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课外资源进课堂,语文教学更高效

【作者】 李美凤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岩茶乡中心小学)


【正文】摘 要: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教学当中的重点内容,对于学生的成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外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走入课堂,小学语文的教学不再局限与教材当中,而是想着更加广阔的范围发展。但是在现今的教学当中,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课外教学资源的重要性,在教学当中没有将课外资源与小学语文教材相结合,共同作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为了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丰富性,在教学当中应该积极融合并运用小学语文教材与课外资源。文章当中便对于小学语文教材与课外资源的融合运用策略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课外资源;语文;高效
  一、牵引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老师在教学中不应单纯灌输知识,更应该关注学生回馈的信息,在课堂互动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比如学习课文《伯牙绝弦》时,上课之初,我通过复习《竹石》、《白杨》、《梅花魂》片段,启发学生回忆竹石、白杨和梅花各象征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古人诗以言志、文以言志、歌以言志等情怀,从而引出古文《伯牙绝弦》,并且我还及时提出质疑:伯牙想用琴声表达出他自己怎样的情怀呢? 在授予学生新的知识时,老师要学会用语言搭建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本身对学习的热爱化作学习的动力,这样可以将学生的积极性提起来,充分的开发学生的可塑性和创造性,在思考中不断锻炼学生的新思维,多方面开发学生。
  二、关注学生困惑,拓展课外知识
  俗话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习应该是学生不断产生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而教学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解疑释惑,是学生进步向前的标志,老师应该充分把握教学时机,善于观察学生疑惑的知识盲区,及时对课本进行拓展延伸,解决学生的疑惑,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第三段,主要描绘是圆明园昔日的美丽和辉煌。但是作者在表达比较概括、抽象,没有过多运用优美、具体、生动的词汇进行描写,又加上学生没见过这些景色,难以想象。因此学生单从文段的朗读很难对圆明园昔日的美丽和辉煌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我补充了一些资料,如“平湖秋月” “雷峰夕照” “蓬莱瑶台”等图片,加深学生对圆明园昔日美景的认识。或者学生在单纯看书本时难以理解文中珍贵器物、历代名人字画独一无二的珍贵性时,学生就可以搜索相关的图片和介绍进行理解,在课堂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分享我在上课之前,在网上也会收集了许多图片,然后分门别类制作了连续播放的幻灯片。通过补充资源,让学生了解到当年的圆明园果然是我国艺木的殿堂,历代瑰宝的博物馆。当学生品读到: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学生只从文字的表达上很难体会到侵略者的自私自利、丑恶的嘴脸。于是就可以播放侵略者在圆明园中大肆掠夺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历史上侵略者的真实行径,更加深入理解那段历史中的屈辱,让爱国情感在学生心中熊熊生起,加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复兴的使命感。
  三、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形式,补充课外知识
  伴随社会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通过使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来拓展课本知识已经逐渐取代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现今的课堂教学生动灵活,同时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在新课标背景教学下,更加注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锻炼学生表达自我情感的能力,将学生与课本紧密结合,同时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方面,需要学生全面理解课本知识,将课本文章中的写作模式、思想情感以及作者的信息都要全面掌握,充分吸收并应用,从而深入去掌握理解课外写作练习中的重难点知识,提高写作水平,在课堂效果、学生能力表达和书面写作各个方面的提升上,都应该同丰富的课外资源相结合,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扩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面,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四、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开拓学生视野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充分利用课外书拓展课内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可以在学校内开设阅读课,提供学生时间和阅读资源,使学生长此以往下去不仅可以提高理解能力,还可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在课堂之外,老师可以经常布置课外阅读作业,为学生丰富
  课余时间,家长和老师在阅读方面要进行有效引导,衔接好课内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后在课上可小组交流讨论,同学间相互分享各自喜爱的图书和心得体会,在交流中共同成长进步。
  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加深学生理解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较少,因此在面对陌生事物的时候,学生总是会有着莫名的好奇,在学生强烈好奇心的鼓动下,学生会主动参与到其中,主动进行课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挖掘潜藏在学生生活当中的校外的自然资源,便可以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如,
  老师在教学时可不拘泥于课堂教学,可走出教室,组织学生校内外活动,在自然风景中,感受微风拂面,清水潺潺流动的声音,与此同时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的切身体会和印象理解会更为深刻生动,感受着春的气息,接受美的教育,教师也可以为小学生们讲述园中建筑和雕塑的故事,引导他们认读公园的标牌广告等。在生活当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在玩乐当中认识生字,以此来学习更多在课堂教学当中无法体会的知识内容。再比如在学习《荷花》一课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图片资源的搜集,查找关于荷花的资料,以更多的了解自然的瑰丽。之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可以集中带领学生参观不同季节的荷花,在亲身体会中,加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材与课外资源之间关系密切。两种教育资源相辅相成,最后才能够真正的促进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应该重视起课外资源的开发,积极将课外资源与教材相融合,不断提高我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课堂,全方位发展学生能力,培育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学子,弘扬我校立德树人,打造四好学生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周萍.让鲜活的源泉充盈心灵——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0(10):72-75.
  [2]曾倩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3]孙璐.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 J ] .文理导航,2017 ,(3) .
  [4]时丽萍.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J].家教世界,2013,(4): 261.
  [5]丁名青.利用网络资源优化语文教学[J] .课外语文,2015,(10):168.
  [6]廖红英 .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网络资源的有效运用[J].课外语文,2014 ,(8):89.
  [7]屈柏玲.用语言的阳光温暖学生的心灵:谈积极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学习,2015,(05):155.
  [8]刘军霞.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J].学周刊, 2015 ,(12) .
  [9]王军强.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对策[J].学周刊, 2015 ,(13)
  [10]李慧颖.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J] .新课程, 2016 ,(16):119.
  [11]王大杏.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 ,(30 ):189.
  [12] 赵世方.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素质教育 论坛,2017(11). 
  [13] 葛文豪. 传扬传统文化培养时代新人——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 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1(1).
  [14]李莲莲.作文教学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 (学术刊) , 2013 (12)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