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作者】 杨锦堂

【机构】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


【正文】  摘 要: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创新课堂,激活学习主体,提升教学效果,还能促进学生获得良好数学教育,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新课改;策略
  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今天,我们收获了不少新理念。这些理念又化作实践指导经验,让我们再次扬帆启航。高中数学就是这样的背景下推进新课改的,在这几年的实践中,我们在课堂上、教学方法与手段上都与之前传统教学发生了显著变化,让学生获得了更好的发展,这也推动了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在教学质量上,学生受益更明显。这些成果的获得,与我们一线教师化理念为指导、创新教学策略是分不开的。要知道,高考的压力是巨大的,没有非常的手段,学生是很难激发出主动性的。因此,有效教学必需要创新策略,让学生增强主动性。下面,我结合高中数学教学,谈谈新课改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
  一、创新设计教学内容,实现“用教材教”效果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与之配合的教材编排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图文并茂,而且还留给我们教师大量的操作空间。教师就可利用大量的信息资源,整合教材,变传统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这样教学,不仅能增大课堂信息量,拓展学生视野,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有很强的实用性。例如,在教学“函数单调性”这一内容时,从整个章节來说,函数单调性是学习函数概念后的笫一个函数性质,由于较抽象,教学时,我们就不能按教材那样进行,就搭建平台,引导学生经历直观感受,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并继续用数学符号來刻画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同时,也为后來函数性质的学习提供了学法指导,同时也提供能力支持。实践中,我们可以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学情基础上,紧扣教材的教学目标创新策略,根据学生理解和便于突破重难点的需要,适当增减教材以优化教学过程。基于此,我们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或提高学生兴趣,可以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方法导入:也可以对例题进行变式,重组教材,强化学生思维培养,不拘于课本,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探究。
  二、开展组内合作,通过竞争激发学生主体性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学习主体的“双主双优”理念,把这一理念践行到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大力实施学生主体策略,其方法就是改变传统接受式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开展这几种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体性,增强他们学习能力。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动力不足的情况。这时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展组内合作,通过竞争来激发学生主体性,效果更明显。其方法就是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竞争。因为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要与其他组员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超过别的组。比如同一个问题,看哪一组先解决,解决的方法多,找到了最佳解决办法,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也能提升其学习能力。
  三、严防“题海战术”,注重数学实践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能力的提升,都需要反复实践。传统数学教学,在“教以应试”思想支配下,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能力,可谓是把时间全都运用于上面了。而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强调的是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如果我们再重蹈“题海战术”复:辙,让学生反复、机械抄写生字、词语、或其他练习作业,不仅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还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减,苦不堪言。而且,培养学生的能力还是在“应试”上,一样的“单一”。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我们不能再以“题山题海”扼杀学生个性,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发展数学能力、提高数学素养,我们要以形式新颖、个性化的作业取代机械、过多的重复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快乐地数学实践中提升数学能力。
  四、加强学习兴趣培养,促使形成乐于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自然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们的一切意图,一切探求,一切理论都会落空。”可见,要提高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就必然应加强学生兴趣培养,使之在兴趣内驱下主动学数学,用数学。久而久之,在这种兴趣刺激下,就会形成乐于数学学习与实践的良好习惯。新课标告诉我们,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也是我们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具体化为“三维”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但它需要时间训练和外力督促。我们在坚持落实知识与技能教学的同时,能把习惯培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做到严格要求,示范诱导,让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促进学生不断学习的强劲动力。在这几年的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加强了学生上课听讲习惯的培养,在作业中,强调了学生认真读题、审题、解题和检验习惯的培养。合作学习中注重了学生交流探讨习惯、认真倾听、发言习惯等,这些习惯的培养,又反过来形成一种内驱力,进一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数学探求发现。实践证明,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我们数学教学效果提升就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提高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总之,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当今,我们一线老师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情大胆创新,尽可能让课堂新颖有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与我们老师共同配合,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实现数学新课标“让学生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伟大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林,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策略创新[J].学园,2017年。
  [2]管盛梅,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创新[J].教育学,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