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高段群文阅读中课外阅读的策略探索
【作者】 杨志辉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鸿鹤小学校)
【正文】摘 要:孩子们每天愿花大量的时间看电视、上网、打游戏,却不愿花30分钟的时间来看书──这是我们现在教育的危机。因此,我们教师应肩负一个重要的责任──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群文阅读教学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脱颖而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型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从而让课外阅读有目的性地挤进课堂。本文从群文阅读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意义入手,提出了在小学高段课群文阅读中课外阅读策略的措施。
关键词:群文阅读;课外阅读现状;群文阅读教学意义;策略
一、群文阅读是什么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几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所谓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教学既是对阅读教学内容的突破,也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创新。
二、小学高段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
课外阅读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说:“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但据我对鸿鹤小学五(2)班39名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因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实际情况令我担忧:
(一)阅读氛围较为淡薄,部分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20%的学生表示,“只要老师没有布置阅读的回家作业,那么就不会去主动阅读课外书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越到高年级,学生主动提出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越不高。
(二)阅读内容较为单一,阅读时间显得不足。3%的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为0,坚持每天课外阅读40分钟以上的学生只占30%左右。
(三)学生阅读内容面狭窄。在内容选择上,学生阅读选择的主要类型是学习辅导(其中主要是作文)类、童话故事类和漫画卡通类书籍,其它类型的课外书籍比如经典名著以及一些有关历史、人文、地理等方面的书籍,即使非常适合学生阅读,他们也不会主动选择来读。
(四)阅读指导不够,方法不当。会写读后感的学生不足8%,坚持复述文章内容的仅占5%。
孩子们每天愿花大量的时间看电视、上网、打游戏,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这是我们现在教育的危机。对许多孩子来说,阅读是一个缓慢、困难的过程。因此,我们教师应肩负一个重要的责任──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群文阅读教学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脱颖而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型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从而让课外阅读有目的性地挤进课堂。
三、实施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增加阅读量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多读书、多积累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语文课程标准(2015年版)》在“课程目标”中规定,第三学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师仍然比较重视语文教材中课文阅读的教学。以小学语文12册教材、每册教材平均30篇课文、每篇课文平均500字计算,阅读总量只有15万字左右,这样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有目的性地扩展学生的阅读量。在群文阅读教学,教师每堂课都要引导学生读五篇左右的文章,这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不仅完成了新课标中阅读量,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提高阅读能力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每天都会产生许多新知识。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必须学会快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2015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提出,第三学段学生默读一般课外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篇500字左右的精读课文要教两课时,略读课文要教一课时,教师慢慢教,学生慢慢读,这种单一的阅读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而当他们还想满足自己在某一方面知识上的需求时,便会主动地去阅读相关文章,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满足,这样一来,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三)培养思考能力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并不重视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一直都采用单篇来进行教学,这样一来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就收到了阻碍。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不仅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多篇不同作家、体裁、内容的文章阅读中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就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四、小学高段课外阅读中有效实施群文阅读的策略探索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师对阅读教学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已被许多老师所采用。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对群文阅读理解不够透彻,从而导致了教学目标不清晰、课堂秩序混乱等现象,这些都不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想使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我们不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群文阅读教学和其他的阅读教学不一样,它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几篇不同文章的学习来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因为群文阅读打破了原来的一节课一篇文章的局限,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从而影响教学进程。为此,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首先,教师在让学生预习的时候要告诉学生预习的是哪几篇文章,让学生再搜集其他的相关资料,并且让家长签字。其次,为了避免在上课的过程中出现“教师往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给学生解释生字词语”这种情况,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查找不理解的字词。最后,要“读进去”──细读、深思,发现问题,提出疑点。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文章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文章的选择。“群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怎样把文章放在一起,有何意图。选怎样的文章组成“群”,无疑考验着教师的阅读视野、品味与阅读教育理念。所以教师在选择时,首先一定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还要注意所选文章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此外,还要注意文章的选择应根据师生实际,从预设的教学中心目标、文章要素、作者等方面,多角度地进行科学搭配,注重层次与整体效果,使文章的选择更趋合理,方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组织课堂,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提高阅读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所以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如在学习《妈妈的呼唤》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之前学过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爬山》这两篇文章,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仔细比较这三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则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指导,在激发学生阅读思维的同时,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群文阅读教学打破了原来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地进行阅读变为喜欢阅读,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群文阅读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课内外阅读的无缝链接,促进了《语文课标》中提出的各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的软着陆。
