美文的积极性。还有,我校每学期在开学典礼上举办的“金文化大会”上也引入了经典诗词美文背诵赛此环节:年级各班互相比拼─比比哪个班的同学在寒暑假期间积累的经典诗词美文多:学生抽背─随机抽样,看看谁记得的经典诗词美文多。通过举行这样的竞赛机制,不断地去“逼着”学生平时多注意积累经典诗词美文,养成勤读书、勤背书的好习惯。
经典诗词美文从个人吟诵到团队诵读,从简单背诵到艺术熏陶、耳濡目染,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学生“读书苦,苦读书”的现状,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杨道麟《语文教育学导论》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9
[2]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新课程理念与语文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04
[3]刘芳主编《教育观念的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0.03
[4]李小玲《充分利用经典美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011
关键词:经典诗词;语文素养
来到我们宽敞美丽的校园里,你就会经常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情景:早晨,伴随着阵阵凉风,各班教室传来了学生郎朗的经典诗词美文诵读声:课间十分钟,在教室内外,学生们会轻声吟诵着粘贴在墙壁上的经典诗词美文:课外活动时,在学校的图书室或者阅览室里,学生们手捧着借来的图书或读或看得津津有味:傍晚时分,温馨宁静的陵墨湖周边,三三两两的学生慢慢走着,在低声吟诵着立在湖边牌匾上的经典诗词美文……
以上是我校八年级语文组组织本年级学生开展的“诵读经典诗词美文,提升语文素养水平”活动一年来的情景。经过一年多的的探索实践,我校八年级学生以经典诗词美文诵读作为研究的突破口,较好地解决了本年级学生“读书苦,苦读书”的现状,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诵读经典诗词美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语文的兴趣,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形成了年级乃至学校的文化品牌。在开展“诵读经典诗词美文,提升语文素养水平”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规范有序,明确目标
1.选好作品,建立资源。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英国著名作家培根在《谈读书》里也写道: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采,足以长才:阅读使人充实,使人渊博,使人敏捷。确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诗词美文。只要我们平时勤于阅读,善于运用,就会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水平。对于我们农村初中学生来说,多阅读、多积累经典诗词美文,更能不断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水平。为此,我校八年级各班都按照要求建立了“经典诗词美文三级书库”。第一级是学校的图书室:学校陆续采购了许多好图书,其中含有许多经典诗词美文读本,我们鼓励学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前去借阅:第二级是班级的书柜:经典诗词美文等图书主要由年级教师、班级学生捐献,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随时传阅:第三级是家庭书架:周末或者寒暑假时,我们要求家长在百忙中挤出时间与孩子一起逛逛书店,根据学校推荐的经典诗词美文书目自主选购书籍并与孩子一起阅读,以营造亲子阅读氛围。就这样,在诗词经典美文这些好书的陪伴和熏陶下,我们年级各班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提高,他们也变得越来越知书达礼、越来越自信快乐,他们的语文素养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2.合编成册,分层指导。学校图书室里的名家优秀作品太多了,语文书本上要求掌握的诗词美文也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为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中学阶段六本课本内要求掌握的经典诗词美文,我们年级组语文老师提前把(如李白、杜甫、冰心、朱自清、培根、泰戈尔等名家的作品)它们打印出来,再配上精美插图,合编成册,供学生熟读背默。对于图书室里的名家优秀作品,我们也从里边筛选了部分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经典诗词美文,还动手编制成课外阅读指导手册,分阶段向学生推荐课外经典诗词美文读物,并对学生进行分层次阅读指导。一年多来,学生们不仅熟读熟背了课本上好多首(篇)经典诗词美文,而且还接触了大量名家的优秀作品,尤其是阅读了里边好些经典诗词美文句段,有力地促进了他们语文素养水平的提升。
3.定下目标,积少成多。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有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荀子在《劝学》中也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两句话告诉我们成大事者要有目标,一旦有了目标就要脚踏实地,努力进取,奋斗不止。为此,我们年级语文组要求语文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在上课时利用课前三-五分钟分钟组织学生一起熟读诵记刚学过的经典诗词美文:②每周必检测课本里要求掌握的两三首(篇)经典诗词美文:③每个月进行一次班级经典诗词美文竞读:④每个学期举行一次年级经典诗词美文竞背。一年下来,在我们语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们一步一个脚印,经典诗词美文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他们在读读背背的过程中,语文素养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
