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乡镇学前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作者】 孔艳霞
【机构】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幼儿园)
【正文】摘 要:乡镇学前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但是乡镇本身就具有发展不充分、发展程度低等特点,故乡镇学前教育在发展质量上相对较低,并受乡镇的经济、地域、人口、素质、管理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发展较为滞后。针对这一现状,乡镇政府、学前教育机构、幼师、家长等主体应该联动发展,共同针对乡镇学前教育做出改变,使乡镇学前教育的发展迈向崭新的一步。
关键词:乡镇:学前教育:困境:对策
学前教育是由家长或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孩童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学前教育在近些年来得到了许多新生儿父母的重视,其发展的规模也在不断的壮大,但是在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大背景下,学前教育中的城乡差距也逐渐变大,在城市日新月异的学前教育发展中,乡镇的学前教育受各方面的制约,发展出现了滞后,并陷入了困境。
一、乡镇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一)学前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自从国家“全面二胎”的政策全面落实以来,我国新生儿的数量有了较为明显的上升,而这一现象,也给教育行业带来了红利。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环,在近些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为重视。越来越多的父母将目光投向了早教,婴幼儿启蒙或是更为专业的幼儿园。学前教育这一春风也吹向了我国旷阔的乡镇,使得学前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在乡镇居民的认识中得到了提高。
(二)发展学前教育是拉近城乡距离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乡镇与城市的联系更为的紧密,加之互联网的传播使得城市的早教观念和模式带动了一批乡镇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城市和乡镇的平衡发展也体现在了教育上,乡镇学前教育紧跟城市步伐,使得乡镇的孩童也能接受更为全面而先进的教育成为了人们的热切需求。
(三)学前教育是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的有效举措
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的学前阶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阶段中,儿童通过接受教育促进其大脑系统的迅速发展,为日后接受进一步的教育打下基础。学前教育将给予儿童一个良好适宜的环境,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其友善、乐观、社会责任感等品质,促进其身心正向发展。
二、乡镇学前教育的困境
(一)学前教育发展规模受限
尽管有城市潮流的牵引,但许多的乡镇学前教育机构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乡镇居民大多以村落聚居,商业性质的集镇规模尚小,导致整个乡镇的人口分布总体看来较为分散,这使得幼儿园等学前机构大多都有规模小的特点。以幼儿园为例,大多是私立性质的,一家一户便成一个幼儿园,吸纳一个村庄,或者临近几个村庄的孩童,整个幼儿园的人数少,经营的规模就小,如果想要扩大规模却要受到地域的限制,这使得乡镇学前机构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
(二)学前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乡镇学前教育机构的师资是相对比较薄弱的,幼师大多学历较低,或者甚至没有教育背景,一些姆妈等工作的从业者也因为其照顾孩童的能力应聘幼师岗位。由于幼师队伍专业素质普遍较低,其教育孩童、开发孩童大脑的教育方式也明显滞后,许多幼师的教育方式都还停留在开设普通的唱歌、跳舞、绘画等课程,而于此同时,城市的同行更多的利用其掌握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创新了教育的模式,使得学前教育的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这就使得乡镇的学前教育发展相对城市是落后的。
(三)学前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备
机构的小规模,连同不足的资金自然会导致其不完备的教育设施和简陋的教育环境。教育的发展必然需要辅以与时俱进的教育设施和教育环境,但大部分乡镇学前教育机构的设施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单一的娱乐设施或是狭小的活动场地都局限了许多课程的开设。
(四)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误解
乡镇学前教育机构很多时候是寄宿班的化身,孩童的父母或忙于农事,或外出务工,家中只留守祖父母,无力照顾小孩,故以教育为由早早的便将孩子送到了学前教育机构,而这些学前教育机构大部分的责任自然是照顾孩子而不是教育孩子,所以早教的作用也会大打折扣。
