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数学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作者】 钟 友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球溪镇中心学校)
【正文】摘 要:要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我们应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运用多媒体施教,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实施分层作业策略等方式去实施执行。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
提高教学效性是教育的一贯追求,更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事业目标。然而,传统数学教学,高耗低效,特别是到了初中,数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进一步增强,很多学生不能从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反而更觉得数学难学,由此主体性降低,学习效果越来越差。而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如何来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大量实践。下面,我结合多年初中数学教学,谈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传统教学,大多持“教师中心论”观念,教师居高临下,占据课堂大多时间,导致学生只能在教师“满堂灌”中被动接受教师的分析讲解。而在践行新课标的今天,我们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双主”理念,要求教师应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应化教为导,更多地处于协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人,帮助学生行使主人的权利,与学生一起面对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融“教”“学”为一体,这样才可以更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使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并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我们就可以采用谈话法,通过情境创设,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到双边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与教师的谈话,了解勾股定理的性质,并使学生深刻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实践表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有不有效果,其关键在于如何化教为导,以教引学。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施教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全面实施,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课堂,特别是交互式电子白板或智能一体机的落户,让学科教学有了现代科技支撑。我们知道,为教育教学量身定制的多媒体,极具功能优势,能创设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影交织的教学情境,能有效调动学生感官参与,并在化抽象为直观过程中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能快速获得快乐学习体验。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过程中,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折纸、作图、观察,再得出结论,但每个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三线不合一,即使合成一条也疑惑重重,更有大胆猜想者会想其他三角形会不会也有这样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是自然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可利用多媒体中的几何画板工具,在屏幕上作出斜三角形△ABC及其∠A的平分线,BC边的中线和高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变化。在移动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确确实实存在着这样一个点A,使角平分线,高线和中线三条线重合为一条。进而再通过观察、讨论就不难得出此时的△ABC为等腰三角形。这样学生既看到了“三线合一”,又解除了传统数学中存在的疑惑,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学生在高效的教学中倍感借助现代工具学习的快乐。
三、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是落实学生主体理念的有效做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应有“授方法比授知识更重要”的意识,只有这种意识的存在,我们才会在课堂中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学习方法。为此,我们可在每节课课前预习中,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点的自主学习,并且对各种例题做到基本的了解,从而在强化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有效推进了课堂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对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会产生较多的疑问,当学生向教师发出疑问时,教师不要直接给出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和结果,而是要从分析问题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正确的答案。由此可见,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必须要注重细节问题,特别是在部分知识点的分析、观察、解读、记忆中,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了,必将带动教学有效性的全面提高。
四、分层设计数学课堂作业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提高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方法。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今天,我们要提高教学有效性,让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是我们落实“让学生获得最好数学教育”的理想做法。而对于基础不一的学生,要达到这样效果,唯有实施分层教学,特别是在作业实践中,让学生根据自我学力来选择作业难度,这样就可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我能力基础上实现“跳一跳摘桃”的效果。为此,我们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层次和学习能力高低来设计,分层布置作业。对于数学基础不错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题目的难度,减少题目的数量,促进他们的数学上一个新的台阶:对于基础稍微差点的学生,可以降低作业的难度,但是要增加一点点题多练习,让学生对知识更加的熟练掌握,并逐渐取得进步。在长期的因材施教的作用下,学生们能发挥出自己的优点,改善自己的缺点,满满取得不错的数学成绩。
总之,要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让学生获得最好的数学教育,我们就应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方法施教,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一个新颖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学数学,做数学,从而帮助学生在快速提高学习效果中提升数学素养,发展数学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黄世全,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数学大世界,2016年。
[2]周新芳,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吉林教育,2017年。
[3]覃江华,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读写算,2017年。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
提高教学效性是教育的一贯追求,更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事业目标。然而,传统数学教学,高耗低效,特别是到了初中,数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进一步增强,很多学生不能从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反而更觉得数学难学,由此主体性降低,学习效果越来越差。而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如何来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大量实践。下面,我结合多年初中数学教学,谈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传统教学,大多持“教师中心论”观念,教师居高临下,占据课堂大多时间,导致学生只能在教师“满堂灌”中被动接受教师的分析讲解。而在践行新课标的今天,我们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双主”理念,要求教师应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应化教为导,更多地处于协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人,帮助学生行使主人的权利,与学生一起面对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融“教”“学”为一体,这样才可以更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使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并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我们就可以采用谈话法,通过情境创设,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到双边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与教师的谈话,了解勾股定理的性质,并使学生深刻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实践表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有不有效果,其关键在于如何化教为导,以教引学。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施教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全面实施,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课堂,特别是交互式电子白板或智能一体机的落户,让学科教学有了现代科技支撑。我们知道,为教育教学量身定制的多媒体,极具功能优势,能创设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影交织的教学情境,能有效调动学生感官参与,并在化抽象为直观过程中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能快速获得快乐学习体验。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过程中,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折纸、作图、观察,再得出结论,但每个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三线不合一,即使合成一条也疑惑重重,更有大胆猜想者会想其他三角形会不会也有这样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是自然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可利用多媒体中的几何画板工具,在屏幕上作出斜三角形△ABC及其∠A的平分线,BC边的中线和高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变化。在移动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确确实实存在着这样一个点A,使角平分线,高线和中线三条线重合为一条。进而再通过观察、讨论就不难得出此时的△ABC为等腰三角形。这样学生既看到了“三线合一”,又解除了传统数学中存在的疑惑,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学生在高效的教学中倍感借助现代工具学习的快乐。
三、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是落实学生主体理念的有效做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应有“授方法比授知识更重要”的意识,只有这种意识的存在,我们才会在课堂中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学习方法。为此,我们可在每节课课前预习中,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点的自主学习,并且对各种例题做到基本的了解,从而在强化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有效推进了课堂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对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会产生较多的疑问,当学生向教师发出疑问时,教师不要直接给出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和结果,而是要从分析问题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正确的答案。由此可见,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必须要注重细节问题,特别是在部分知识点的分析、观察、解读、记忆中,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了,必将带动教学有效性的全面提高。
四、分层设计数学课堂作业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提高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方法。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今天,我们要提高教学有效性,让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是我们落实“让学生获得最好数学教育”的理想做法。而对于基础不一的学生,要达到这样效果,唯有实施分层教学,特别是在作业实践中,让学生根据自我学力来选择作业难度,这样就可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我能力基础上实现“跳一跳摘桃”的效果。为此,我们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层次和学习能力高低来设计,分层布置作业。对于数学基础不错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题目的难度,减少题目的数量,促进他们的数学上一个新的台阶:对于基础稍微差点的学生,可以降低作业的难度,但是要增加一点点题多练习,让学生对知识更加的熟练掌握,并逐渐取得进步。在长期的因材施教的作用下,学生们能发挥出自己的优点,改善自己的缺点,满满取得不错的数学成绩。
总之,要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让学生获得最好的数学教育,我们就应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方法施教,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一个新颖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学数学,做数学,从而帮助学生在快速提高学习效果中提升数学素养,发展数学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黄世全,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数学大世界,2016年。
[2]周新芳,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吉林教育,2017年。
[3]覃江华,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读写算,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