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音乐教学中体现美育教育
【作者】 李 楠
【机构】 (富裕县龙安桥镇中心学校)
【正文】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感情以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德创造美德能力等等。我国的教育方针规定:“教育必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用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教育法也规定,教育平等,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特别是家庭有实际困难的,身体和智力相对有缺陷的孩子,需要社会的关注,学校的关爱,老师的关心,因此,这样的孩子更需要随班就读,享受和正常孩子同等教育的权利。
我现在所从事的教学是负责音乐课的教学,也就是美育教育。也许会有人问,美育和这些孩子有什么关系呢?但就我多年的教育中,美育教育能使这些孩子树立信心,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作为美育教育工作者,知道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主要途径,也担负着以美育精神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使命。无数伟大人物的成才道路表明:在形成完美的人格和全面发展中,艺术美育是必不可少的;他们从小受到良好的艺术美育,是其创造才能获得超群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艺术美育以特有的手段进行教育
艺术美育所凭借的手段是不同于自然美与社会美德艺术美。这种艺术美具体地表现在艺术品上,而艺术品本身是艺术家创造劳动的产物,是美的物化形态。艺术通过艺术家灵悟的眼光,把现实中朦胧含混、不甚显露的美发掘出来,帮助人认清什么是真正的美和丑。可以说,艺术美食人类高尚情感的结晶,它比自然美与社会美具有更高的美德层次。
记得刚上班的时候,因为在农村小学工作,来回骑自行车上下班,陈祥云老师班级有一个叫王李的女同学,智力上有明显的缺陷,平时上课不知声,本人有深深的自卑心理,但老师没有抛弃她,我更没有把她当做一个特殊的孩子。于是在上音乐课时,我有意提问它,开始的时候她胆小,不敢出声,这时我和同学们一起鼓励她开始能唱一句,到后来能唱一段,甚至是一首歌曲,每每这时,我和同学们都给予她雷鸣般鼓励的掌声,从此,她的性格开朗了起来,也能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家长对我也很认可,孩子也从音乐中收获了自信。
还有我现在承担的整个三年级的音乐教学工作,三年一班的李波同学、三年六班的张皓同学,在智力上和正常的孩子有很大的差距,平时和同学们表现的不一样,显得有些另类,在教学中我发现,这两位同学还是有潜力可挖的。张皓同学长得很可爱,数学能计算一些简单的算术题,语文也认识很多汉字,我想,音乐方面也不会差,于是在上课中,我经常提问他,使他有足够的自信心,现在,张皓同学能给同学们起歌了。每每这时,他的脸上都能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李博同学在我的鼓励下,也能把《卖报歌》三段都唱下来,每到要上音乐课时,他俩手舞足蹈、高兴地说:“下节音乐课,音乐老师马上就来了”,其时,这就是随班就读的好处。让每个孩子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
二、教育中体现美育精神
艺术教育的过程可以看作是美育的活动的过程,需要的是一种美的感受,一种美的情怀,一种美的境界。在美术课堂上,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具有较高的音乐天赋和技能,但丝毫不妨碍他们去体验美,只有感受或许不同,这是天性使然,美育的任务就是要在于引导、升华这种爱美的天性进入美的境界。因此,美育精神是要体验境界与感受,超越功利,获得精神价值。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家庭也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变故。三年六班的杨诗宇同学,父母双亡,借住在姑姑家,生活上的艰辛可想而知,我在承担音乐课教学的同时,也承担着全校合唱团和葫芦丝社团的教学工作,合唱40人,葫芦丝社团36人,葫芦丝是学校提供的,在建立这两个团选拔队员时,我把杨诗宇同学都选了进去,但在买服装时犯了难,由于杨诗宇同学家境贫寒,拿不出服装费用,于是我和班主任张萌老师商量,别跟其他同学讲,杨诗宇同学的演出服我出了,这位同学知道内情后,学习更加刻苦了,社团活动更积极踊跃了。三年三班有叫刘烨的同学,由于有严重的皮肤病所以长得特别黑,介于这种情况,我也让他参加了合唱团和民乐团,同时在平时排练和演出时,我都把他放在前排,在庆“六一”和上老年大学的演出时,他特别卖力气。由此,外界也对我的选人和用人加以称赞,对待同学一视同仁,没有把特殊的孩子拒之门外,这也是随班就读的好处。
三、美育塑造人格
美育在人格塑造上,本我方面,满足了自身天性的需要,在无意识中完成了欲望和遵循了快乐的本质;对于自我,美育是从自身出发的,是具有个性化的,符合现实需求的;而在超越方面,美育的超越时空的想像,境界的提升到纯美也是无法代替的。
