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增强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作者】 魏宣峰
【机构】 (陕西省咸阳秦都中学)
【正文】 摘 要: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环节,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但能更形象,更直观的揭示学科的知识点,而且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对物理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辅助效果。
关键词:实验教学;学习兴趣;实验操作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好的实验操作,不但可以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很多老师不愿意做实验,怕麻烦,怕出问题,导致实验的效果大大的折扣,为了更好地服务与教学,我个人觉得实验必须要做的,不但老师要做好演示实验,而且尽可能的的鼓励学生完成小组实验,将小组内协作、讨论将实验的的效果正真的发挥出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打无准备之仗,重视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实验正是因为他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吸引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我们要以势利导,尽一切可能,将实验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所以在实验以前,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比如器材的准备,实验的现象,可能出现的想象和失误,要做到课前心里有数,课中才可以游刃有余。
比如我在完成“二力平衡”的实验时,为了增加实验的直观性和准确度。我将课本放在水平桌面的实验变成了竖直的操作、,直观性更强,在实验前,我反复的调整实验器材,为了减小摩擦力的影响,我在已经很光滑的钉子上再放上套筒再将原来的纸片变成了手机卡的卡片,让实验效果更直观。在完成流体压强的教学中,我抛弃了教材所给的实验,用旋转的洗衣机的排水管吸引彩色的小纸片。实验效果特别理想。我使学生在好奇中展开讨论,从而真正的吸引学生们的注意。
二、巧设物理情景,做好实验中的引导工作
要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纪录、分析、整理”如在学生身上引起的认识上、技能上、态度上的变化。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比如:在《浮力》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拿出一个盛有清水的透明杯子,然后向杯子中放有一个鸡蛋。提出问题,能不能让鸡蛋自动升到水面上来?同学们激烈的讨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我肯定了一部分学生的思路。我在清水中加盐并搅拌,当我停止搅拌时,同学们清楚地看到在水杯中慢慢的浮上来,当他们惊奇地看到神奇的现象时,我不失时机的提出问题,为什么鸡蛋会上浮?同学们得出了这是浮力的原因,然后我又问,那么为什么在清水中没有浮上来,说明了浮力的大小和可能哪些因素有关?我们怎么去验证?很自然的将学生的兴趣集中到浮力的学习中来。
三、分析实验过程,完善实验后的总结工作
反思是一面很好的镜子,它能使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的呈现出来,而且可以使我们有机会去改正它。
实验是为课程服务的,好的实验不但要让学生感兴趣,更主要的要服务于教学,后期的总结是重中之重。好的总结,不但可以巩固实验效果形成知识脉络,而且可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学生实验时。我要求学生不但实验前了解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时整理好实验数据,关键是课后一定要总结实验的结论是什么?但不可避免的个别小组出现了像距不等于物距,像和物不重合的现象,我要求学生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同时也可以继续来实验室验证,做到实验为课程服务的目的。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实验器材,分析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让物理回归到生活中去。
综上所述,总之,我们要加强实验教学在物理课堂中的作用,不断丰富实验的内涵,增强实验的功能,促使学生真正的喜欢物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学习技能,喜欢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实现有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培养孩子们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实验教学;学习兴趣;实验操作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好的实验操作,不但可以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很多老师不愿意做实验,怕麻烦,怕出问题,导致实验的效果大大的折扣,为了更好地服务与教学,我个人觉得实验必须要做的,不但老师要做好演示实验,而且尽可能的的鼓励学生完成小组实验,将小组内协作、讨论将实验的的效果正真的发挥出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打无准备之仗,重视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实验正是因为他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吸引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我们要以势利导,尽一切可能,将实验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所以在实验以前,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比如器材的准备,实验的现象,可能出现的想象和失误,要做到课前心里有数,课中才可以游刃有余。
比如我在完成“二力平衡”的实验时,为了增加实验的直观性和准确度。我将课本放在水平桌面的实验变成了竖直的操作、,直观性更强,在实验前,我反复的调整实验器材,为了减小摩擦力的影响,我在已经很光滑的钉子上再放上套筒再将原来的纸片变成了手机卡的卡片,让实验效果更直观。在完成流体压强的教学中,我抛弃了教材所给的实验,用旋转的洗衣机的排水管吸引彩色的小纸片。实验效果特别理想。我使学生在好奇中展开讨论,从而真正的吸引学生们的注意。
二、巧设物理情景,做好实验中的引导工作
要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纪录、分析、整理”如在学生身上引起的认识上、技能上、态度上的变化。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比如:在《浮力》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拿出一个盛有清水的透明杯子,然后向杯子中放有一个鸡蛋。提出问题,能不能让鸡蛋自动升到水面上来?同学们激烈的讨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我肯定了一部分学生的思路。我在清水中加盐并搅拌,当我停止搅拌时,同学们清楚地看到在水杯中慢慢的浮上来,当他们惊奇地看到神奇的现象时,我不失时机的提出问题,为什么鸡蛋会上浮?同学们得出了这是浮力的原因,然后我又问,那么为什么在清水中没有浮上来,说明了浮力的大小和可能哪些因素有关?我们怎么去验证?很自然的将学生的兴趣集中到浮力的学习中来。
三、分析实验过程,完善实验后的总结工作
反思是一面很好的镜子,它能使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的呈现出来,而且可以使我们有机会去改正它。
实验是为课程服务的,好的实验不但要让学生感兴趣,更主要的要服务于教学,后期的总结是重中之重。好的总结,不但可以巩固实验效果形成知识脉络,而且可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学生实验时。我要求学生不但实验前了解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时整理好实验数据,关键是课后一定要总结实验的结论是什么?但不可避免的个别小组出现了像距不等于物距,像和物不重合的现象,我要求学生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同时也可以继续来实验室验证,做到实验为课程服务的目的。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实验器材,分析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让物理回归到生活中去。
综上所述,总之,我们要加强实验教学在物理课堂中的作用,不断丰富实验的内涵,增强实验的功能,促使学生真正的喜欢物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学习技能,喜欢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实现有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培养孩子们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