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尝试
【作者】 岑东勇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隆林中学)
【正文】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做好语文知识的教学,还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有效的渗透法制教育,通过利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遵法、守法,使学生成为我国法制社会的忠诚维护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针对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研究,现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由于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在不断的攀升,作为高中教育任何一个学科,都有义务做好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使学生树立起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规范自身的行为,进而成为一个遵法、守法的祖国栋梁之材。因此,语文作为高中教学的一大主科,语文教师应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有效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法制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1.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原则分析
1.1趣味性原则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坚持趣味性原则。所谓的趣味性主要就是指法制教育内容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如果教师单纯的采用法律条款对学生进行教育,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也无法实现最佳的法制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生活趣事、个人案例等增强法制教育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够保证良好的法制教育效果,
1.2渗透性原则
由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语文知识的教学中,而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应该本着渗透的原则,当教学中涉及到相关的法律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但是,教学的大方向不可变,这样才能够分清教学的主次,才能够确保语文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做好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
1.3目的性原则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渗透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的。由于语文这门学科属于人文学科,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而人文素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法制素养,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法制素养,才能够在学习中和生活中尊重法律,遵守法律,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也才能够实现其长远的发展。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学生法制素养的提高,确保学生稳定的发展。
2.高中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渗透的方法分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应用一定的策略及方法做好法制教育的渗透工作,下面针对于具体的渗透方法进行详细的探讨。
2.1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渗透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会涉及到一定的法制教育内容,教师可以对语文教材中法制教育内容进行有效的挖掘。由于法制教育内容较多,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法制教育。例如,当学习相关的采伐树木的语文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使学生们进一步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懂得破坏环境和自然资源不仅要承担法律责任。在学习到有关于《孔雀东南飞》相关知识的时候,学生对焦仲卿和刘兰芝的遭遇印象最深刻,老师在讲到焦母迫使儿子焦仲卿休妻,刘兄逼迫胞妹刘兰芝改嫁的相关内容的时候,可以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焦母和刘兄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底线,婚姻和人身合法权利是自由平等的,过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思想在今天新时代已经不能适用,在教育学生懂得这些基本的法律常识的同时,也通过学生把这些新的观念传播到边远的壮乡苗寨,极大促进移风易俗和提高人民的法制观念。
2.2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法律教育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语文实践活动进行法律教育的渗透,通过利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受到教育,以实现学生的良好发展。例如,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教师将演讲与辩论的主题设定为关于法制相关方面的知识,学生在演讲及辩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够提高自身的法制意识。教师可以组织一场“青少年如何自我保护”的演讲比赛,使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能够对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进行一次系统化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2.3在写作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有计划的渗透法制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将本次写作的主题设定为“食品安全问题”,由于市场上的商品鱼龙混杂,很多食品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而很多的不法商家为了谋取利益,对食品造假、添加有毒物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内容作为写作的根据,针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写一篇作文,在此过程中,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使学生提高了法律意识,当生活中遇到食品安全或者是食品造假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确保学生的良好发展。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法制教育的途径。
3.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好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使学生一方面能够掌握全面的语文知识,另外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法制认识,使学生了解遵法和守法的重要性,进而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立昀。让法制教育渗入数学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5(01):190-191
[2]张元亮。法制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文教资料。 2013,02(32):140-141
[3]岳亚丽。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J].才智。2014,04(13):354-355
[4]肖建国。法制教育的改善和优化——中小学依法治校专题研究之五[J].思想·理论·教育。2013,15(Z1):158-159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由于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在不断的攀升,作为高中教育任何一个学科,都有义务做好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使学生树立起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规范自身的行为,进而成为一个遵法、守法的祖国栋梁之材。因此,语文作为高中教学的一大主科,语文教师应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有效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法制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1.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原则分析
1.1趣味性原则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坚持趣味性原则。所谓的趣味性主要就是指法制教育内容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如果教师单纯的采用法律条款对学生进行教育,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也无法实现最佳的法制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生活趣事、个人案例等增强法制教育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够保证良好的法制教育效果,
1.2渗透性原则
由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语文知识的教学中,而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应该本着渗透的原则,当教学中涉及到相关的法律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但是,教学的大方向不可变,这样才能够分清教学的主次,才能够确保语文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做好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
1.3目的性原则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渗透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的。由于语文这门学科属于人文学科,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而人文素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法制素养,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法制素养,才能够在学习中和生活中尊重法律,遵守法律,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也才能够实现其长远的发展。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学生法制素养的提高,确保学生稳定的发展。
2.高中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渗透的方法分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应用一定的策略及方法做好法制教育的渗透工作,下面针对于具体的渗透方法进行详细的探讨。
2.1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渗透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会涉及到一定的法制教育内容,教师可以对语文教材中法制教育内容进行有效的挖掘。由于法制教育内容较多,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法制教育。例如,当学习相关的采伐树木的语文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使学生们进一步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懂得破坏环境和自然资源不仅要承担法律责任。在学习到有关于《孔雀东南飞》相关知识的时候,学生对焦仲卿和刘兰芝的遭遇印象最深刻,老师在讲到焦母迫使儿子焦仲卿休妻,刘兄逼迫胞妹刘兰芝改嫁的相关内容的时候,可以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焦母和刘兄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底线,婚姻和人身合法权利是自由平等的,过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思想在今天新时代已经不能适用,在教育学生懂得这些基本的法律常识的同时,也通过学生把这些新的观念传播到边远的壮乡苗寨,极大促进移风易俗和提高人民的法制观念。
2.2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法律教育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语文实践活动进行法律教育的渗透,通过利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受到教育,以实现学生的良好发展。例如,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教师将演讲与辩论的主题设定为关于法制相关方面的知识,学生在演讲及辩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够提高自身的法制意识。教师可以组织一场“青少年如何自我保护”的演讲比赛,使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能够对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进行一次系统化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2.3在写作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有计划的渗透法制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将本次写作的主题设定为“食品安全问题”,由于市场上的商品鱼龙混杂,很多食品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而很多的不法商家为了谋取利益,对食品造假、添加有毒物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内容作为写作的根据,针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写一篇作文,在此过程中,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使学生提高了法律意识,当生活中遇到食品安全或者是食品造假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确保学生的良好发展。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法制教育的途径。
3.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好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使学生一方面能够掌握全面的语文知识,另外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法制认识,使学生了解遵法和守法的重要性,进而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立昀。让法制教育渗入数学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5(01):190-191
[2]张元亮。法制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文教资料。 2013,02(32):140-141
[3]岳亚丽。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J].才智。2014,04(13):354-355
[4]肖建国。法制教育的改善和优化——中小学依法治校专题研究之五[J].思想·理论·教育。2013,15(Z1):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