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拉近距离 温暖你我
【作者】 洪福娟
【机构】 (浦江县黄宅镇治平中心小学)
【正文】摘 要:作为一线教师,直接和学生接触。要和学生接触就必须要会沟通。一个老师如何与学生沟通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教师与学生沟通需要具体的技巧,以便能高效而人性化地处理教育教学中随时出现的各种繁琐的问题。以下就几点教师沟通的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沟通;爱;尊重;赞美;倾听;信任
这天我刚在班里宣布过段时间学校将举行校运动会,将会挑选运动员参赛。下课后,翁某某就兴冲冲地跑来说:“老师我想参加100米跑步比赛。”看我忙着改作业没理他,又说了一遍:“老师我想参加100米跑步比赛,可以吗?”我头也没回地说:“你?还是省下力气把作业多做几道吧!”没有了回答的声音,我诧然。平时可不管我说什么他都要回几句的。抬起头看着他那难过、失望的眼神,我突然想到“身在眼前,心在天涯。”。这种遥远的距离,让我对自己的行为与思想陷入深深的思考。
一、尊重让心与心更贴近——不要给我贴“标签”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教育经验:严格地要求和最大地尊重学生。小学老师是孩子心灵的启蒙老师之一。如果教师对学生不尊重、怀疑、讽刺、挖苦,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心灵,挫伤他们的自信心,造成孩子性格的偏激。相反,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让孩子学会如何用爱与人沟通。不要在你的潜意思里给学生贴标签,所有的学生都渴望被肯定,被尊重。尊重拉近了我们讲台上下的距离,也拉近了心灵的距离。
翁某某是我所教的班级里,作业可以交空白,一问是真的全都不知,哪怕是死记硬背一些生字词语,也能睡一觉醒来全然忘记的人。他基本是读书越读越“输”,打架越打越“赢”。我将他列入“差生”,俗称“学困生”。在看到他那令我心惊的眼神之后,我幡然想到,人都有心,有心就有自尊。一旦给孩子贴上了固定的“标签”,当他想认认真真的做一件事,也需要被肯定,被尊重时,我随口的一句话却伤害到了他。而我自认为能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但是还是在潜意识里将他漏掉了,给他贴上了“差”的“标签”,认为所有的代表班级的“好事”都应该是“好学生”的事。却忘了,学习和心灵之间不是等号。可能每个教师,甚至每个大人,我们都用自己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每个孩子。用我们的标准要求他们,我们注重学习,注重各方面的知识能力的培养,却往往忽视了他们最根本的感受。下午,当着全班人的面,我和他说了“对不起”,接着我宣布了运动员名单,而他也只是一个候补运动员。但是我能感受到他的快乐。整整一天他都很高兴,愉快地和其他同学玩。竟然没打架,上课还举手发言了一次,虽然也是复述其他学生的答案,但是最起码是在听了。路上遇见我,还会恭恭敬敬地说“老师好”,我能感受到他对我的尊敬。一句“对不起”、一个肯定,我赢得了他的尊敬,他的爱。
二、爱是与孩子沟通的桥梁——让你知道我有多爱你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名言:“捧着一个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里的心大概就是指爱心、和对教育事业的热诚之心吧。对学生的爱心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的基本要求。高尔基也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也唯有老师用心接纳,孩子才能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而乐意学习。
我所教过的班级里有个学生头脑灵活,“四肢”也灵活。不是今天把人打了,就是明天把别人怎么了,哪怕是高年级的哥哥们他也敢惹。而作业登记本上他便是常客,基本上每天作业都是空白,或者给你画几个鬼脸。虽然从翁某某的“选运动员事件”之后我努力让自己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可是这样的学生,真的很让我头痛。可是他还是我的学生,我必须要管。平时出事了,我都是严训为主,而我越批评他越笑。他的父母从来不到学校,一般都是电话反映情况。一天我和朋友说起孩子的成长路上自己扮演了什么角色。我脑子里突然出现了这个孩子的笑脸。是啊,我在他的成长路上,我扮演了什么角色——严师、益友、心灵的启蒙师?恐怕都不是吧?!深思之后想不管怎样都不要做那个伤害他心灵的人。最后决定从了解他的家庭开始。