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作者】 舒显峰

【机构】 (贵州省习水县寨坝镇中学)


【正文】  摘 要: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地理教育,就必须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教学中,我们重视导入激趣,灵活课堂教学策略,实施生活化教学,通过不同方式、策略调动学生参与度,使之发挥主体作用。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提高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当今新课改的主要追求,也是我们一线教师的奋斗目标。对于初中地理这门学科,我们要提高其教学有效性,就必须从课堂教学中着力。因为这门学科与其他“应试”科目有所不同,就是学校、老师,或者家长和学生,对这个学科都是不太重视,想从课外时间来提高效果,显然得不到学生的积极支持。因此,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们就必须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这几年课改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大量探索实践,获得了一些经验感受。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提高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创新教学导入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就应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实践也证明,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还能诱思其积极参与,与老师达成有效双边,共同构建高效课堂。在这几年地理教学中,我们常常把激趣放在教学首位,从开课导入开始,就加强氛围营造,通过设计有趣的导入,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为,第一步,作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熟悉教材,要根据教材中不同的学习知识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第二步,在此基础上,根据内容创新设计教学活动中的导入部分,让导入教学先声夺人,取得良好的开端。
  (一)直观导入法。直观法导入指用看得见、听得到的方式把一些抽象、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知识,通过直观呈现的方式来导入教学。实践中采用多媒体、实物、地图册等方式。例如,在教学“地震”相关知识时,我们就可先在网上下载一些地震的相关的视频,在导入时呈现给学生,然后用问题以引导,那么学生在学习这个内容时,肯定是十分感兴趣的。
  (二)诗词导入法。诗词导入法是指地理导入教学时,将地理知识与诗歌、故事等文学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导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介绍我国的地势地形时,我们就可将古诗“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为开课引子,不仅可激发学生兴趣,还能让学生对内容记忆深刻。
  (三)故事导入法。初中生爱听故事,抓住这个特征,我们可在导入教学时引进故事,通过以故事激趣。例如,在教学新疆的气候时,我们就可引用西游记中勇闯火焰山的故事情节作为导入素材,再用问题加以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上来了。
  (四)实践导入法。实践导入法指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将地理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地理知识学习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催发学习动机。如,在讲解气温、气候以及气候特征等内容时,就可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我县气温、气候以及气候特征的情况,并记录下来,教学时,我们就可针对性加以讲解,同样可起到积极效果。
  二、灵活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有效的教学,源于师生的共同配合。我们要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加强学生参与度的提高,特别在“以学彰教”的今天,更应加强学生参与度的策略实施。在创新导入,注重学生兴趣激发基础上,我们还要灵活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耳目一新中,增强主动性,进入与老师共同探索。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通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选择教学方式时,要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千篇一律选择某种固定的教学方式,更不能依葫芦画瓢,照搬别人的教学模式。对于陈述性、事实性的知识教学,我们可选择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交流合作等方式进行:对于一些难于理解的知识,我们可采取图文结合并运用教具(地球运行仪、挂图等)等直观法的方法,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来开展。例如,在教学《陆地和海洋》中的“七大洲、四大洋”时,就要结合地球仪进行教学,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在讲解海陆变迁的原因时,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海陆变迁的过程通过模拟视频展示出来,降低学习的难度,让学生从中了解复杂的地壳运动。这样的教学,既直观形象,又能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参与度。
  三、实施生活化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地理,是一门源自于生活的学科,很多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这说明,高效的地理教学,离不开将生活之水引进课堂的做法。这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活化教学。实践也证明,实施生活化教学,可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相关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而且,在提高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开发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解决更多的现实问题,提高了学生反哺生活的创新实践能力。这样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地理教学效果,高效实现教学目标,还能丰富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时,我们就应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农业与我们的关系,以及农业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对此,我们要怎样进行因地制宜。这样,学生在自由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提高了教学有效性,而且通过教学内容使学生树立了节约粮食的正确价值观。因此,我认为,在地理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是我们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必然选择。
  当然,要提高地理教学效果,还有很多方法,我们不可能一一列述。作为一个新课改践行者,我们要抱着务实的态度,创新教学策略,尽可能选择能激趣,能诱思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而与老师共同建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黎钦,关于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17年。
  [2]蒋小丽,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