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窦建国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教育考试院)
【正文】摘 要:目前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令人堪忧,体育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针对这一现实状况,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分析了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建议,期望广大中小学教师对体育教学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体育课程中的一些问题也日益表现出来,教育观念滞后,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完全一致;因此,体育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必须坚持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养成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体格,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新意识。
一、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
全面培养中小学生素质,促进中小学生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当今社会和家长的共同呼吁,也是对孩子未来负责。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认为出现这样的状况十分不正常,我呼吁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迫切,而且十分必要,笔者认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体育教学对提升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意义
中小学生身体正处于发育期,体育课上的运动可以让他们强身健体,增强自身的抵抗力,特别是中小学生骨骼生长正处于关键时期,如果缺少锻炼,将会对将来的身高,身体对外界的抵抗力等发育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中小学生肌肉也正处于发育阶段,各部分的发育都不平衡,而在体育课上科学锻炼可以使肌肉的形态结构和机能发展发生明显的适应性变化,从而使学生肌肉发育均衡,体态端正,防止肥胖等都有显著作用。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认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从而使身体素质得到增强。
2.体育教学对锻炼学生意志的意义。
体育教学,不管是跑步,做操,不管是篮球还是足球都需要体力,都需要坚持,都需要克服困难的毅力,体育教学就是在这些平常的体育锻炼中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比如跑800米,我们要动员身体的全部力量,克服身体的惰性,如果没有明确的锻炼目标和锻炼的意志,很难全力以赴跑完全程。上体育课时,学生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就是磨练意志品质的过程,通过参加体育锻炼,还能培养学生机智、果断、沉着等心理品质。
3.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意义
体育教学可以通过拔河比赛培养学生凝聚意识,团队精神,可以通过集合练习,要求学生做的快,静,齐,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精神风范,可以通过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宽容意识。体育运动的竞赛性特点难免造成体育课中同学之间发生碰撞,教师除了要及时化解矛盾,还要向学生灌输友爱、谦让、宽容、互助等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养成健康向上,乐于助人的品质。总之,体育教学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在体育教学中逐渐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相处,与人沟通,懂得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法,也要让学生逐渐养成善良、公正、勇敢、大方、积极乐观的良好性格。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我国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一重大变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扩展了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前景,但纵观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在教学指导思想,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1.思想上忽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为了提高学生体育升学成绩,体育教学往往围绕升学考试的项目教学,大部分教学内容围绕考什么教什么进行,而升学考试的内容,它只是体育教学的一部分内容,由此长期发展下去。忽视了体育新课标的要求,忽视了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实施,忽视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因此也就无法完成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
2.体育教学观念落后
体育教学改革虽然在全方位进行,但不少教学改革者在实践中却只热衷于操作层面上外在课程形式的改革。过分追求一种表面上的热闹,活跃。学生内在的情感和学习动机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其根本原因,就是许多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没有根本转变,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忽视和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根深蒂固,缺少改革的理论导向和具体指导。同时上级部门给教师的教改指示,大多是口号式指示,大部分体育教师不了解设计的意图,缺乏教学改革的必备技能,而且也没有多余时间去学习探究这些问题,使体育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3.教学方法僵化,评价单一
现实的体育教学仍是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或受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抹杀,主体意识没有被唤醒。在教学手段上也是简单的“一刀切”,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没有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从而导致教学评价单一,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忽视了学生主观努力和进步幅度,以笼统划一的标准进行教学评价,缺乏激励性又失公允性。
4.学校自身也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体育课。特别是广大的农村中小学仍处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严重制约着体育教学的发展,通过笔者调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
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或是用于补英语、数学、语文等课程,或是用来开会,排练节目等,有的学校毕业班干脆取消体育课,学生几乎失去体育锻炼时间。
(2)缺乏专业教师
部分农村中小学实行教师包班,体育课也就由语文,数学老师兼任,有的学校是选择素质最差的老师去上体育课,有的连简单的体育知识和技能都不懂,根本不能胜任体育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体育场地和器材严重不足
近几年来国家对中小学加大投资力度,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 改善,但在体育方面的投资仍然不足,很多学校都缺乏运动场地,没有体育器材。有的学校只有几个沙包,沙坑、双杠,无法满足体育教学,有些教师组织些轻松的小游戏来代替体育课,由于体育方面投入资金不足,场地和器材严重缺乏。严重制约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5.安全教育薄弱影响体育教学