并没有我想象中的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的情节,但是也有我意料之中的情况:他的家庭是普通的农民之家(这从他的着装我也能猜出),父母忙着打工很少管他,回家基本都是晚上10点之后,只有一个奶奶管着他。应该说他的父母爱他很深,可是他接受到的很少,这直接造成了他对所有的事情都是很漠然,哪怕是你批评他。于是我和他的父母作了一个“感受爱”计划。主要是父母能够赶在他睡觉前回家,不能一起早点回来就轮流早点回来,和他多接触,哪怕是和他还是那样,之后多说上几句,在他眼前多晃晃也行。起初还是那样,之后由于和父母接触多了,感受到父母到学校,我给他们反映他在校情况时,虽然父母会训他,但是挂在他脸上的笑确实幸福的。之后虽然小错还犯,但是没有让我那么头疼了。他们之间不是没有爱,只是你不知道我有多爱你。
三、诚心赞美改变一生——夸出一片天
大家都听过卡耐基的故事吧,来自继母的这股力量,激发了卡耐基的想象力,激励了他的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的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成为美国的富豪和著名作家,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大家都看过很多孩子因为父母离异,有了继父、继母孩子开始变得更糟糕。而一句赞美使得继母和卡耐基之间建立了友谊,并且这个世界多了一个富豪和著名作家。
一篇情理交融、鼓励性很强的评语,一段肯定、称颂的赞美之词,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运用这些激励的方法去赞美学生,那么学生都会心情愉悦、精神爽利,这种教育的手段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像翁某某这样,哪怕是班上学习最差、行为规范最差的学生,身上也一定有他的闪光点。只要细心你就会发现,调皮学生的闪光点是聪明;上课爱说话的学生的闪光点是活泼好动;老实学生的闪光点是能谦让等等。教师赞美学生,一定要把握“度”,既不能人为地拔高、掺水、使假;又不能蜻蜓点水不着痕迹。教师如果赞美学生,夸大其词、添枝加叶,硬要高拔,不仅起不到激励学生、启发学生学习兴趣之目的,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这就要求真心诚意,还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增大赞美的效果。教师应抓住他们的闪光点作为教育的切入点,通过对学生的赞美进行情感投资,打开学生心灵的闸门,教育自然得心应手。
四、倾听是沟通的重要途径——倾听让我们更了解
倾听学生的心声是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与学生沟通的重要途径。
1、耐心倾听
平时老师通常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个不停,即使师生个别交流时也总是说的多,听得少,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如何去做,很少听听学生是如何想又是如何做的。在学生做错了事,先不忙着指责他们、批评他们。给他们一次解释的机会,静下心来耐心地倾听一下学生内心的想法,再分析一下具体的经过和原因。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很多时候,学生的行为都有他自己的理由和想法,不要用我们的思考角度来审视他们。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声音,会让他们感受到你尊重他们,想要了解他们,他们也会更加容易接受你的观点,从而能更容易地达到沟通、教育他们的目的。
2、分辨倾听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个哈姆雷特”。全班几十个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差异。对于一些问题,每个都有自己不同的解决方式。
在课内,我们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教师要用心地分辨倾听,不是学习好的,声音响亮的就是对的,就该表扬鼓励;学习差的,声音弱的就是错的,就直接忽视,跳过。教师要认真地倾听,并在学生发表富有创造性的回答时及时给予肯定地评价。并且教师要引导学生也学会分辨别人的发言,培养学生思维的清晰性、复杂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学生一旦学会倾听,课堂也肯定会是生动有趣的,也不会存在纪律乱的问题。
在课外,学生对于处理同学间的问题也有不同的方式。教师在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问题时,要学会分辨,要兼听不要偏信。并公正地做出解决方式。
