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在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思考
【作者】 王丽丽
【机构】 (新疆巴州和静高级中学)
【正文】摘 要:语文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打破了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的高知识人才。本文结合高中语文核心素养阐述,分析如何实施教学策略,深化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今天,人们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研究视角已经非常广泛,从学习心理、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技能等方面,几乎都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素质化教育的今天,核心素养已然成为时代的新名词,国际上公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或课程标准,能够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为此,本文也将引出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分析如何从教学中提取有素养的东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构成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核心素养的概述,可以总结出核心素养由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
所谓“语言构建与运用”是指引导学生认识语言构建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并且能够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在特定环境中真正运用文字正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他人话语中提取信息。“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能够对课文中的观点提出不一样的见解,对文本的真实性、可靠性提出质疑,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延伸,不断提升思维。“审美鉴赏与创作”是指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鉴赏文学作品,明确情感形象、思想内涵和表现风格,产生文学创作的欲望,塑造高尚的审美品位。“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通过学习优秀的文言作品、名家名篇,了解中华优秀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关心当代语言文化现象,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播与继承中。
二、 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 选择综合性文本资源,拓宽教学宽度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文本选择要包括课内和课外的,以教材文本为主,串联多种课外文选,强化教学文本的综合性。这样才能够将听、说、读、写集中起来,形成交织性学习模式。文本的选择和开发必须结合学情,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注重实际联系对学生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围绕“立德”、“爱国”、“社会关爱”等主题,从网络中挖掘合适的文本,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发展学生语文运用特长和个性,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比如学习《琵琶行》一课时,可以找一些中国古典名曲,配乐朗诵这首诗,带领学生体会音乐与诗意的谐调,深刻体会“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的道理,并结合相关语境体会不同诗句的表达效果,初次促进审美鉴赏与创作。
(二) 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一样,也是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也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生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主张将“一言堂”变为双向交流,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教学方法的“诞生”。以阅读教学为例,有对话阅读教学、情景化阅读教学、主题式阅读教学等,再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翻转课堂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新型课堂模式,更具现代性和先进性,与先进的教学理念融为一体,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比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可以结合相关影片,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深刻体会林黛玉心思之细腻,思维之敏捷,以及寄人篱下的悲苦。又或者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通过语言描述分析各个人物性格特点,从不同角度分析、探究文本,不断地发现与创新新问题,锻炼信息提取和总结能力,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三) 实施体验性学习,发挥学生自主性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以体验性学习为主,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创造性。此种课堂教学不是那种生搬硬套、请君入瓮的教学模式,更提倡学生个性化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多角度思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富有创意地构建文本意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根据已有经验建构新的知识,增强教学生命力。此外,还要在体验性学习中注重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提出看法,探异求新,达成共识。让学生习惯性用自己的心灵与感悟,逐渐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探索出学习规律,不断超越自我,挖掘文本背后蕴含的文化意蕴,透过文本看本质,感知外在世界,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强化文化传承与理解,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真正实现综合素养的培养。
结语:综上所述,语文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培育人的关键方式。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不再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需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法,实施体验性学习模式,锻炼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提升创造力。力求通过知识语言拓宽眼界,丰富知识储备,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核心素养与新课标精神的结合,努力培养未来适应社会的高文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曙霞.创新教学方式 培养核心素养——高中语文“533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18(17):48-49.
[2] 丁昌亮.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54-55.
[3] 万永翔.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7(16):23-25.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今天,人们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研究视角已经非常广泛,从学习心理、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技能等方面,几乎都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素质化教育的今天,核心素养已然成为时代的新名词,国际上公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或课程标准,能够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为此,本文也将引出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分析如何从教学中提取有素养的东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构成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核心素养的概述,可以总结出核心素养由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
所谓“语言构建与运用”是指引导学生认识语言构建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并且能够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在特定环境中真正运用文字正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他人话语中提取信息。“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能够对课文中的观点提出不一样的见解,对文本的真实性、可靠性提出质疑,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延伸,不断提升思维。“审美鉴赏与创作”是指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鉴赏文学作品,明确情感形象、思想内涵和表现风格,产生文学创作的欲望,塑造高尚的审美品位。“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通过学习优秀的文言作品、名家名篇,了解中华优秀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关心当代语言文化现象,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播与继承中。
二、 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 选择综合性文本资源,拓宽教学宽度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文本选择要包括课内和课外的,以教材文本为主,串联多种课外文选,强化教学文本的综合性。这样才能够将听、说、读、写集中起来,形成交织性学习模式。文本的选择和开发必须结合学情,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注重实际联系对学生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围绕“立德”、“爱国”、“社会关爱”等主题,从网络中挖掘合适的文本,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发展学生语文运用特长和个性,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比如学习《琵琶行》一课时,可以找一些中国古典名曲,配乐朗诵这首诗,带领学生体会音乐与诗意的谐调,深刻体会“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的道理,并结合相关语境体会不同诗句的表达效果,初次促进审美鉴赏与创作。
(二) 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一样,也是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也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生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主张将“一言堂”变为双向交流,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教学方法的“诞生”。以阅读教学为例,有对话阅读教学、情景化阅读教学、主题式阅读教学等,再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翻转课堂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新型课堂模式,更具现代性和先进性,与先进的教学理念融为一体,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比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可以结合相关影片,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深刻体会林黛玉心思之细腻,思维之敏捷,以及寄人篱下的悲苦。又或者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通过语言描述分析各个人物性格特点,从不同角度分析、探究文本,不断地发现与创新新问题,锻炼信息提取和总结能力,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三) 实施体验性学习,发挥学生自主性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以体验性学习为主,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创造性。此种课堂教学不是那种生搬硬套、请君入瓮的教学模式,更提倡学生个性化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多角度思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富有创意地构建文本意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根据已有经验建构新的知识,增强教学生命力。此外,还要在体验性学习中注重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提出看法,探异求新,达成共识。让学生习惯性用自己的心灵与感悟,逐渐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探索出学习规律,不断超越自我,挖掘文本背后蕴含的文化意蕴,透过文本看本质,感知外在世界,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强化文化传承与理解,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真正实现综合素养的培养。
结语:综上所述,语文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培育人的关键方式。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不再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需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法,实施体验性学习模式,锻炼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提升创造力。力求通过知识语言拓宽眼界,丰富知识储备,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核心素养与新课标精神的结合,努力培养未来适应社会的高文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曙霞.创新教学方式 培养核心素养——高中语文“533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18(17):48-49.
[2] 丁昌亮.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54-55.
[3] 万永翔.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7(16):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