安全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中极为重要的问题,安全教育关系到教育工作的开展,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目前学校普遍存在重视安全管理,忽视了安全教育。使教师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安全意识,安全知识、方法、技能。由于安全问题是一票否决,有些学校领导,教师对安全问题过分敏感,甚至娇枉过正,体育教学的特点,必须有激烈的拼抢,强烈的冲撞,我们要求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但现在却因安全问题使这些活动不能开展,表面上看是体育教学与安全问题的冲突,实质上是安全教育薄弱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开展。
三、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对策思考
1.重视中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认识是第一位的,在认识不清,定位不准确的情况下,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首先要做的是从思想认识着手,提高社会和教育工作者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度,建立新的课程教学目标,树立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创新体育课的授课手段,学会利用现代化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2.调整充实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应加强教材建设,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充实,选择适宜从事终身体育和提高生存能力所需要的内容,即在加强基础知识,技能传授和基本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尽量使学生掌握那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体育教师要学会从各个角度对体育课的内容和素材进行加工和灵活运用,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抓住运动中的主要因素简化规则,使教学内容更贴切学生实际。
3.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中小学体育教学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是第一位的,没有齐全的设备,良好的场地,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由于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不够导致在场地、器材上资金投入不足,学生不能将书本中学到的运动项目及时运用到实践中去,体育课程的教学也就产生不了实际意义。因此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同时积极挖掘本地可运用资源,采取积极措施添加体育设施设备,并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4.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体育成绩考核应从教育评价出发,不但要看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的绝对水平与成绩,更要重视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和求知程度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切合实际的评价,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体验到获得新的目标和新的动机,增强体育学习的信心和乐趣,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上级主管部门应在政策导向上给予大力支持,切实为教师解决一些教学改革中的实际问题,让教师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
总之,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关乎学生综合体育素质的发展,关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建立,教育主管部门,各中小学应高度重视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把握体育教改的实质,突出学生在体育课中应获得的成效,突出对体育课创新教学的重视,做到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为学生上好体育课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洪金.浅谈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J].教育视野
[2]张海涛.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教学掌握
[3]于春玲.体育教育如何适应素质教育[J].山东体育科技
[4]季克异.要深刻领会体育课改的重要意义[J].中国学校体育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体育课程中的一些问题也日益表现出来,教育观念滞后,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完全一致;因此,体育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必须坚持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养成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体格,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新意识。
一、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
全面培养中小学生素质,促进中小学生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当今社会和家长的共同呼吁,也是对孩子未来负责。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认为出现这样的状况十分不正常,我呼吁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迫切,而且十分必要,笔者认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体育教学对提升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意义
中小学生身体正处于发育期,体育课上的运动可以让他们强身健体,增强自身的抵抗力,特别是中小学生骨骼生长正处于关键时期,如果缺少锻炼,将会对将来的身高,身体对外界的抵抗力等发育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中小学生肌肉也正处于发育阶段,各部分的发育都不平衡,而在体育课上科学锻炼可以使肌肉的形态结构和机能发展发生明显的适应性变化,从而使学生肌肉发育均衡,体态端正,防止肥胖等都有显著作用。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认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从而使身体素质得到增强。
2.体育教学对锻炼学生意志的意义。
体育教学,不管是跑步,做操,不管是篮球还是足球都需要体力,都需要坚持,都需要克服困难的毅力,体育教学就是在这些平常的体育锻炼中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比如跑800米,我们要动员身体的全部力量,克服身体的惰性,如果没有明确的锻炼目标和锻炼的意志,很难全力以赴跑完全程。上体育课时,学生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就是磨练意志品质的过程,通过参加体育锻炼,还能培养学生机智、果断、沉着等心理品质。
3.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意义
体育教学可以通过拔河比赛培养学生凝聚意识,团队精神,可以通过集合练习,要求学生做的快,静,齐,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精神风范,可以通过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宽容意识。体育运动的竞赛性特点难免造成体育课中同学之间发生碰撞,教师除了要及时化解矛盾,还要向学生灌输友爱、谦让、宽容、互助等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养成健康向上,乐于助人的品质。总之,体育教学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在体育教学中逐渐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相处,与人沟通,懂得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法,也要让学生逐渐养成善良、公正、勇敢、大方、积极乐观的良好性格。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我国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一重大变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扩展了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前景,但纵观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在教学指导思想,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1.思想上忽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为了提高学生体育升学成绩,体育教学往往围绕升学考试的项目教学,大部分教学内容围绕考什么教什么进行,而升学考试的内容,它只是体育教学的一部分内容,由此长期发展下去。忽视了体育新课标的要求,忽视了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实施,忽视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因此也就无法完成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
