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探究
【作者】 邹 春
【机构】 (青岛市即墨区通济新经济区华侨小学)
【正文】摘 要:素质教育是当前教学发展的趋势。教师要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根据学生实际,采用科学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学习;主体地位;措施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特点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一、“自主学习”课堂的主要特征
1.激发学生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学习
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效学习的关键是动力,最好的动力是使他们获得成功以及成功带来的喜悦。如在《鸟的天堂》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读课题后,问学生:“读了课题后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学生各抒己见,滔滔不绝地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教师把学生的问题整理成为共同性的问题,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看看他们经过阅读课文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最后由师生共同解决。解决了这些问题,课堂上还有充裕的时间,这时,学生又提出新的问题,如,“课文写一棵茂盛的大榕树,可是并没有看到鸟,为什么叫鸟的天堂?”教师告诉学生答案在文中,要自己去寻找。顿时,学生又活跃起来了,都高声朗读起课文,希望自己能在文中找到答案。教师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颗茂盛的大榕树上,栖息着种类繁多的鸟。有的在欢快地唱着歌,有的鸟在枝叶间跳来跳去像在玩捉迷藏,有的在梳理自己的羽毛……你能把自己想象成其中一只,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这里的环境吗?学生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学习,当起了演讲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情感渲染。
2.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拥有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量的主动权,这样能极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因为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都不一样。如在教《七月的天山》一课时,在学生略读课文后,教师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优美的好词好句,并说说这些好词好句都美在哪,好在哪。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认为写得最美的段落来学习,用最美的声音朗诵出来。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不但减轻了学习的负担,而且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下满怀激情地学习、探讨,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3.学生能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把重点放在如何教上,这样的会约束学生的发展思维,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得不到充分发展。而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可以使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熟悉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在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古诗《渔歌子》一词时,老师可以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古词。因此,喜欢朗诵的学生深情地吟誦,喜欢画画的学生用画笔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古词意境,喜欢表演的学生来了一场“即兴表演”,当起了小演员,演绎词中描绘江边垂钓的情景。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对这首词的意境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个人特长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的措施
1.以生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由学生的发展推动社会发展。所以,在教育活动中,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最大限度挖掘學生的发展潜能,肯定学生的价值,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促进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要想学生学得顺利,学得扎实,必须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展示。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语文课堂上,无论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还是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确定,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来展开教学的。陈旧的、单一的教学观念一直禁锢和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一言堂”抑制着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抑制着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违背当前新的教育精神的。因此,必须终结以教师为主的“独角戏”,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把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既然确立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认真备教材,还要备学生,站在学生的位置上,用学生的眼光来看教材,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发展特点,确定这节课重点要培养什么,巧设课堂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认真地看,认真地听,随时调控课堂中学生出现的各种现象,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也要探究教育的走向,探究学校的实际,探究教材的特点,更要探究学生的心理特征。
2.营造自由、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要通过师生之间的各种互动,建立起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良好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宽容与关爱之中,激励和鼓舞着学生,燃亮学生的求知之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心灵的自由能使潜能得到发挥,学习氛围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和自由,及时调整好他们的良好学习状态,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并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自由带来的乐趣。
3.教会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新课标指出,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启发引导学生,重视教学方法,敢导善导,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一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这节课教师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学会多少,从这节课中学会如何学习。成功的教师是能为学生指引一条明路,一条自己能懂得如何走向知识大堂的路。由此可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方法,从小树立主动学习的观念比单一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这是赋予他们一生享用的财富。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地发挥教学智慧,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学生是学习最终的受益者,当自主学习真正进入语文课堂,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欲,使创新之花永远盛开。
参考文献:
[1]李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N].创新导报,2013-17.
[2]帅丽萍.激发学习兴趣,打造语文有效课堂[J].小学教育资源.2012-10.
[3]庞维国.论自主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学习;主体地位;措施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特点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一、“自主学习”课堂的主要特征
1.激发学生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学习
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效学习的关键是动力,最好的动力是使他们获得成功以及成功带来的喜悦。如在《鸟的天堂》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读课题后,问学生:“读了课题后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学生各抒己见,滔滔不绝地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教师把学生的问题整理成为共同性的问题,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看看他们经过阅读课文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最后由师生共同解决。解决了这些问题,课堂上还有充裕的时间,这时,学生又提出新的问题,如,“课文写一棵茂盛的大榕树,可是并没有看到鸟,为什么叫鸟的天堂?”教师告诉学生答案在文中,要自己去寻找。顿时,学生又活跃起来了,都高声朗读起课文,希望自己能在文中找到答案。教师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颗茂盛的大榕树上,栖息着种类繁多的鸟。有的在欢快地唱着歌,有的鸟在枝叶间跳来跳去像在玩捉迷藏,有的在梳理自己的羽毛……你能把自己想象成其中一只,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这里的环境吗?学生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学习,当起了演讲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情感渲染。
2.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拥有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量的主动权,这样能极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因为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都不一样。如在教《七月的天山》一课时,在学生略读课文后,教师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优美的好词好句,并说说这些好词好句都美在哪,好在哪。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认为写得最美的段落来学习,用最美的声音朗诵出来。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不但减轻了学习的负担,而且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下满怀激情地学习、探讨,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3.学生能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把重点放在如何教上,这样的会约束学生的发展思维,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得不到充分发展。而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可以使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熟悉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在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古诗《渔歌子》一词时,老师可以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古词。因此,喜欢朗诵的学生深情地吟誦,喜欢画画的学生用画笔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古词意境,喜欢表演的学生来了一场“即兴表演”,当起了小演员,演绎词中描绘江边垂钓的情景。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对这首词的意境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个人特长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的措施
1.以生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由学生的发展推动社会发展。所以,在教育活动中,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最大限度挖掘學生的发展潜能,肯定学生的价值,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促进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要想学生学得顺利,学得扎实,必须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展示。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语文课堂上,无论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还是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确定,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来展开教学的。陈旧的、单一的教学观念一直禁锢和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一言堂”抑制着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抑制着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违背当前新的教育精神的。因此,必须终结以教师为主的“独角戏”,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把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既然确立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认真备教材,还要备学生,站在学生的位置上,用学生的眼光来看教材,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发展特点,确定这节课重点要培养什么,巧设课堂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认真地看,认真地听,随时调控课堂中学生出现的各种现象,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也要探究教育的走向,探究学校的实际,探究教材的特点,更要探究学生的心理特征。
2.营造自由、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要通过师生之间的各种互动,建立起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良好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宽容与关爱之中,激励和鼓舞着学生,燃亮学生的求知之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心灵的自由能使潜能得到发挥,学习氛围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和自由,及时调整好他们的良好学习状态,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并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自由带来的乐趣。
3.教会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新课标指出,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启发引导学生,重视教学方法,敢导善导,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一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这节课教师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学会多少,从这节课中学会如何学习。成功的教师是能为学生指引一条明路,一条自己能懂得如何走向知识大堂的路。由此可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方法,从小树立主动学习的观念比单一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这是赋予他们一生享用的财富。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地发挥教学智慧,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学生是学习最终的受益者,当自主学习真正进入语文课堂,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欲,使创新之花永远盛开。
参考文献:
[1]李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N].创新导报,2013-17.
[2]帅丽萍.激发学习兴趣,打造语文有效课堂[J].小学教育资源.2012-10.
[3]庞维国.论自主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