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讨音乐表演艺术中的创造性思维及培养
【作者】 刘文彪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
【正文】摘 要:音乐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有着无与伦比的力量,可以陶冶情操,放松情绪,激励斗志。生活因为有了音乐而变得丰富多彩,音乐的魅力要靠表演艺术来烘托。要加强对音乐艺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音乐表演本身离不开创造性,优秀的音乐表演艺术作品中创造性思维所呈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是艺术活动中一项独特的重要属性,音乐创作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开拓创新意识,在创造音乐过程中发挥自己最大潜能。
关键词:音乐表演;创造性思维;培养方式;培养;音乐教育
音乐表演艺术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获得进步,创造性来源于现实生活,我们要通过现实世界去唤醒我们内心潜在的创新能力,再通过自己的精神领域创作出更多的音乐作品,赋予音乐表演更多生命力,使它变得鲜活灵动,吸引更多的欣赏者。
1、音乐表演是创造性的艺术
1.1音乐表演需要丰富的知识、醇厚的文化底蕴、特殊的人生经验
音乐表演离不开对音乐进行创造,整个创造过程中需要音乐创作者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醇厚的文化底蕴,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这样才能谱写出更丰富的音乐内容。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对音乐作品进行创作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文化修养。创造力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想创造出一部满意、优秀的音乐表演作品需要创作者本身具备丰富的人生阅历或独特的人生经历,现实生活中之所以有很多人无法创造出专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其很大原因在于缺乏生活经验,影响到他们的想象力。只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才能帮助创作者产生更多的想象力,现实生活经历可以赋予音乐作品更多鲜活的生命力,和观赏者产生共鸣。教学实践中要鼓励学生去增加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创造音乐艺术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创新思维是音乐进步的源泉,是音乐的灵魂所在。音乐表演过程中,一味的因循守旧只会让表演变得死板,没有活力。目前我国音乐表演艺术同欧美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适应时代发展,培养我国音乐表演艺术创造性思维显的尤为重要。
1.2创造思维对于音乐表演艺术的重要性
富有生命力的音乐表演艺术需要平常生活中的一步步积累,一个好的优秀音乐作品背后一定有个富有想象力的人在精心创造。对生活死气沉沉,没有激情,没有思维活力的人,是很难创造出被人欣赏的作品的,更不会被专业人士拿去表演。作为音乐创作者和表演者都必须有独特的创造力和超强的思维能力。音乐是表演艺术的前提,没有音乐,表演无从说起。音乐要靠表演艺术来表现,表演艺术又要靠音乐来烘托,二者相辅相成。优秀的音乐作品会被表演者所追捧,而在表演音乐艺术之前,表演者要深入音乐的创作背景、生活源泉,才能把作品表演的富有激情和生命力。
2、音乐表演艺术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2.1培养音乐学习兴趣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来源于兴趣和灵感。没有兴趣就无法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学习及音乐作品创造中。研究表明,一个情绪烦躁的人在音乐的熏陶下会逐渐变得平静放松。音乐可以开发人的大脑思维能力,使人变得更聪明。很多乐器要靠肢体感知能力和记忆的配合才能完成,如钢琴。要大力宣传音乐的无穷魅力,让人们看到音乐表演的艺术价值,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创新音乐的欲望。而创造的过程需要我们用心,勤奋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力才能实现。每一个音乐家完成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都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些作品实际上就是创作者的真实心理反映和生活写照。如《梅花三弄》表现的是一个人该有像梅花一样刚毅和坚贞的品格,试想,一个整天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能创造出这样的作品吗?表演者正是能深入音乐背景下才能把作品诠释的天衣无缝,典雅独特。
2.2重视音乐创作,提升内心情感共鸣
音乐学习中教师和家长要多给予鼓励。只要学生敢于尝试,就要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即使他们一开始创造的作品不如人意,也不要打击。应多让孩子接触音乐创作,开发他们的大脑思维。要看到学生创作的信念而不是过多的纠结于成绩,那样训练出来的学生只是会使用乐器的机器人而已,而不是善于表演音乐的艺术者。?音乐课程和其他学科一样都要从基础知识学起。对于音乐生来说,不仅要掌握好音乐的节拍、节奏,还要具备基础的乐理知识,具备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等。只有具备了这些基础条件,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创作。音乐教学的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去逐渐提高他们的音乐知识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只有充分了解作品的内涵和情感,他们才会在自己的音乐作品中去展现自己的真实情感。比如《儿行千里》是刘和刚在2002年发表的一首作品,歌曲包含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意,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激。所以歌曲本身是被亲情、母爱所包围的,但如果学生本身不了解这首歌的情感和意义,那就无法诠释好这首作品的内涵。为此教师不仅要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要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最终可以让他们有感情地去表现这种歌曲。
