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作者】 曾启贵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双河镇雁家嘴村小)


【正文】摘 要:在学生学习中,我听见有的学生说:“肯学数学,不肯学语文”言外之意是学语文难,对语文无兴趣。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三十余年,对学生有着深厚的感情。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喜欢上语文,把学语文看作一种乐事,而不是一种苦事。为此,我对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方面作了一些探索语文教学。
  关键词:积极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兴趣。情境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但能够激发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如果能把握好这一环节,教学效果将会不错。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为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个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情感。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位置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由抽象变成形象,同时还能很快的使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在学生学习中,直接兴趣起着支配作用,要让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教师就得把课上得生动活波,富有吸引力。因此,我在教学中总是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气分,使知识的传授充满情趣,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充满乐趣的。
  如在《我爱家乡的杨梅》一课中有这样的一句话“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此情此景确实美,可是当教到这一课时,我们当地现实生活中又没有杨梅树,这句话比较抽象,学生看不着,就很难体会此句中“贪婪”“吮吸”等词语的意思。于是,我课前准备好一个脸盆、一个洒水壶、三根细长的塑料管,再在脸盆里盛入半斤左右矿泉水,然后在泉水里加入一些白糖,直到泉水变甜为止。又准备了几株干净的树枝,把它们插入一个较小,充满泥沙的高颈玻璃瓶里,最后,把这样的玻璃瓶放入脸盆内,这样,几株树枝就像几棵杨梅树挺立在泥土里,再在洒水壶里装一些水,让四个学生到讲台上做演示:一个学生手拿着洒水壶轻轻向树枝洒水,另外三个学生手拿着三根细长、干净的塑料管,一端用嘴含着,另一端伸入脸盆里的水,让他们用嘴使劲吸盆里的水。学生看着欢跳起来:“老师再来一次,再来一次!”通过这样的演示,学生什么“贪婪”“吮吸”的词义留下了深刻的理解。这样,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即使他们对文字的掌握,对句子的理解,对课文内容的领会,由难变易了,使他们学得轻松愉快。
  为了让学生喜欢语文,我着重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针对不同语文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狐狸和乌鸦》是一篇知识童话,讲的是狐狸善言巧变骗取乌鸦嘴里的那片肉的故事。针对课文特点,我采用了戏剧表演的形式教学,教学时,让一个学生扮演乌鸦,另一个学生扮演狐狸。表演前,我先要求学生反复读课文,并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把作者叙述的话通过语言和动作进行理解。表演时,扮演乌鸦的,嘴里衔着一只笔。扮演狐狸的,一次次用狐狸说的话,让乌鸦张开嘴。学生兴奋极了,都争着要扮演角色。但一节课有限,不能让每个学生都上来表演,于是我叫同桌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轮流扮演狐狸和乌鸦。学生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和培养。
  要让学生喜欢语文,善于引导和培养学生主动发现的精神,在教《放风筝》一课时,当我读到:“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有老鹰、鹦鹉、仙鹤,蜈蚣……就是没有大蜻蜓时。”一个学生问我:“老师在这句话中,怎么这么多双引号?”我觉得这个学生提的很好,就故意疑问,转而问全班学生:“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双引号用错了?”学生活跃起来了,他们说:“不是用错了,双引号内的词,不是自然界中真的动物名称而是根据风筝的模样取的名字,所以,要用双引号。”这样学生一种好奇的表现,求知的开始。因此,我在教学时总是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并且引导他们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不断地探索中,其乐无穷。这样的教学探索,使我由原来的忧教语文转变为乐教语文,使学生厌学语文转变成乐学语文。
  当今,提倡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自制力还不是很强,支撑他们自学的动力主要是兴趣。学生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有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在不断地探究中形成自学能力。学生有了良好的自学能力,更好引导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上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