二、方式多样,激发兴趣
要想培养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只是一昧的提要求或者下死命令,我想效果肯定不够好。只有在方式上、兴趣上想方设法下功夫找对策,追求读法方式多样,以趣促读,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自觉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经典诗词美文往往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应该根据它们风格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诵读方式,往往会收到神奇的阅读效果。在指导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
??1.在意境中吟诵。著名绘画大师李可染在他的文章《山水画的意境》中讲道: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诗好比是一幅画,好比是一首歌。因此,在经典诗词美文诵读指导中,我们在要求学生熟读熟背诗句的同时,还能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课件,再配上与诗境、诗情相似的背景音乐去理解。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时,首先能围绕这首曲子的内容和意境设计了以下几幅动画课件。动画课件①:夕阳下,残日渐渐西沉:动画课件②:一群乌鸦飞回到枯藤和老树上:动画课件③:一条弯曲的古道一直伸向远方:动画课件④:古道所经之处通过一座破旧的小桥,小桥下流水潺潺:动画课件⑤:此时的“我”独自骑着一匹瘦马,迎着西风前进。其次能选好音乐背:我选取了旅人远游伤感的一首曲调。通过动画课件和情景音乐剧的适时引入,诗歌的画面感和音乐感也深深地印在学生们脑海中。这时候,学生学习古诗词时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反而不由自主地入境、入情、能够轻松自如地读出诗的味道来了。在意境中吟诵,学生好像是在观赏一幅画、倾听一首歌,感到快乐而满足。因此,在诵读中,我们只要善于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创设诗词美文的意境,就能激发学生吟诵的情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2.在比较中诵读。在语文经典诗词美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把题材风格相近的几首诗词美文放在一起比较诵读,这样就会快速地提高学生诵读的效率,提高他们理解和鉴赏诗词美文的能力。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首七言律师时,我就同时播放杜甫的五言律师《春望》这首诗。先让学生诵读,接着同时简介诗人及背景资料,然后通过品读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诗在内容上、情感上等的异同点,最后让学生反复吟诵,读出诗情和诗境来。
3.在故事中导读。一般来说,每一首经典诗词美文总会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在指导学生学习经典诗词美文时,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引入相关小故事去讲解,往往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崔颢写的《黄鹤楼》这首七言律诗时,能抓住首联“诗人已乘黄鹤去,黄鹤一去不复返”,开篇就导入了一个神仙驾着仙鹤离开黄鹤楼从此不再回来的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并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投入到学习这首思乡诗歌的兴趣当中了。在指导学生吟诵经典诗词美文时,只要我们善于把优美的诗句转换成动听的故事,就会让学生在故事的引导下逐步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体验诗人的思想情怀,提高学习诗词美文阅读的效率。
4.在竞赛中争诵。我们年级各班上语文课时候,均能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经典诗词美文诵读比赛或者默写比赛。通过引入竞赛争诵的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经典诗词美文的积极性。还有,我校每学期在开学典礼上举办的“金文化大会”上也引入了经典诗词美文背诵赛此环节:年级各班互相比拼─比比哪个班的同学在寒暑假期间积累的经典诗词美文多:学生抽背─随机抽样,看看谁记得的经典诗词美文多。通过举行这样的竞赛机制,不断地去“逼着”学生平时多注意积累经典诗词美文,养成勤读书、勤背书的好习惯。
经典诗词美文从个人吟诵到团队诵读,从简单背诵到艺术熏陶、耳濡目染,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学生“读书苦,苦读书”的现状,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杨道麟《语文教育学导论》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9
[2]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新课程理念与语文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04
[3]刘芳主编《教育观念的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0.03
[4]李小玲《充分利用经典美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