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不能让每个人掉队,这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一路前行,不管遇到什么艰辛,都要向前。最后有句话送给大家,为什么我们总是选择向前,对成长的渴望,对未知的好奇,对美好的向往,向前汇聚每个微小的力量,向前涌动,不停寻找在前进路上不停奔跑,在追梦途中收获希望,这就是前行的意义。万物生生不息,生命奋斗不止。我们生逢其实,我们一个奋进的时代,一个流动的中国,让我们一起加油,在教育中把握时机,将学生引入纯洁、高尚、积极、健康的感情世界,将感受融入对自然的情感,对人关怀的情感,对祖国的情感,并树立健康、独立、自爱、自信的人格。汇聚十三亿多人前进的力量,与时代共鸣,发扬个性,让蓝天下的鲜花绽放于神州大地。
我现在所从事的教学是负责音乐课的教学,也就是美育教育。也许会有人问,美育和这些孩子有什么关系呢?但就我多年的教育中,美育教育能使这些孩子树立信心,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作为美育教育工作者,知道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主要途径,也担负着以美育精神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使命。无数伟大人物的成才道路表明:在形成完美的人格和全面发展中,艺术美育是必不可少的;他们从小受到良好的艺术美育,是其创造才能获得超群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艺术美育以特有的手段进行教育
艺术美育所凭借的手段是不同于自然美与社会美德艺术美。这种艺术美具体地表现在艺术品上,而艺术品本身是艺术家创造劳动的产物,是美的物化形态。艺术通过艺术家灵悟的眼光,把现实中朦胧含混、不甚显露的美发掘出来,帮助人认清什么是真正的美和丑。可以说,艺术美食人类高尚情感的结晶,它比自然美与社会美具有更高的美德层次。
记得刚上班的时候,因为在农村小学工作,来回骑自行车上下班,陈祥云老师班级有一个叫王李的女同学,智力上有明显的缺陷,平时上课不知声,本人有深深的自卑心理,但老师没有抛弃她,我更没有把她当做一个特殊的孩子。于是在上音乐课时,我有意提问它,开始的时候她胆小,不敢出声,这时我和同学们一起鼓励她开始能唱一句,到后来能唱一段,甚至是一首歌曲,每每这时,我和同学们都给予她雷鸣般鼓励的掌声,从此,她的性格开朗了起来,也能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家长对我也很认可,孩子也从音乐中收获了自信。
还有我现在承担的整个三年级的音乐教学工作,三年一班的李波同学、三年六班的张皓同学,在智力上和正常的孩子有很大的差距,平时和同学们表现的不一样,显得有些另类,在教学中我发现,这两位同学还是有潜力可挖的。张皓同学长得很可爱,数学能计算一些简单的算术题,语文也认识很多汉字,我想,音乐方面也不会差,于是在上课中,我经常提问他,使他有足够的自信心,现在,张皓同学能给同学们起歌了。每每这时,他的脸上都能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李博同学在我的鼓励下,也能把《卖报歌》三段都唱下来,每到要上音乐课时,他俩手舞足蹈、高兴地说:“下节音乐课,音乐老师马上就来了”,其时,这就是随班就读的好处。让每个孩子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
二、教育中体现美育精神
艺术教育的过程可以看作是美育的活动的过程,需要的是一种美的感受,一种美的情怀,一种美的境界。在美术课堂上,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具有较高的音乐天赋和技能,但丝毫不妨碍他们去体验美,只有感受或许不同,这是天性使然,美育的任务就是要在于引导、升华这种爱美的天性进入美的境界。因此,美育精神是要体验境界与感受,超越功利,获得精神价值。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家庭也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变故。三年六班的杨诗宇同学,父母双亡,借住在姑姑家,生活上的艰辛可想而知,我在承担音乐课教学的同时,也承担着全校合唱团和葫芦丝社团的教学工作,合唱40人,葫芦丝社团36人,葫芦丝是学校提供的,在建立这两个团选拔队员时,我把杨诗宇同学都选了进去,但在买服装时犯了难,由于杨诗宇同学家境贫寒,拿不出服装费用,于是我和班主任张萌老师商量,别跟其他同学讲,杨诗宇同学的演出服我出了,这位同学知道内情后,学习更加刻苦了,社团活动更积极踊跃了。三年三班有叫刘烨的同学,由于有严重的皮肤病所以长得特别黑,介于这种情况,我也让他参加了合唱团和民乐团,同时在平时排练和演出时,我都把他放在前排,在庆“六一”和上老年大学的演出时,他特别卖力气。由此,外界也对我的选人和用人加以称赞,对待同学一视同仁,没有把特殊的孩子拒之门外,这也是随班就读的好处。
三、美育塑造人格
美育在人格塑造上,本我方面,满足了自身天性的需要,在无意识中完成了欲望和遵循了快乐的本质;对于自我,美育是从自身出发的,是具有个性化的,符合现实需求的;而在超越方面,美育的超越时空的想像,境界的提升到纯美也是无法代替的。
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不能让每个人掉队,这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一路前行,不管遇到什么艰辛,都要向前。最后有句话送给大家,为什么我们总是选择向前,对成长的渴望,对未知的好奇,对美好的向往,向前汇聚每个微小的力量,向前涌动,不停寻找在前进路上不停奔跑,在追梦途中收获希望,这就是前行的意义。万物生生不息,生命奋斗不止。我们生逢其实,我们一个奋进的时代,一个流动的中国,让我们一起加油,在教育中把握时机,将学生引入纯洁、高尚、积极、健康的感情世界,将感受融入对自然的情感,对人关怀的情感,对祖国的情感,并树立健康、独立、自爱、自信的人格。汇聚十三亿多人前进的力量,与时代共鸣,发扬个性,让蓝天下的鲜花绽放于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