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作者】 侯山杉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师范附属小学)


【正文】摘 要: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础,通过规范审题提升学生对题意的解读能力,小学应用题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审题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因此,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工作十分重要,本文针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题;教学方式;问题;建议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年级对应用题教学侧重不同。小学数学初级阶段的应用题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而高级应用题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但此类应用题题目比较抽象,解题思路较复杂,如果教师不能给学生正确解题方式,或者给学生正确讲解该类题目,就会导致学生逻辑思维混乱,并对应用题产生厌恶,不利于后期应用题教学工作的开展。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
  目前小学数学应用题常见的教学有以下几种:第一,老师上课教授做题方式,学生下课做题练习巩固。这种模式有利有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正确解题思路传授给学生,但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会逐渐固化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失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第二,大量训练同一种解题方式的类型题。这种方式要求老师将同一类题目筛选出来,通过大量做题,学生形成固化解题思维。但这类思维只是记忆式解题,只针对学生做题能力提升有效,学生仅仅掌握解题的模板步骤,只会机械地对题目进行解析,并不理解题目背后的真正含义,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更不利于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学生逻辑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各有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如果老师在教学中仅用一种方式教授知识,将不利于学生对题目的正确理解,不能帮助学生理解做题思路。为了更好地开展新课标下的应用题教学工作,应当针对目前应用题教学中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帮助开展应用题教学工作,并且在新的教学方式中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锻炼,并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课下交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到教学相长。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正确的教学方式
  1.多样化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教师在教授逻辑性较强或者较抽象的题目时,应该学会运用适当工具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如教授鸡兔同笼问题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既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并且产生适当的发散性联想记忆。除了利用多媒体外,还可以让学生分组做实验,通过同学间相互玩乐的方式理解题目。多样化教学需要老师给出具体生动的图像演示,这样学生才会完全理解题目,启发学生发散性的解题思路。
  2.分清题干锻炼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就是学生做题时利用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做题的方式。学生想要建立数学模型就必须对题目有准确具体的把握,分清题干中信息的作用,摒弃对解题没帮助的信息,建立相关模型后,根据未知数据或问题反推到信息上,由此推断出解题的思路,确定应该用的解题方式。
  3.利用有多种解题方法的应用题拓宽学生的思维。大部分应用题目解题方式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开拓思维,培养自己的解题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初,学生解题方式还未固定时,给学生做一些有多种解题方式的应用题,鼓励学生发散性思考,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解题方式。教师进行这种方式训练时,必须学会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解题思路,即使学生不能正确解决题目,也应该鼓励他们,这样才会在教学中形成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解决应用题问题。这类题目锻炼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解题方式。
  4.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高有低,思考问题的逻辑性有强有弱,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只教授单一的语言教学,应运用不同方式进行应用题教学。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用不同语言或不同教学方式教授知识,最后,让每一小组选出代表讲解本组的做题方式,其中教师对学生讲解的优缺点进行汇总,并对学生不足的地方或不正确的讲解做出正确的解释。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与老师间的交流,而且方便老师了解学生的薄弱部分,方便加强训练,更可以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动脑筋思考问题。
  三、对教学方式的建议
  新课标下应用题教学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还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思维。教学方式的改进只能在短期内帮助学生学习,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改变自己“唯分数”论的思想,在教学中做不到“因材施教”,那么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能得到永久提高的。抛弃“唯分数”论的思想,要求教师不把分数高的学生当做万能的,认为他们可以完全应对同类型应用题,从而忽略对他们的应用题教育,或者批评他们不正确的做题方式;同时要求教师不可以放弃分数低的学生,或许他们仅仅是因为逻辑思维没有锻炼好,如果给予他们较多的帮助和指导,他们就会创造“奇迹”。在教学中改变固化训练方式,不让学生通过“刷题”的方式记住解题思路,要给学生不同类型的题目,灵活训练学生应用题解题思维,从而形成清晰的逻辑思维,掌握多种多样的解题方式。应用题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平常教学时多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并对多种解法加以比较,从而使学生懂得,在解应用题时,要尽可能地选用最简捷的方法。
  总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直接关系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因此教师应注重开展这方面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方式的研究。总体来讲教学体制的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改进教学题目;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只有在应用题教学中严格遵守这两点要求,才能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罗远池;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探讨与研究[J];新课程(中);2011年07期
  [2]魏正铁;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之我见[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02期
  [3]孙炳松;也谈应用题教学[J];雅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陈小云;探析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及其规律[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14期
  [5]孙中华;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环节的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