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解决方法
【作者】 潘琼英
【机构】 (四川省筠连县定水初级中学)
【正文】摘 要:在初中阶段,音乐是一门必修的学科,同时,也是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的学科之一。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时,教师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与音乐能力。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本文当中阐述了初中音乐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以期能够给予教育工作者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初中音乐;有效;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方法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师生在共同活动中所采取的手段,是为了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而调整教师和学生联系的活动方法。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模式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能力出发,采取合理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方法进行了以下几点探究: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中音乐教学未能获得应有的重视
在我国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发展背景下,中小学生长期都会处于巨大的升学的压力之下。对于初中生而言,在中考的升学考试的压力之下,学生会较为注重必考的学科考试的学习。因此,学生不注重对音乐的学习:而教师也会忽视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情况,由此造成了初中音乐学习被“边缘化”,未能获得应有的重视。
2.音乐课程课时较少、教学过于形式化
由于音乐学科不是中考的必考科目,因此,在中学当中会忽视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在一些学校,音乐课程课时较少、教学过于形式化,甚至还会让音乐课程成为了可有可无的课程,师生之间都不注重音乐学习,这些现实的教学情况,必然会不利于音乐课程的教学的发展。
二、直观展示,丰富内容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了时代的特征和必然要求。并且,借助多媒体等辅助工具教学可以直观地展示音乐作品,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认知。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提前准备好课件,加强对音乐内容、背景等多方面知识的讲解,有效缩短板书的时间,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获得更多更全面的音乐知识。
比如:在《樱花》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日本樱花的相关文化。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音乐作品,让学生根据音乐的风格判断这是哪个国家的歌曲以及在印度、日本、朝鲜三个国家中,哪个国家的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最深。紧接着,笔者借助多媒体为学生介绍了日本的民俗风情,并引导学生感受了歌曲的风格特点和音乐的起伏变化。在此环节,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了问题:歌曲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根据这个问题,笔者引出了樱花的相关文化,并为学生进行了展示。最后,笔者引导学生总结了日本民歌的风格。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对《樱花》这首音乐作品就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认知。而且,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拓展,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和增强。
三、借助乐器,提高质量
初中生的好奇心非常强。所以,为了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借助乐器进行辅助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借助乐器进行伴奏,让学生跟随节奏演绎歌曲,也可以给有乐器基础的同学一个表现的机会。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在不同的乐器演奏中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提高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
比如:在《摇篮曲》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使学生掌握情绪处理的能力,并用动作表现歌曲。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弹奏了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并让学生进行了合唱,同时,笔者提出了问题: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每当你们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在此环节,笔者请几个学生谈了谈自己演唱这首歌的心情和感受。然后,笔者用手风琴演奏了《摇篮曲》,学生在这样的演奏中就能够感受到歌曲的内涵,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画面。可见,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乐器演奏更能够加强学生的真情实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参与程度。
四、小组合作,发展能力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很多学生对音乐课堂的投入性都不太高,部分学生不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就更不要提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了。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且,教师要为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任务,组织小组间的竞赛活动。学生在胜负欲和集体荣誉的刺激下,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当中。而且,小组合作的模式,实现了以强带弱,有效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水平,发展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比如:在《我和你》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在情感和深层意义,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在课前搜索了歌曲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将奥运会及刘欢、莎拉·布莱曼两位歌唱家的图片以及视频带到了课堂上。然后,笔者为学生讲解了基础的演唱技巧,展示了歌曲谱例,让学生按照节奏朗读了歌词。最后,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合唱活动,并组织了唱歌比赛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赛。这样的活动,就提高了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音乐素养。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创新和改革音乐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并且,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教学内容,不断改善教学模式,使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同时,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借助多媒体和乐器进行辅助教學,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活动,最大限度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丽萍.初中音乐课堂中歌唱教学的方法探究[J].华夏教师,2019(08):56-57.
[2]韩凡花.初中音乐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戏剧之家,2019(01):207.
关键词:初中音乐;有效;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方法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师生在共同活动中所采取的手段,是为了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而调整教师和学生联系的活动方法。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模式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能力出发,采取合理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方法进行了以下几点探究: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中音乐教学未能获得应有的重视
在我国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发展背景下,中小学生长期都会处于巨大的升学的压力之下。对于初中生而言,在中考的升学考试的压力之下,学生会较为注重必考的学科考试的学习。因此,学生不注重对音乐的学习:而教师也会忽视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情况,由此造成了初中音乐学习被“边缘化”,未能获得应有的重视。
2.音乐课程课时较少、教学过于形式化
由于音乐学科不是中考的必考科目,因此,在中学当中会忽视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在一些学校,音乐课程课时较少、教学过于形式化,甚至还会让音乐课程成为了可有可无的课程,师生之间都不注重音乐学习,这些现实的教学情况,必然会不利于音乐课程的教学的发展。
二、直观展示,丰富内容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了时代的特征和必然要求。并且,借助多媒体等辅助工具教学可以直观地展示音乐作品,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认知。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提前准备好课件,加强对音乐内容、背景等多方面知识的讲解,有效缩短板书的时间,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获得更多更全面的音乐知识。
比如:在《樱花》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日本樱花的相关文化。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音乐作品,让学生根据音乐的风格判断这是哪个国家的歌曲以及在印度、日本、朝鲜三个国家中,哪个国家的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最深。紧接着,笔者借助多媒体为学生介绍了日本的民俗风情,并引导学生感受了歌曲的风格特点和音乐的起伏变化。在此环节,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了问题:歌曲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根据这个问题,笔者引出了樱花的相关文化,并为学生进行了展示。最后,笔者引导学生总结了日本民歌的风格。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对《樱花》这首音乐作品就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认知。而且,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拓展,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和增强。
三、借助乐器,提高质量
初中生的好奇心非常强。所以,为了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借助乐器进行辅助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借助乐器进行伴奏,让学生跟随节奏演绎歌曲,也可以给有乐器基础的同学一个表现的机会。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在不同的乐器演奏中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提高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
比如:在《摇篮曲》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使学生掌握情绪处理的能力,并用动作表现歌曲。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弹奏了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并让学生进行了合唱,同时,笔者提出了问题: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每当你们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在此环节,笔者请几个学生谈了谈自己演唱这首歌的心情和感受。然后,笔者用手风琴演奏了《摇篮曲》,学生在这样的演奏中就能够感受到歌曲的内涵,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画面。可见,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乐器演奏更能够加强学生的真情实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参与程度。
四、小组合作,发展能力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很多学生对音乐课堂的投入性都不太高,部分学生不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就更不要提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了。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且,教师要为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任务,组织小组间的竞赛活动。学生在胜负欲和集体荣誉的刺激下,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当中。而且,小组合作的模式,实现了以强带弱,有效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水平,发展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比如:在《我和你》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在情感和深层意义,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在课前搜索了歌曲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将奥运会及刘欢、莎拉·布莱曼两位歌唱家的图片以及视频带到了课堂上。然后,笔者为学生讲解了基础的演唱技巧,展示了歌曲谱例,让学生按照节奏朗读了歌词。最后,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合唱活动,并组织了唱歌比赛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赛。这样的活动,就提高了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音乐素养。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创新和改革音乐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并且,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教学内容,不断改善教学模式,使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同时,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借助多媒体和乐器进行辅助教學,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活动,最大限度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丽萍.初中音乐课堂中歌唱教学的方法探究[J].华夏教师,2019(08):56-57.
[2]韩凡花.初中音乐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戏剧之家,2019(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