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方法
【作者】 孙晓霞
【机构】 (新疆沙湾县第一小学)
【正文】摘 要:古诗是祖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教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古诗;教学
古诗是祖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呢?
一、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产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才会去主动学习、主动质疑、主动探究。因此,我首先从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入手。
1.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等优点,因此,在教学中,我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中,以此来提高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咏鹅》这首诗歌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鹅的声音,让孩子们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再让学生们看看关于鹅的一些视频资料,当孩子们看到屏幕上一只只神气,可爱的大白鹅时,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此时,学生们还保留有对鹅的深刻印象,趁机教学,学生们学起来津津有味,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对于有一定古诗基础的学生来说,可以采用提问式归类教学?
现在的儿童,在幼儿园时已经接触了部分诗歌,同时,每册语文教材中,都会安排有几首诗歌学习。而低年级的孩子爱表现,喜欢被老师表扬。针对这种情况,在学习某些诗歌时,我会采取提问式的方法导入新课。如在教学《泊船瓜洲》时,我首先提问孩子:“你都知道哪些与月亮有关的诗歌?”孩子们争相发言,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时,我趁机导入:“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首与月亮有关的古诗《古朗月行》,”有了归类的要求,孩子们学起来也比较认真。
二、采用多种方式,熟读诗歌
小学语文的古诗,语言十分简洁、精美,这也是古诗最大的特点之一。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是最能表现语言美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提高古诗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古诗诗句不同于白话文,对于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低年级学生来说,会逐渐对读诗失去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如自由读,小组赛读,同桌互读,拍手读等方式,调动学生读诗的积极性。初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明晓句读,读连贯,读流利。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扫清语言上得障碍,特别是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读音,如《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an”而不读“jian”。然后进入熟读阶段,指导学生多读,关键的地方要反复地读。在反复的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
三、创设意境,加深理解
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所以,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欣赏意境不能搞得抽象,要照顾小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意境。
(1)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进入意境。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采用“起兴点拨法”,新课一开始,就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瀑布产生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瀑布的诗境,引出李白的诗。
(2)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
要注意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感情色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如“香炉”就一语双关,既指山峰,又暗喻天上的香炉,表示山极高。“紫烟”看起来简单,但探究其因果,又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分析。我主要用以下几种赏析诗的语言:
咀嚼字词,理解意境。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让学生理解“生”的本义是“产生”,而在此诗句中“生”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进一步追问: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是香炉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并升起”。让学生展开想象:从“生”字你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学生欣赏诗的意境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诗的意境去进行理解。“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了,没有了,如果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从而看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
根据诗句想象意境。在教学“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句时,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瀑布飞泻而下是怎样一幅画面,再引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从而更好的理解诗句的意境。
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反复推敲字词,既培养了小学生诸多语文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美之所在。
(3)启发想象,入境悟情。
诗重想象。古诗词教学中要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共鸣和移情,引导他们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人境悟情。情要靠“象”去显。贯通生活与诗句的问题,激活了学生言语活动的创造性,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有情有趣,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始终在文本语言的内部快乐进行。
例如在教两首春天的诗——《春晓》和《村居》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描述诗意,学生闭眼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后,再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草长莺飞二月天”的勃勃生机时,启发学生想:“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再现能力、想象能力,又帮助学生弄懂了诗意,感受古诗意境之美。
因此,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较快的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这样做,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又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把握好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科学的方法,或诵读,或感悟,让古典文学的精华,从学生口中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让他们的生命因古诗而充满灵秀!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古诗词的学习,提高语文!
参考文献:
[1]涂培源《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教育评论》?2001年第2期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语文;古诗;教学
古诗是祖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呢?
一、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产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才会去主动学习、主动质疑、主动探究。因此,我首先从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入手。
1.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等优点,因此,在教学中,我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中,以此来提高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咏鹅》这首诗歌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鹅的声音,让孩子们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再让学生们看看关于鹅的一些视频资料,当孩子们看到屏幕上一只只神气,可爱的大白鹅时,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此时,学生们还保留有对鹅的深刻印象,趁机教学,学生们学起来津津有味,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对于有一定古诗基础的学生来说,可以采用提问式归类教学?
现在的儿童,在幼儿园时已经接触了部分诗歌,同时,每册语文教材中,都会安排有几首诗歌学习。而低年级的孩子爱表现,喜欢被老师表扬。针对这种情况,在学习某些诗歌时,我会采取提问式的方法导入新课。如在教学《泊船瓜洲》时,我首先提问孩子:“你都知道哪些与月亮有关的诗歌?”孩子们争相发言,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时,我趁机导入:“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首与月亮有关的古诗《古朗月行》,”有了归类的要求,孩子们学起来也比较认真。
二、采用多种方式,熟读诗歌
小学语文的古诗,语言十分简洁、精美,这也是古诗最大的特点之一。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是最能表现语言美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提高古诗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古诗诗句不同于白话文,对于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低年级学生来说,会逐渐对读诗失去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如自由读,小组赛读,同桌互读,拍手读等方式,调动学生读诗的积极性。初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明晓句读,读连贯,读流利。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扫清语言上得障碍,特别是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读音,如《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an”而不读“jian”。然后进入熟读阶段,指导学生多读,关键的地方要反复地读。在反复的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
三、创设意境,加深理解
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所以,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欣赏意境不能搞得抽象,要照顾小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意境。
(1)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进入意境。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采用“起兴点拨法”,新课一开始,就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瀑布产生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瀑布的诗境,引出李白的诗。
(2)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
要注意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感情色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如“香炉”就一语双关,既指山峰,又暗喻天上的香炉,表示山极高。“紫烟”看起来简单,但探究其因果,又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分析。我主要用以下几种赏析诗的语言:
咀嚼字词,理解意境。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让学生理解“生”的本义是“产生”,而在此诗句中“生”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进一步追问: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是香炉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并升起”。让学生展开想象:从“生”字你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学生欣赏诗的意境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诗的意境去进行理解。“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了,没有了,如果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从而看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
根据诗句想象意境。在教学“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句时,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瀑布飞泻而下是怎样一幅画面,再引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从而更好的理解诗句的意境。
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反复推敲字词,既培养了小学生诸多语文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美之所在。
(3)启发想象,入境悟情。
诗重想象。古诗词教学中要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共鸣和移情,引导他们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人境悟情。情要靠“象”去显。贯通生活与诗句的问题,激活了学生言语活动的创造性,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有情有趣,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始终在文本语言的内部快乐进行。
例如在教两首春天的诗——《春晓》和《村居》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描述诗意,学生闭眼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后,再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草长莺飞二月天”的勃勃生机时,启发学生想:“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再现能力、想象能力,又帮助学生弄懂了诗意,感受古诗意境之美。
因此,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较快的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这样做,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又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把握好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科学的方法,或诵读,或感悟,让古典文学的精华,从学生口中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让他们的生命因古诗而充满灵秀!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古诗词的学习,提高语文!
参考文献:
[1]涂培源《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教育评论》?2001年第2期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