2.体育教学观念落后
体育教学改革虽然在全方位进行,但不少教学改革者在实践中却只热衷于操作层面上外在课程形式的改革。过分追求一种表面上的热闹,活跃。学生内在的情感和学习动机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其根本原因,就是许多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没有根本转变,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忽视和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根深蒂固,缺少改革的理论导向和具体指导。同时上级部门给教师的教改指示,大多是口号式指示,大部分体育教师不了解设计的意图,缺乏教学改革的必备技能,而且也没有多余时间去学习探究这些问题,使体育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3.教学方法僵化,评价单一
现实的体育教学仍是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或受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抹杀,主体意识没有被唤醒。在教学手段上也是简单的“一刀切”,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没有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从而导致教学评价单一,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忽视了学生主观努力和进步幅度,以笼统划一的标准进行教学评价,缺乏激励性又失公允性。
4.学校自身也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体育课。特别是广大的农村中小学仍处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严重制约着体育教学的发展,通过笔者调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
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或是用于补英语、数学、语文等课程,或是用来开会,排练节目等,有的学校毕业班干脆取消体育课,学生几乎失去体育锻炼时间。
(2)缺乏专业教师
部分农村中小学实行教师包班,体育课也就由语文,数学老师兼任,有的学校是选择素质最差的老师去上体育课,有的连简单的体育知识和技能都不懂,根本不能胜任体育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体育场地和器材严重不足
近几年来国家对中小学加大投资力度,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 改善,但在体育方面的投资仍然不足,很多学校都缺乏运动场地,没有体育器材。有的学校只有几个沙包,沙坑、双杠,无法满足体育教学,有些教师组织些轻松的小游戏来代替体育课,由于体育方面投入资金不足,场地和器材严重缺乏。严重制约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5.安全教育薄弱影响体育教学
安全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中极为重要的问题,安全教育关系到教育工作的开展,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目前学校普遍存在重视安全管理,忽视了安全教育。使教师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安全意识,安全知识、方法、技能。由于安全问题是一票否决,有些学校领导,教师对安全问题过分敏感,甚至娇枉过正,体育教学的特点,必须有激烈的拼抢,强烈的冲撞,我们要求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但现在却因安全问题使这些活动不能开展,表面上看是体育教学与安全问题的冲突,实质上是安全教育薄弱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开展。
三、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对策思考
1.重视中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认识是第一位的,在认识不清,定位不准确的情况下,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首先要做的是从思想认识着手,提高社会和教育工作者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度,建立新的课程教学目标,树立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创新体育课的授课手段,学会利用现代化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2.调整充实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应加强教材建设,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充实,选择适宜从事终身体育和提高生存能力所需要的内容,即在加强基础知识,技能传授和基本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尽量使学生掌握那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体育教师要学会从各个角度对体育课的内容和素材进行加工和灵活运用,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抓住运动中的主要因素简化规则,使教学内容更贴切学生实际。
3.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中小学体育教学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是第一位的,没有齐全的设备,良好的场地,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由于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不够导致在场地、器材上资金投入不足,学生不能将书本中学到的运动项目及时运用到实践中去,体育课程的教学也就产生不了实际意义。因此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同时积极挖掘本地可运用资源,采取积极措施添加体育设施设备,并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4.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体育成绩考核应从教育评价出发,不但要看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的绝对水平与成绩,更要重视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和求知程度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切合实际的评价,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体验到获得新的目标和新的动机,增强体育学习的信心和乐趣,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上级主管部门应在政策导向上给予大力支持,切实为教师解决一些教学改革中的实际问题,让教师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
总之,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关乎学生综合体育素质的发展,关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建立,教育主管部门,各中小学应高度重视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把握体育教改的实质,突出学生在体育课中应获得的成效,突出对体育课创新教学的重视,做到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为学生上好体育课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洪金.浅谈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J].教育视野
[2]张海涛.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教学掌握
[3]于春玲.体育教育如何适应素质教育[J].山东体育科技
[4]季克异.要深刻领会体育课改的重要意义[J].中国学校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