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闫晓莉
【机构】 (青岛西海岸新区泊里初级中学)
【正文】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明确高效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对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互动式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区别,其更加注重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在这一教学模式当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知识的获取者和生成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也正是因为如此,会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的具有开放性和活力,进而有效地改变传统的固定的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合理的运用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由此可见,加强对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在我国新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指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当要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让学生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得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为主要的教学目的。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摆正是非观,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1]。而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让课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的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对这些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提升他们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道德修养和法治教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这一教学内容与传统学科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别,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新颖,这也致使很多的学生一开始都会对这门课程充满兴趣。但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很多的学生会发现课本上很多的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存在较大的不同,不能够很好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进而逐渐地失去了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采取互动式教学的模式,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可以针对其中的知识点联系生活实际,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搭建起道德和法律框架,进而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以教材为依据,开展有效的互动教学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将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那么就必须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剖析,并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将其中的知识点融会贯通的和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才能够和学生形成有效的互动。同时,教师还需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适当的引入一些时事新闻和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对这些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帮助学生學以致用,增强他们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2]。例如:在对“网上交友新时空”这一课时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为学生讲解完课本上的知识后,为学生引入时下比较流行的话题:“见网友的可取性”,然后引导学生针对这一话题进行讨论,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巩固,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交友能力。
(二)通过课堂辩论,增加互动的频率
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的模式,教师不能够一味地采取陈述的方式来进行授课,还需要不断的引入新的论点,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质疑,并激发出学生辩论的意向,让学生在激烈的辩论当中来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相应的辩论主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自愿组成正反两方,用各种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以此来增强学生之间互动的频率,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对法律方面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些当前发生的法律事件,接着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辩论的方式来说一说自己对于事件的看法,在辩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述,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三)通过社会实践,强化互动效果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践。这就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要多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进而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并且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还能够有效地增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的相互进步[3]。例如:在对“敬畏生命”这一课时的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去到动物园,感受生命的气息,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于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灵活的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水平,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更多有趣的互动环节,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佳佳.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7):247.
[2]朱文霞.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8):280.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互动式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区别,其更加注重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在这一教学模式当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知识的获取者和生成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也正是因为如此,会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的具有开放性和活力,进而有效地改变传统的固定的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合理的运用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由此可见,加强对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在我国新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指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当要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让学生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得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为主要的教学目的。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摆正是非观,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1]。而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让课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的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对这些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提升他们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道德修养和法治教育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这一教学内容与传统学科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别,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新颖,这也致使很多的学生一开始都会对这门课程充满兴趣。但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很多的学生会发现课本上很多的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存在较大的不同,不能够很好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进而逐渐地失去了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采取互动式教学的模式,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可以针对其中的知识点联系生活实际,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搭建起道德和法律框架,进而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以教材为依据,开展有效的互动教学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将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那么就必须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剖析,并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将其中的知识点融会贯通的和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才能够和学生形成有效的互动。同时,教师还需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适当的引入一些时事新闻和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对这些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帮助学生學以致用,增强他们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2]。例如:在对“网上交友新时空”这一课时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为学生讲解完课本上的知识后,为学生引入时下比较流行的话题:“见网友的可取性”,然后引导学生针对这一话题进行讨论,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巩固,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交友能力。
(二)通过课堂辩论,增加互动的频率
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的模式,教师不能够一味地采取陈述的方式来进行授课,还需要不断的引入新的论点,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质疑,并激发出学生辩论的意向,让学生在激烈的辩论当中来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相应的辩论主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自愿组成正反两方,用各种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以此来增强学生之间互动的频率,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对法律方面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些当前发生的法律事件,接着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辩论的方式来说一说自己对于事件的看法,在辩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述,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三)通过社会实践,强化互动效果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践。这就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要多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进而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并且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还能够有效地增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的相互进步[3]。例如:在对“敬畏生命”这一课时的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去到动物园,感受生命的气息,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于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灵活的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水平,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更多有趣的互动环节,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佳佳.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7):247.
[2]朱文霞.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