2.3开展教学活动实践,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不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来,需要教师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去正确地引导学生,比如在课堂上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对他们的音乐想象力进行开发和培养。例如《黄河颂》这首歌节奏鲜明,旋律句法押韵,不仅需要宏伟的气魄,还需要声音的运用非常饱满。表演这首歌不仅需要拥有很强的演唱技巧,还需要对作品的精神内涵有深刻体会,这就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去增加他们对这首歌的理解,增加他们想象空间,当学生的想象力慢慢变得丰富起来,再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就容易一些了。此外要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活动去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升自身感悟,这样教师就可鼓励学生对歌曲进行适当创作。例如开展音乐演唱活动,让学生通过上台演唱的方式来展现自己,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并鼓励他们试着对音乐进行二次创造,对自己演唱的歌曲进行改编,无论是对歌词的改编还是对旋律节奏的改编都能唤醒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久而久之,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音乐表演经验,丰富其音乐情感思维,最终提高音乐表演和创造水平。
总之我们要给创造型音乐人才更多的鼓励,加大培养力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音乐工作者反复研究、实践和改进,不仅要在音乐课堂中引导学生开发创造性思维模式,也要在教学中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通过开展一些音乐表演活动培养他们音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思维,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让越来越多的优秀音乐作品通过表演艺术展现出来,走向世界,风靡全球。
参考文献:
[1]意何.音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及培养[J].中国音乐学,2008:(1):130-134.
[2]郑喻耀宇.浅论如何培养音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思维[J].音乐时空,2012,(5):45-46.
关键词:音乐表演;创造性思维;培养方式;培养;音乐教育
音乐表演艺术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获得进步,创造性来源于现实生活,我们要通过现实世界去唤醒我们内心潜在的创新能力,再通过自己的精神领域创作出更多的音乐作品,赋予音乐表演更多生命力,使它变得鲜活灵动,吸引更多的欣赏者。
1、音乐表演是创造性的艺术
1.1音乐表演需要丰富的知识、醇厚的文化底蕴、特殊的人生经验
音乐表演离不开对音乐进行创造,整个创造过程中需要音乐创作者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醇厚的文化底蕴,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这样才能谱写出更丰富的音乐内容。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对音乐作品进行创作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文化修养。创造力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想创造出一部满意、优秀的音乐表演作品需要创作者本身具备丰富的人生阅历或独特的人生经历,现实生活中之所以有很多人无法创造出专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其很大原因在于缺乏生活经验,影响到他们的想象力。只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才能帮助创作者产生更多的想象力,现实生活经历可以赋予音乐作品更多鲜活的生命力,和观赏者产生共鸣。教学实践中要鼓励学生去增加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创造音乐艺术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创新思维是音乐进步的源泉,是音乐的灵魂所在。音乐表演过程中,一味的因循守旧只会让表演变得死板,没有活力。目前我国音乐表演艺术同欧美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适应时代发展,培养我国音乐表演艺术创造性思维显的尤为重要。
1.2创造思维对于音乐表演艺术的重要性
富有生命力的音乐表演艺术需要平常生活中的一步步积累,一个好的优秀音乐作品背后一定有个富有想象力的人在精心创造。对生活死气沉沉,没有激情,没有思维活力的人,是很难创造出被人欣赏的作品的,更不会被专业人士拿去表演。作为音乐创作者和表演者都必须有独特的创造力和超强的思维能力。音乐是表演艺术的前提,没有音乐,表演无从说起。音乐要靠表演艺术来表现,表演艺术又要靠音乐来烘托,二者相辅相成。优秀的音乐作品会被表演者所追捧,而在表演音乐艺术之前,表演者要深入音乐的创作背景、生活源泉,才能把作品表演的富有激情和生命力。
