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尝试

【作者】 陈代全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天生桥镇祥播村小学)


【正文】摘 要: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课程大纲里的重要组成,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言语活动,同时又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和心智活动。本文根据教学实践结合新课标就效培养学生作文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能力;写作兴趣;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和心智活动过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当前有多数小学生把写作看成是难以应付的苦差使,作文时,就唉声叹气,一脸无奈,内容空洞无比。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我认为:首先是学生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作文灵感与内容都来源于生活,现在的许多学生很少有时间去接触生活去细细的观察和品味生活;其次阅读是写作的源泉,现在学生对影视感兴趣,对阅读索然无味,这造成了学生思想感情的贫乏。针对现实问题,我肤浅的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其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那如何打开创作的源泉呢?兴趣才是最好的钥匙。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产生习作的欲望,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课堂上采用情景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和独特性。创设了以生活为基础的作文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到假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写熟悉的人、事、景、物,感悟、思考生活。让学生有所思,让学生有所感,产生习作的兴趣和欲望。比如教学作文:感受自然。我把学生分成小组,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大自然,让学生全身心的去感受自然。在这个真实的情境中,学生一扫平时的唉声叹气,个个兴趣盎然,拿出笔记本快速的写着。学生真实的情景中,产生了习作的兴趣和欲望。
  (二)提倡学生自由作文
  作文不出题目,也不规定内容范围,让学生自由表达,也就是说同学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限题材,不限文体。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自由作文”。自由作文有利于自由表达。可以让学生畅开胸怀去诉说,也可以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尽情地去遐想。
  二、让学生广泛阅读,增长知识,积累素材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生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实践也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可以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丰富语言、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我们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的阅读向课外发展,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阅读报刊、杂志,图书、漫画,小说,诗歌等,不断扩展学生的知识内容,积累习作所需的材料。
  三、注重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写作素材来源于阅读和生活。来自生活方面的素材要靠学生在生活中去积累,积累的过程就是一个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过程。指导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我认为:首先教师先做到有切身的感受和体会,再具体地指导学生。做到观察前提示,观察中点拨,观察后总结,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和能力。比如以《秋天》为题的作文,我在习作前用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秋天到来后的景象:天空、秋菊,大雁,田野以及人们丰收的情景,学生就会发现曾经无数次接触过却未注意过的东西。同事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力量使秋天变得如此成熟美好,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是秋天的力量”,“是春天辛勤的播种”,只有付出才有收获。这样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再就是我们要引导学生注重写作与生活有机结合。我们要把实实在在的生活引入习作课堂,比如从身边发生的事,新闻调查,新闻联播等节目中,选着一些有关的内容,有计划的组织学生看和写。这样将写作与生活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四、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
  (一)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的指导。
  如何抓住人和事物物的特征进行描写,怎样有条理的说明事物,怎样进行作文的选材剪裁,怎样进行构思,怎样结构文章……很多课文本身就是这方面的经典范例,在学习理解这些经典文章的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这些相关的写作知识。  
  (二)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作文训练。
  如在课文学习了精彩的语段要及时进行语段的仿写训练,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课文中的“留白”让学生进行“补白”、“续写”、进行想象和新的创编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接近学生认知水平和接近生活实际的课文进行仿写来训练学生的布局谋篇和构思能力。
  五、写作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现代教育的全部功能在于提升人的精神,提升人格,充分发展个性。“作文如做人”,作为作文教学,也应服从这一目的,写作教学需要活化学生性灵,发展学生个性。传统写作教学的“模式化”、“伪圣化”、“教条化”使小学生作文千人一面,。这不是尊重学生个性的做法,它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严重束缚学生思想,扭曲了学生人格,压抑了学生个性。这会使学生在课内养成“唯师是听”、“唯权威名人是从”的共性化盲从心理。这样培养起来的人才又如何适应未来个性化的社会。因此抛弃传统写作教学中的陈旧观念和方式,在写作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的个性在写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要以人为本,作文教育更应如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努力才见效果的过程,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写作与生活紧密结合等是我对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一些肤浅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苏立康《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6
  [2裴跃进著《教学名家谈作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06
  [3]徐家良,徐鹄,顾维萍著《生活中的作文》.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