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构建思维课堂 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作者】 侯 侠
【机构】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西安市第四十四中学)
【正文】摘 要: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教学,是老师滔滔地讲,学生静静地听的被动接受式。这种方式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课堂教学方式就是要把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参与式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方式;思维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与培养,以促进他们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逐步形成。本文是针对高中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优良思维品质及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证明思维课堂的有效性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效;三步;五环节;五步思维;思维课堂;思维品质
一、建立高效的课堂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当代著名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钟启泉曾提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记忆型教学文化”,即教师的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的作用是接受、存储信息,并且按照这些信息行动;教师的教的活动替代了学生的学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是统治者、操纵者,学生是被统治者、被操纵者。而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火花的,这样的课堂形式无疑是对学生思想创造力的扼杀。
1、诱思
课前归纳不仅是新旧知识转变的桥梁,也是教师引入新思想和学生学习新事物的重要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非常重要。而学生的“思”的前提是教师的“诱”,“思”是“诱”的结果。教师的“诱”旨在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动机,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此环节通过教师的“诱”来达成学生的“思”,以教学中教师创设生动、形象、活泼的教学情景,熟悉的生活经验,创设悬念,使学生处于想解决问题,但靠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的矛盾中,跃跃欲试。这样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就会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乐于积极参与的情绪投入到下面的教学活动中去。
2.导思
当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积极投入学习活动的时候,针对学习的新问题,学生发现自己有思维的“点”,但无思维的“序”和“面”。导思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通过教师科学、恰当地例题范解,思维引导,规律方法总结等,带领学生共同探究新知,将学生无序的、混乱的思维引向清晰。通过教师的深入讲解,严谨的逻辑分析、深刻的理论解释,以及对疑虑的解答,学生可以从混沌的思维中走出,形成自己的思维方法。
3.练思。所谓“练思”,就是通过一定的练习,训练巩固学生的思维。练习是中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慎重选择练思问题,要针对性强,结论导向明确,也要适合学情,练习力求做到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新旧知识恰当融洽,以便于学生形成技能技巧。
4.辩思。所谓“练思”,为难点而设,高于练思就是练思的深化,练思的拓展。如果说练习是为了深化本课的重点,那么辨思就是为了解决教学难点。学生的积极思考往往始于问题,如果有疑问,就会有提问;如果有提问,则会有辩论。学生经过“练思”,再经过对“练思”成果的展示点评辩论来达到对知识的同化,这就是个“辩思”的过程。在“辩思”的过程中包括学生互评,也包括师生点评,既有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也有学生对学生的提问,还有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教师要把学生的“辩思”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增长点”处质疑,在学习的易错点处质疑,在学习的疑惑处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以课堂实践为抓手,验证思维课堂的有效性
(一)、《中学思维课堂有效性研究》实验结果及分析
前期,我们针对本校高中学生,在实施五步思维训练法的前后,分别进行了对比试验和做了《中学思维课堂有效性研究》学生及家长问卷调查,问卷主要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学习能力等四个维度入手,设计问题12道,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在开展思维课堂教学实践后,对改进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其他方面是否有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都没有提高。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分析调查结果。
(二)数据分析:本次调查我们取样2020届高一学生约100人次和家长100人次,分别进行了调查,调查分别完成于2017年10月和2018年6月。
调查表中1-3题,主要从学生学习的态度来做分析,学生从面对难题的态度,选择克服困难的学生由15%增加到48.18%,放弃努力由10%减少到1.46%;学生在解决难点时要求与同学合作探讨的主动性由40%增加到45.26%;从第三题的前后比例可以看出,学生在主动学习的意识上已经开始由仅凭兴趣转化为主动的认为学习是一种责任。
三、思维课堂的教学实践,结果证明思维课堂教学模式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能力均有提高,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经过一年思维课堂的实践,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主动性相比以前有所提高,从面对难题的态度,选择克服困难的学生由15%增加到48.18%,放弃努力由10%减少到1.46%;学生在解决难点时要求与同学合作探讨的主动性由40%增加到45.26%看,,学生在面对高难度的学习任务,积极主动去做的比例明显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所加强,探索新知的欲望大大加强。
2.通过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指导,让学生学会科学学习的方法。56.93%的学生选择的学习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说明了学生已经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认识到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合作的重要性,课堂上54.74%的学生不但重视听课,还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重点笔记,说明通过思维课堂的实践大部分在课堂上学习的方法和效率有所提高。