2、音乐表演艺术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2.1培养音乐学习兴趣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来源于兴趣和灵感。没有兴趣就无法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学习及音乐作品创造中。研究表明,一个情绪烦躁的人在音乐的熏陶下会逐渐变得平静放松。音乐可以开发人的大脑思维能力,使人变得更聪明。很多乐器要靠肢体感知能力和记忆的配合才能完成,如钢琴。要大力宣传音乐的无穷魅力,让人们看到音乐表演的艺术价值,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创新音乐的欲望。而创造的过程需要我们用心,勤奋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力才能实现。每一个音乐家完成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都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些作品实际上就是创作者的真实心理反映和生活写照。如《梅花三弄》表现的是一个人该有像梅花一样刚毅和坚贞的品格,试想,一个整天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能创造出这样的作品吗?表演者正是能深入音乐背景下才能把作品诠释的天衣无缝,典雅独特。
2.2重视音乐创作,提升内心情感共鸣
音乐学习中教师和家长要多给予鼓励。只要学生敢于尝试,就要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即使他们一开始创造的作品不如人意,也不要打击。应多让孩子接触音乐创作,开发他们的大脑思维。要看到学生创作的信念而不是过多的纠结于成绩,那样训练出来的学生只是会使用乐器的机器人而已,而不是善于表演音乐的艺术者。?音乐课程和其他学科一样都要从基础知识学起。对于音乐生来说,不仅要掌握好音乐的节拍、节奏,还要具备基础的乐理知识,具备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等。只有具备了这些基础条件,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创作。音乐教学的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去逐渐提高他们的音乐知识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只有充分了解作品的内涵和情感,他们才会在自己的音乐作品中去展现自己的真实情感。比如《儿行千里》是刘和刚在2002年发表的一首作品,歌曲包含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意,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激。所以歌曲本身是被亲情、母爱所包围的,但如果学生本身不了解这首歌的情感和意义,那就无法诠释好这首作品的内涵。为此教师不仅要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要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最终可以让他们有感情地去表现这种歌曲。
2.3开展教学活动实践,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不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来,需要教师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去正确地引导学生,比如在课堂上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对他们的音乐想象力进行开发和培养。例如《黄河颂》这首歌节奏鲜明,旋律句法押韵,不仅需要宏伟的气魄,还需要声音的运用非常饱满。表演这首歌不仅需要拥有很强的演唱技巧,还需要对作品的精神内涵有深刻体会,这就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去增加他们对这首歌的理解,增加他们想象空间,当学生的想象力慢慢变得丰富起来,再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就容易一些了。此外要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活动去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升自身感悟,这样教师就可鼓励学生对歌曲进行适当创作。例如开展音乐演唱活动,让学生通过上台演唱的方式来展现自己,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并鼓励他们试着对音乐进行二次创造,对自己演唱的歌曲进行改编,无论是对歌词的改编还是对旋律节奏的改编都能唤醒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久而久之,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音乐表演经验,丰富其音乐情感思维,最终提高音乐表演和创造水平。
总之我们要给创造型音乐人才更多的鼓励,加大培养力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音乐工作者反复研究、实践和改进,不仅要在音乐课堂中引导学生开发创造性思维模式,也要在教学中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通过开展一些音乐表演活动培养他们音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思维,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让越来越多的优秀音乐作品通过表演艺术展现出来,走向世界,风靡全球。
参考文献:
[1]意何.音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及培养[J].中国音乐学,2008:(1):130-134.
[2]郑喻耀宇.浅论如何培养音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思维[J].音乐时空,2012,(5):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