倾听学生的声音不是让教师不要说,而是说重点,引导学生说。让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五、珍视学生的信任——信赖往往创造美好的境界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珍宝,从走进校园那天开始,老师就是除了父母之外他们最信任和喜爱的人。有了烦恼愿意和老师说,有了喜悦和秘密愿意和老师分享……
一天下课了,一个学生来和我说:“我的同桌哭了。是因为她头上的发夹不见了。那是她妈妈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呢!”经过我的一番查找,目标锁定在班里的一个女同学上。我找到她和她了解之后知道,她的父母分开了,她跟在父亲身边。父亲并不怎么给她打扮,更不要说买一些精致的发夹了。我了解她的心情,和她谈了之后她说,她也知道别人的东西终究不是自己的,不能占为己有。最后我答应不把这件事告诉所有人。可是在我们平常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事。有学生做错了事,在老师解决了之后还需要和家长反映一下情况。本着负责的态度我还是和她爸爸说了,也希望他爸爸不要责罚她,她已经知道错了。这件事本以为就这样过去了,谁知有一天,一个学生神秘的和我说,她听到那个女同学在厕所里和同学说:“千万不要相信老师,老师都是骗人的。”了解后才知道,原来他的父亲还是责骂了她,她知道我并没有遵守承诺,保守秘密。我的“负责”却破坏了她对我的信任,两者之间我该怎样取舍?我是老师我该负责,可是答应了学生的承诺就应该做到。她愿意让你保守秘密就是对你的信任。或许让师生之间有一个无伤大雅的小秘密是拉近你我距离的最好方式,也是沟通最美妙的境界。
“选运动员事件”之后,我开始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效果。沟通能拉近你我的距离,让我们更贴近;沟通能让师生共同学习变得更加愉悦,教育从而事半功倍;沟通能让教室里充满笑声,让每个学生真正热爱学校;沟通能让我们零距离,让我们成为一家人。
参考文献:
[1]《孩子,把你的手给我》,2010,京华出版社,(美)吉诺特 著,张雪兰 译
[2]《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2012,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姜荣奎
[3]《如何与小学生进行心理沟通》,2009,中国发展出版社,文娟 李慧
[4]《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2012,中央编译出版社,阿黛尔·法伯 伊莱恩·玛兹丽施 著 安燕玲 译
关键词:沟通;爱;尊重;赞美;倾听;信任
这天我刚在班里宣布过段时间学校将举行校运动会,将会挑选运动员参赛。下课后,翁某某就兴冲冲地跑来说:“老师我想参加100米跑步比赛。”看我忙着改作业没理他,又说了一遍:“老师我想参加100米跑步比赛,可以吗?”我头也没回地说:“你?还是省下力气把作业多做几道吧!”没有了回答的声音,我诧然。平时可不管我说什么他都要回几句的。抬起头看着他那难过、失望的眼神,我突然想到“身在眼前,心在天涯。”。这种遥远的距离,让我对自己的行为与思想陷入深深的思考。
一、尊重让心与心更贴近——不要给我贴“标签”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教育经验:严格地要求和最大地尊重学生。小学老师是孩子心灵的启蒙老师之一。如果教师对学生不尊重、怀疑、讽刺、挖苦,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心灵,挫伤他们的自信心,造成孩子性格的偏激。相反,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让孩子学会如何用爱与人沟通。不要在你的潜意思里给学生贴标签,所有的学生都渴望被肯定,被尊重。尊重拉近了我们讲台上下的距离,也拉近了心灵的距离。
翁某某是我所教的班级里,作业可以交空白,一问是真的全都不知,哪怕是死记硬背一些生字词语,也能睡一觉醒来全然忘记的人。他基本是读书越读越“输”,打架越打越“赢”。我将他列入“差生”,俗称“学困生”。在看到他那令我心惊的眼神之后,我幡然想到,人都有心,有心就有自尊。一旦给孩子贴上了固定的“标签”,当他想认认真真的做一件事,也需要被肯定,被尊重时,我随口的一句话却伤害到了他。而我自认为能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但是还是在潜意识里将他漏掉了,给他贴上了“差”的“标签”,认为所有的代表班级的“好事”都应该是“好学生”的事。却忘了,学习和心灵之间不是等号。可能每个教师,甚至每个大人,我们都用自己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每个孩子。用我们的标准要求他们,我们注重学习,注重各方面的知识能力的培养,却往往忽视了他们最根本的感受。下午,当着全班人的面,我和他说了“对不起”,接着我宣布了运动员名单,而他也只是一个候补运动员。但是我能感受到他的快乐。整整一天他都很高兴,愉快地和其他同学玩。竟然没打架,上课还举手发言了一次,虽然也是复述其他学生的答案,但是最起码是在听了。路上遇见我,还会恭恭敬敬地说“老师好”,我能感受到他对我的尊敬。一句“对不起”、一个肯定,我赢得了他的尊敬,他的爱。