(五)教育机构管理不善
近年来城市的学前机构不时传出虐待孩子的丑闻,折射出了我国学前教育行业的混乱。而这一混乱在管理不严的乡镇更为严重,加上教师素质较低,许多时候孩子的受教育环境和身心健康得不到保证。
三、针对乡镇学前教育困境的对策
(一)制定相关政策,强化政府部门的帮扶
调查显示,乡镇的学前教育机构大多是私立性质,缺乏政府的帮扶和管理,在发展规模和发展程度上都较为滞后,如果能引入政府政策的帮扶,如资金补贴等,促使乡镇学前教育机构的升级,扩大发展规模,给乡村的孩童带来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同时,明确的管理制度,规范学前教育行业的发展,在制度上,在法律上保证孩童的合法权益也至关重要,不容忽视,严防城市学前教育机构的坏风气侵染乡镇。
(二)加快城镇化步伐,合理整合各方资源
在我国城镇化,城镇建设的过程中要更加合理的布局各项设施,交通的交互,人口的聚集,集镇的连片等。合理的规划让地域不再成为阻碍教育发展的拦路虎。方便的交通和人口的聚集将会拉动大规模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整合各方资源,增强自身实力,提高经营的效率,使乡镇孩童享受到更为优质的学前教育。
(三)提高幼师的素质,严格规范幼师的从业标准
严把关幼师关,幼师是整个学前教育的主心骨,孩童的基本认知和各方面发展都以幼师为重要的学习榜样,故提高幼师的素质,严格规范幼师的从业标准,重视幼师各方面的素质都值得各乡镇学前教育机构重视起来。而这不仅需要各机构的努力,更需要国家从全国层面上把好教育关,重视学前教育学科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提高幼师培养的质量,为我国输送更多的学前教育人才。但归根结底还是发展问题,乡镇党委、政府要大力发展乡镇经济,提高乡镇居民的收入,给乡镇学前教育提供一个适宜的生存、发展环境。
(四)更新优化教育观念,家校携手推进教育事业
乡镇的父母由于工作等客观原因不能很好的参与孩童的学前教育,但是负责任的为孩子挑选一个合适的教育机构尤为重要,改变对学前教育的刻板印象,真正认识学前教育对于孩子的意义是每一个父母都应该做到的。同时,尽管存在家庭条件紧张等客观的因素,家长也不能忽视参与孩子的学前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难得的亲子相处的过程中也不能忘记以身作则为孩子做良好的行为示范,以自己朴素的教育观为幼龄的孩子提供优良的启蒙。切不能做甩手掌柜,将一切教育任务都推给幼师,两者共同承担孩子的学前教育责任,本着积极引导、教育孩童的初心,共同努力,使乡镇的学前教育更上一层楼。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一环,能够为学生义务教育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缩短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差距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和努力的,笔者也将在教育工作中继续实践,不断完善此篇论文。
参考文献:
[1]冯彩霞.农村儿童学前教育文献综述[J].文学教育(下),2019(08):92-93.
关键词:乡镇:学前教育:困境:对策
学前教育是由家长或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孩童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学前教育在近些年来得到了许多新生儿父母的重视,其发展的规模也在不断的壮大,但是在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大背景下,学前教育中的城乡差距也逐渐变大,在城市日新月异的学前教育发展中,乡镇的学前教育受各方面的制约,发展出现了滞后,并陷入了困境。
一、乡镇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一)学前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自从国家“全面二胎”的政策全面落实以来,我国新生儿的数量有了较为明显的上升,而这一现象,也给教育行业带来了红利。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环,在近些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为重视。越来越多的父母将目光投向了早教,婴幼儿启蒙或是更为专业的幼儿园。学前教育这一春风也吹向了我国旷阔的乡镇,使得学前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在乡镇居民的认识中得到了提高。
(二)发展学前教育是拉近城乡距离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乡镇与城市的联系更为的紧密,加之互联网的传播使得城市的早教观念和模式带动了一批乡镇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城市和乡镇的平衡发展也体现在了教育上,乡镇学前教育紧跟城市步伐,使得乡镇的孩童也能接受更为全面而先进的教育成为了人们的热切需求。
(三)学前教育是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的有效举措
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的学前阶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阶段中,儿童通过接受教育促进其大脑系统的迅速发展,为日后接受进一步的教育打下基础。学前教育将给予儿童一个良好适宜的环境,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其友善、乐观、社会责任感等品质,促进其身心正向发展。