3.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诱思、导思、辩思、练思和拓思”的逻辑思维训练,减少了课堂中不必要的困扰性信息,因为它有明确的指令性信息和具体的指导方法,使宝贵的课堂更加高效化。在思维课堂的开展过程中,我们更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即有助于学生的彼此帮助和交流,也可以通过组与组的竞争来提升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讨论时有助于实现相互启发,从而激起智慧的火花,更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育活动、人才培养在学校中最终要落实到教学方式上,新的课程改革,首先要改到课堂上来,要以新的教学行为激发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建立严密、有序的思维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方向性指引,使学生按照“思维”问题逻辑,自然地从已有的思维层次入手,逐层深入,多角度,多层次,通过一系列的思维问题,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挖掘学生潜在的思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关键词:高效;三步;五环节;五步思维;思维课堂;思维品质
一、建立高效的课堂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当代著名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钟启泉曾提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记忆型教学文化”,即教师的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的作用是接受、存储信息,并且按照这些信息行动;教师的教的活动替代了学生的学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是统治者、操纵者,学生是被统治者、被操纵者。而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火花的,这样的课堂形式无疑是对学生思想创造力的扼杀。
1、诱思
课前归纳不仅是新旧知识转变的桥梁,也是教师引入新思想和学生学习新事物的重要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非常重要。而学生的“思”的前提是教师的“诱”,“思”是“诱”的结果。教师的“诱”旨在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动机,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此环节通过教师的“诱”来达成学生的“思”,以教学中教师创设生动、形象、活泼的教学情景,熟悉的生活经验,创设悬念,使学生处于想解决问题,但靠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的矛盾中,跃跃欲试。这样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就会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乐于积极参与的情绪投入到下面的教学活动中去。
2.导思
当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积极投入学习活动的时候,针对学习的新问题,学生发现自己有思维的“点”,但无思维的“序”和“面”。导思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通过教师科学、恰当地例题范解,思维引导,规律方法总结等,带领学生共同探究新知,将学生无序的、混乱的思维引向清晰。通过教师的深入讲解,严谨的逻辑分析、深刻的理论解释,以及对疑虑的解答,学生可以从混沌的思维中走出,形成自己的思维方法。
3.练思。所谓“练思”,就是通过一定的练习,训练巩固学生的思维。练习是中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慎重选择练思问题,要针对性强,结论导向明确,也要适合学情,练习力求做到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新旧知识恰当融洽,以便于学生形成技能技巧。
4.辩思。所谓“练思”,为难点而设,高于练思就是练思的深化,练思的拓展。如果说练习是为了深化本课的重点,那么辨思就是为了解决教学难点。学生的积极思考往往始于问题,如果有疑问,就会有提问;如果有提问,则会有辩论。学生经过“练思”,再经过对“练思”成果的展示点评辩论来达到对知识的同化,这就是个“辩思”的过程。在“辩思”的过程中包括学生互评,也包括师生点评,既有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也有学生对学生的提问,还有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教师要把学生的“辩思”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增长点”处质疑,在学习的易错点处质疑,在学习的疑惑处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以课堂实践为抓手,验证思维课堂的有效性
(一)、《中学思维课堂有效性研究》实验结果及分析
前期,我们针对本校高中学生,在实施五步思维训练法的前后,分别进行了对比试验和做了《中学思维课堂有效性研究》学生及家长问卷调查,问卷主要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学习能力等四个维度入手,设计问题12道,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在开展思维课堂教学实践后,对改进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其他方面是否有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都没有提高。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分析调查结果。
(二)数据分析:本次调查我们取样2020届高一学生约100人次和家长100人次,分别进行了调查,调查分别完成于2017年10月和2018年6月。
调查表中1-3题,主要从学生学习的态度来做分析,学生从面对难题的态度,选择克服困难的学生由15%增加到48.18%,放弃努力由10%减少到1.46%;学生在解决难点时要求与同学合作探讨的主动性由40%增加到45.26%;从第三题的前后比例可以看出,学生在主动学习的意识上已经开始由仅凭兴趣转化为主动的认为学习是一种责任。
三、思维课堂的教学实践,结果证明思维课堂教学模式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能力均有提高,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经过一年思维课堂的实践,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主动性相比以前有所提高,从面对难题的态度,选择克服困难的学生由15%增加到48.18%,放弃努力由10%减少到1.46%;学生在解决难点时要求与同学合作探讨的主动性由40%增加到45.26%看,,学生在面对高难度的学习任务,积极主动去做的比例明显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所加强,探索新知的欲望大大加强。
2.通过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指导,让学生学会科学学习的方法。56.93%的学生选择的学习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说明了学生已经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认识到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合作的重要性,课堂上54.74%的学生不但重视听课,还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重点笔记,说明通过思维课堂的实践大部分在课堂上学习的方法和效率有所提高。
3.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诱思、导思、辩思、练思和拓思”的逻辑思维训练,减少了课堂中不必要的困扰性信息,因为它有明确的指令性信息和具体的指导方法,使宝贵的课堂更加高效化。在思维课堂的开展过程中,我们更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即有助于学生的彼此帮助和交流,也可以通过组与组的竞争来提升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讨论时有助于实现相互启发,从而激起智慧的火花,更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育活动、人才培养在学校中最终要落实到教学方式上,新的课程改革,首先要改到课堂上来,要以新的教学行为激发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建立严密、有序的思维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方向性指引,使学生按照“思维”问题逻辑,自然地从已有的思维层次入手,逐层深入,多角度,多层次,通过一系列的思维问题,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挖掘学生潜在的思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