二、爱是与孩子沟通的桥梁——让你知道我有多爱你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名言:“捧着一个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里的心大概就是指爱心、和对教育事业的热诚之心吧。对学生的爱心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的基本要求。高尔基也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也唯有老师用心接纳,孩子才能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而乐意学习。
我所教过的班级里有个学生头脑灵活,“四肢”也灵活。不是今天把人打了,就是明天把别人怎么了,哪怕是高年级的哥哥们他也敢惹。而作业登记本上他便是常客,基本上每天作业都是空白,或者给你画几个鬼脸。虽然从翁某某的“选运动员事件”之后我努力让自己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可是这样的学生,真的很让我头痛。可是他还是我的学生,我必须要管。平时出事了,我都是严训为主,而我越批评他越笑。他的父母从来不到学校,一般都是电话反映情况。一天我和朋友说起孩子的成长路上自己扮演了什么角色。我脑子里突然出现了这个孩子的笑脸。是啊,我在他的成长路上,我扮演了什么角色——严师、益友、心灵的启蒙师?恐怕都不是吧?!深思之后想不管怎样都不要做那个伤害他心灵的人。最后决定从了解他的家庭开始。并没有我想象中的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的情节,但是也有我意料之中的情况:他的家庭是普通的农民之家(这从他的着装我也能猜出),父母忙着打工很少管他,回家基本都是晚上10点之后,只有一个奶奶管着他。应该说他的父母爱他很深,可是他接受到的很少,这直接造成了他对所有的事情都是很漠然,哪怕是你批评他。于是我和他的父母作了一个“感受爱”计划。主要是父母能够赶在他睡觉前回家,不能一起早点回来就轮流早点回来,和他多接触,哪怕是和他还是那样,之后多说上几句,在他眼前多晃晃也行。起初还是那样,之后由于和父母接触多了,感受到父母到学校,我给他们反映他在校情况时,虽然父母会训他,但是挂在他脸上的笑确实幸福的。之后虽然小错还犯,但是没有让我那么头疼了。他们之间不是没有爱,只是你不知道我有多爱你。
三、诚心赞美改变一生——夸出一片天
大家都听过卡耐基的故事吧,来自继母的这股力量,激发了卡耐基的想象力,激励了他的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的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成为美国的富豪和著名作家,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大家都看过很多孩子因为父母离异,有了继父、继母孩子开始变得更糟糕。而一句赞美使得继母和卡耐基之间建立了友谊,并且这个世界多了一个富豪和著名作家。
一篇情理交融、鼓励性很强的评语,一段肯定、称颂的赞美之词,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运用这些激励的方法去赞美学生,那么学生都会心情愉悦、精神爽利,这种教育的手段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像翁某某这样,哪怕是班上学习最差、行为规范最差的学生,身上也一定有他的闪光点。只要细心你就会发现,调皮学生的闪光点是聪明;上课爱说话的学生的闪光点是活泼好动;老实学生的闪光点是能谦让等等。教师赞美学生,一定要把握“度”,既不能人为地拔高、掺水、使假;又不能蜻蜓点水不着痕迹。教师如果赞美学生,夸大其词、添枝加叶,硬要高拔,不仅起不到激励学生、启发学生学习兴趣之目的,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这就要求真心诚意,还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采取不同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增大赞美的效果。教师应抓住他们的闪光点作为教育的切入点,通过对学生的赞美进行情感投资,打开学生心灵的闸门,教育自然得心应手。
四、倾听是沟通的重要途径——倾听让我们更了解
倾听学生的心声是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与学生沟通的重要途径。