二、乡镇学前教育的困境
(一)学前教育发展规模受限
尽管有城市潮流的牵引,但许多的乡镇学前教育机构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乡镇居民大多以村落聚居,商业性质的集镇规模尚小,导致整个乡镇的人口分布总体看来较为分散,这使得幼儿园等学前机构大多都有规模小的特点。以幼儿园为例,大多是私立性质的,一家一户便成一个幼儿园,吸纳一个村庄,或者临近几个村庄的孩童,整个幼儿园的人数少,经营的规模就小,如果想要扩大规模却要受到地域的限制,这使得乡镇学前机构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
(二)学前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乡镇学前教育机构的师资是相对比较薄弱的,幼师大多学历较低,或者甚至没有教育背景,一些姆妈等工作的从业者也因为其照顾孩童的能力应聘幼师岗位。由于幼师队伍专业素质普遍较低,其教育孩童、开发孩童大脑的教育方式也明显滞后,许多幼师的教育方式都还停留在开设普通的唱歌、跳舞、绘画等课程,而于此同时,城市的同行更多的利用其掌握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创新了教育的模式,使得学前教育的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这就使得乡镇的学前教育发展相对城市是落后的。
(三)学前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备
机构的小规模,连同不足的资金自然会导致其不完备的教育设施和简陋的教育环境。教育的发展必然需要辅以与时俱进的教育设施和教育环境,但大部分乡镇学前教育机构的设施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单一的娱乐设施或是狭小的活动场地都局限了许多课程的开设。
(四)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误解
乡镇学前教育机构很多时候是寄宿班的化身,孩童的父母或忙于农事,或外出务工,家中只留守祖父母,无力照顾小孩,故以教育为由早早的便将孩子送到了学前教育机构,而这些学前教育机构大部分的责任自然是照顾孩子而不是教育孩子,所以早教的作用也会大打折扣。
(五)教育机构管理不善
近年来城市的学前机构不时传出虐待孩子的丑闻,折射出了我国学前教育行业的混乱。而这一混乱在管理不严的乡镇更为严重,加上教师素质较低,许多时候孩子的受教育环境和身心健康得不到保证。
三、针对乡镇学前教育困境的对策
(一)制定相关政策,强化政府部门的帮扶
调查显示,乡镇的学前教育机构大多是私立性质,缺乏政府的帮扶和管理,在发展规模和发展程度上都较为滞后,如果能引入政府政策的帮扶,如资金补贴等,促使乡镇学前教育机构的升级,扩大发展规模,给乡村的孩童带来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同时,明确的管理制度,规范学前教育行业的发展,在制度上,在法律上保证孩童的合法权益也至关重要,不容忽视,严防城市学前教育机构的坏风气侵染乡镇。
(二)加快城镇化步伐,合理整合各方资源
在我国城镇化,城镇建设的过程中要更加合理的布局各项设施,交通的交互,人口的聚集,集镇的连片等。合理的规划让地域不再成为阻碍教育发展的拦路虎。方便的交通和人口的聚集将会拉动大规模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整合各方资源,增强自身实力,提高经营的效率,使乡镇孩童享受到更为优质的学前教育。
(三)提高幼师的素质,严格规范幼师的从业标准
严把关幼师关,幼师是整个学前教育的主心骨,孩童的基本认知和各方面发展都以幼师为重要的学习榜样,故提高幼师的素质,严格规范幼师的从业标准,重视幼师各方面的素质都值得各乡镇学前教育机构重视起来。而这不仅需要各机构的努力,更需要国家从全国层面上把好教育关,重视学前教育学科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提高幼师培养的质量,为我国输送更多的学前教育人才。但归根结底还是发展问题,乡镇党委、政府要大力发展乡镇经济,提高乡镇居民的收入,给乡镇学前教育提供一个适宜的生存、发展环境。
(四)更新优化教育观念,家校携手推进教育事业
乡镇的父母由于工作等客观原因不能很好的参与孩童的学前教育,但是负责任的为孩子挑选一个合适的教育机构尤为重要,改变对学前教育的刻板印象,真正认识学前教育对于孩子的意义是每一个父母都应该做到的。同时,尽管存在家庭条件紧张等客观的因素,家长也不能忽视参与孩子的学前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难得的亲子相处的过程中也不能忘记以身作则为孩子做良好的行为示范,以自己朴素的教育观为幼龄的孩子提供优良的启蒙。切不能做甩手掌柜,将一切教育任务都推给幼师,两者共同承担孩子的学前教育责任,本着积极引导、教育孩童的初心,共同努力,使乡镇的学前教育更上一层楼。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一环,能够为学生义务教育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缩短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差距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和努力的,笔者也将在教育工作中继续实践,不断完善此篇论文。
参考文献:
[1]冯彩霞.农村儿童学前教育文献综述[J].文学教育(下),2019(08):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