关键词:群文阅读;课外阅读现状;群文阅读教学意义;策略
一、群文阅读是什么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几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所谓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教学既是对阅读教学内容的突破,也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创新。
二、小学高段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
课外阅读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说:“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但据我对鸿鹤小学五(2)班39名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因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实际情况令我担忧:
(一)阅读氛围较为淡薄,部分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20%的学生表示,“只要老师没有布置阅读的回家作业,那么就不会去主动阅读课外书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越到高年级,学生主动提出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越不高。
(二)阅读内容较为单一,阅读时间显得不足。3%的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为0,坚持每天课外阅读40分钟以上的学生只占30%左右。
(三)学生阅读内容面狭窄。在内容选择上,学生阅读选择的主要类型是学习辅导(其中主要是作文)类、童话故事类和漫画卡通类书籍,其它类型的课外书籍比如经典名著以及一些有关历史、人文、地理等方面的书籍,即使非常适合学生阅读,他们也不会主动选择来读。
(四)阅读指导不够,方法不当。会写读后感的学生不足8%,坚持复述文章内容的仅占5%。
孩子们每天愿花大量的时间看电视、上网、打游戏,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这是我们现在教育的危机。对许多孩子来说,阅读是一个缓慢、困难的过程。因此,我们教师应肩负一个重要的责任──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群文阅读教学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脱颖而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型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从而让课外阅读有目的性地挤进课堂。
三、实施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增加阅读量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多读书、多积累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语文课程标准(2015年版)》在“课程目标”中规定,第三学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师仍然比较重视语文教材中课文阅读的教学。以小学语文12册教材、每册教材平均30篇课文、每篇课文平均500字计算,阅读总量只有15万字左右,这样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有目的性地扩展学生的阅读量。在群文阅读教学,教师每堂课都要引导学生读五篇左右的文章,这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不仅完成了新课标中阅读量,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提高阅读能力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每天都会产生许多新知识。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必须学会快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2015年版)》在“课程目标”中提出,第三学段学生默读一般课外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篇500字左右的精读课文要教两课时,略读课文要教一课时,教师慢慢教,学生慢慢读,这种单一的阅读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而当他们还想满足自己在某一方面知识上的需求时,便会主动地去阅读相关文章,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满足,这样一来,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三)培养思考能力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并不重视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一直都采用单篇来进行教学,这样一来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就收到了阻碍。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不仅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多篇不同作家、体裁、内容的文章阅读中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就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四、小学高段课外阅读中有效实施群文阅读的策略探索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师对阅读教学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已被许多老师所采用。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对群文阅读理解不够透彻,从而导致了教学目标不清晰、课堂秩序混乱等现象,这些都不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想使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我们不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群文阅读教学和其他的阅读教学不一样,它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几篇不同文章的学习来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因为群文阅读打破了原来的一节课一篇文章的局限,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从而影响教学进程。为此,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首先,教师在让学生预习的时候要告诉学生预习的是哪几篇文章,让学生再搜集其他的相关资料,并且让家长签字。其次,为了避免在上课的过程中出现“教师往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给学生解释生字词语”这种情况,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查找不理解的字词。最后,要“读进去”──细读、深思,发现问题,提出疑点。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文章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文章的选择。“群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怎样把文章放在一起,有何意图。选怎样的文章组成“群”,无疑考验着教师的阅读视野、品味与阅读教育理念。所以教师在选择时,首先一定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还要注意所选文章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此外,还要注意文章的选择应根据师生实际,从预设的教学中心目标、文章要素、作者等方面,多角度地进行科学搭配,注重层次与整体效果,使文章的选择更趋合理,方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组织课堂,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提高阅读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所以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如在学习《妈妈的呼唤》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之前学过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爬山》这两篇文章,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仔细比较这三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则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指导,在激发学生阅读思维的同时,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群文阅读教学打破了原来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地进行阅读变为喜欢阅读,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群文阅读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课内外阅读的无缝链接,促进了《语文课标》中提出的各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的软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