1、耐心倾听
平时老师通常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个不停,即使师生个别交流时也总是说的多,听得少,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如何去做,很少听听学生是如何想又是如何做的。在学生做错了事,先不忙着指责他们、批评他们。给他们一次解释的机会,静下心来耐心地倾听一下学生内心的想法,再分析一下具体的经过和原因。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很多时候,学生的行为都有他自己的理由和想法,不要用我们的思考角度来审视他们。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声音,会让他们感受到你尊重他们,想要了解他们,他们也会更加容易接受你的观点,从而能更容易地达到沟通、教育他们的目的。
2、分辨倾听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个哈姆雷特”。全班几十个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差异。对于一些问题,每个都有自己不同的解决方式。
在课内,我们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教师要用心地分辨倾听,不是学习好的,声音响亮的就是对的,就该表扬鼓励;学习差的,声音弱的就是错的,就直接忽视,跳过。教师要认真地倾听,并在学生发表富有创造性的回答时及时给予肯定地评价。并且教师要引导学生也学会分辨别人的发言,培养学生思维的清晰性、复杂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学生一旦学会倾听,课堂也肯定会是生动有趣的,也不会存在纪律乱的问题。
在课外,学生对于处理同学间的问题也有不同的方式。教师在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问题时,要学会分辨,要兼听不要偏信。并公正地做出解决方式。
倾听学生的声音不是让教师不要说,而是说重点,引导学生说。让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五、珍视学生的信任——信赖往往创造美好的境界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珍宝,从走进校园那天开始,老师就是除了父母之外他们最信任和喜爱的人。有了烦恼愿意和老师说,有了喜悦和秘密愿意和老师分享……
一天下课了,一个学生来和我说:“我的同桌哭了。是因为她头上的发夹不见了。那是她妈妈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呢!”经过我的一番查找,目标锁定在班里的一个女同学上。我找到她和她了解之后知道,她的父母分开了,她跟在父亲身边。父亲并不怎么给她打扮,更不要说买一些精致的发夹了。我了解她的心情,和她谈了之后她说,她也知道别人的东西终究不是自己的,不能占为己有。最后我答应不把这件事告诉所有人。可是在我们平常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事。有学生做错了事,在老师解决了之后还需要和家长反映一下情况。本着负责的态度我还是和她爸爸说了,也希望他爸爸不要责罚她,她已经知道错了。这件事本以为就这样过去了,谁知有一天,一个学生神秘的和我说,她听到那个女同学在厕所里和同学说:“千万不要相信老师,老师都是骗人的。”了解后才知道,原来他的父亲还是责骂了她,她知道我并没有遵守承诺,保守秘密。我的“负责”却破坏了她对我的信任,两者之间我该怎样取舍?我是老师我该负责,可是答应了学生的承诺就应该做到。她愿意让你保守秘密就是对你的信任。或许让师生之间有一个无伤大雅的小秘密是拉近你我距离的最好方式,也是沟通最美妙的境界。
“选运动员事件”之后,我开始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效果。沟通能拉近你我的距离,让我们更贴近;沟通能让师生共同学习变得更加愉悦,教育从而事半功倍;沟通能让教室里充满笑声,让每个学生真正热爱学校;沟通能让我们零距离,让我们成为一家人。
参考文献:
[1]《孩子,把你的手给我》,2010,京华出版社,(美)吉诺特 著,张雪兰 译
[2]《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2012,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姜荣奎
[3]《如何与小学生进行心理沟通》,2009,中国发展出版社,文娟 李慧
[4]《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2012,中央编译出版社,阿黛尔·法伯 伊莱恩·玛兹丽施 著 安燕玲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