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基于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易 辉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甘露镇明德小学)
【正文】摘 要:在以往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都是利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没有把地理知识和实际生活进行结合,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发展。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生活化教学,进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下文针对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生活化教学,主要是指把知识和实际生活进行结合,简单来讲就是把知识利用生活化的形式讲解给学生,以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该种教学模式和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具有较多优势,不仅可以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还可以把复杂抽象的知识以更加简单的形式呈现出来,有助于提升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生活化教学进行充分利用,进而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进行地理知识学习,促进学生地理综合素养和水平的发展。
1.为学生创建生活化情景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情景属于基本要素。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对地理学习产生积极的心理和清晰,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动力[1]。受到年龄影响,初中学生的阅历有限,因此教师在创建生活化情景时,需要贴合学生实际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已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新知识进行创建,进而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讲解有关苏伊士运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创建一个从我国沿海地区到法国旅行的教学情景。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把我国沿海地区到法国的不同航线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旅游航线进行自由选择,并说出理由。经过讨论以后,学生们了解到在所有旅游航线中,经过苏伊士运河的那条航线是距离最短的,进而使学生意识到在世界航海中苏伊士运河的重要价值和意义。通过这样生活化的情景创建,可以有效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升教学质量。
2.充分利用生活化的案例
初中地理知识点和人们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包括衣食住行、气候气象、风雨雷电等等[2]。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任务与目标,对实际生活中蕴藏的地理知识与信息进行收集,并把收集的素材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在收集素材时,不要被教材所拘束,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对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进行发现和挖掘,挑选学生感兴趣的事例,指引学生进行分析,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讲解“人口和民族”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们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歌曲和穿着本民族服装聚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少数民族人们的图片,进而加深学生对我国56个民族的了解。紧接着,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少数民族中有哪些民族的数量较多,我们班级中有同学是少数民族吗?你们的民族有哪些独特习惯?并指引学生可以从日常新闻中,或者是网络中对资料进行收集和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生活化教学的优势,提升教学生动性。
3.把地理知识和实践进行结合
初中地理学习,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把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只有在地理学习中,通过应用地理知识,并不断进行感悟,才可以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来的认知结构中,进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3]。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把地理知识和实践进行结合,指引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对地理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行明确,使学生可以对地理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感受,进而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水资源”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回忆最近几年我国发生的重大旱灾,使学生意识到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紧接着,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回想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哪些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并提出节约水源的建议。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指引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到实际生活中,对附近河流污染情况和造成的后果进行调查。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地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节约用水意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对生活化教学进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还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对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灵活运用,进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使学生可以在生活化情境中,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浩生.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浅析[J].高考,2017.
[2]侯肖男.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案例和反思[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76.
[3]冯莉.关于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8(16):129-130.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生活化教学,主要是指把知识和实际生活进行结合,简单来讲就是把知识利用生活化的形式讲解给学生,以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该种教学模式和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具有较多优势,不仅可以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还可以把复杂抽象的知识以更加简单的形式呈现出来,有助于提升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生活化教学进行充分利用,进而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进行地理知识学习,促进学生地理综合素养和水平的发展。
1.为学生创建生活化情景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情景属于基本要素。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对地理学习产生积极的心理和清晰,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动力[1]。受到年龄影响,初中学生的阅历有限,因此教师在创建生活化情景时,需要贴合学生实际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已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新知识进行创建,进而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讲解有关苏伊士运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创建一个从我国沿海地区到法国旅行的教学情景。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把我国沿海地区到法国的不同航线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旅游航线进行自由选择,并说出理由。经过讨论以后,学生们了解到在所有旅游航线中,经过苏伊士运河的那条航线是距离最短的,进而使学生意识到在世界航海中苏伊士运河的重要价值和意义。通过这样生活化的情景创建,可以有效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升教学质量。
2.充分利用生活化的案例
初中地理知识点和人们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包括衣食住行、气候气象、风雨雷电等等[2]。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任务与目标,对实际生活中蕴藏的地理知识与信息进行收集,并把收集的素材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在收集素材时,不要被教材所拘束,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对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进行发现和挖掘,挑选学生感兴趣的事例,指引学生进行分析,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讲解“人口和民族”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们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歌曲和穿着本民族服装聚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少数民族人们的图片,进而加深学生对我国56个民族的了解。紧接着,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少数民族中有哪些民族的数量较多,我们班级中有同学是少数民族吗?你们的民族有哪些独特习惯?并指引学生可以从日常新闻中,或者是网络中对资料进行收集和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生活化教学的优势,提升教学生动性。
3.把地理知识和实践进行结合
初中地理学习,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把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只有在地理学习中,通过应用地理知识,并不断进行感悟,才可以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来的认知结构中,进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3]。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把地理知识和实践进行结合,指引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对地理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行明确,使学生可以对地理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感受,进而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水资源”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回忆最近几年我国发生的重大旱灾,使学生意识到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紧接着,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回想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哪些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并提出节约水源的建议。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指引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到实际生活中,对附近河流污染情况和造成的后果进行调查。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地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节约用水意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对生活化教学进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还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对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灵活运用,进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使学生可以在生活化情境中,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浩生.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浅析[J].高考,2017.
[2]侯肖男.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案例和反思[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76.
[3]冯莉.关于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8(16):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