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的识字教学
【作者】 黄文胜
【机构】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朔良镇百敏教学点)
【正文】摘 要:识字教学,是学生启蒙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打下基础。然而社会进步,科技进步,电子智能打字几乎代替手写,传统识字教学受到挑战,识字教学思维模式必需适应当今社会生活而发生变化。
关键词: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识字教学
语文是社会思想的交流工具,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我们的识字教学要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又要为当今社会的需求服务,这样的识字教学才有活力和效率。当今社会,电子智能技术运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手机电脑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电子智能代替了手写。同时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孩子无人看管,整天玩手机,不愿意练习写字、读字。农村小学的写字教学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进行,因而,我们识字教学只能顺应电子智能技术的时代。那么怎么借助电子智能技术进行写字教学,怎么把识字教学直接服务于社会生活的问题,现在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借助电子技能培养学生识字兴趣
兴趣是调动儿童的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兴趣,能够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和效率。每位教育工作者进行课题研究时,都想办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正确的。手机广泛的流行时代,对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识字兴趣,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们要充分借助手机的笔画键盘和手写板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这样儿童找到他们生活最需要的东西,而不是我们大人需要灌输给儿童的东西,因而效果显著。
(一)利用手机笔画键盘来帮助写字教学
让手机成为写字教学的工具,这看起来好像是不可能的,其实不是,完全是“生活即教育”理念的一个实践尝试。手机是我们生活的不可缺的一部,杜威说过“社会生活是一切教学训练和儿童成长的基础?”,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生活儿童感兴趣的工具作基础,引导儿童对写字的兴趣。只要我们能够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去引导学生,利用手机做媒介培养学生写字兴趣,不仅可能,而且效果良好。
农村小学低级学生,他们的汉语拼音能力有限,在使用手机时,打一两个字也翻来翻去。想要在手机上打字,这就是小学生们的冲动或初始的兴趣,为满足这个冲动,就给写字教学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素材和契机。下面是我的操作:
首先是手把手的传统教学,从横画“一”开始教,名称叫“横画”,写法是从左边下笔,平写,用力均匀的拉到右边。接着是学生自己练,老师巡查,对写不够好的,握住他们手来写。这样按“汉字笔画表”教到竖勾“亅”,也就是表里第十一笔画,大部分学生都觉得不耐烦了。此时,我们可以看准时机转换到借助电子智能教学。
其次我们把手机或平板机发给学生。学生怠倦不耐烦的时候,给他们最爱的生活用器,他们十分高兴,我们就利用这点帮助写字教学。老师明确告诉学生,认识笔画就可以帮助在手机上打字。顺势教他们打开“笔画键盘”,打字光标“丨”的闪光要放到浏览界面的搜索方框,然后就可以打字了。比如输入“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我们可以叫叫学生来围坐一圈,手里拿手机,中间放一张“汉字笔画图表”,教他们“大”在笔画键盘里打字,先点“一”,表中对应是第二画名称,叫“横”,接着点撇“丿”,最后点点画“、”,就这样“大”字出来了。学生多觉得神奇,要求再示范一次,其实是学生的好奇心被激活了,好奇心是兴趣的开端。接着下来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汉字笔画图表”,慢慢点,慢慢练,到学生在最难处才点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耗时二十多分钟,勉强把“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打进方格里。这时他们对着搜素方框一点,“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图案出现在手机屏幕,他们为自己的劳动成果欢呼。此时可以布置作业,给他们对照汉字笔画表,练一些简单的字,先在作业本手工写,再在手机上练打字。经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一个星期过去了,学生们依然热情不减,而汉字笔画表已经烂熟于心,简单的字,手写或用笔画键盘打字都比较熟练。
(二)借助电子智能,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掌握汉语拼音
语文识字教学,仰赖于汉语拼音,拼音可以让我们读准字音,想到字形,联想字义。但汉语拼音教学并不容易,我们发现学生背熟汉语拼音的声母表和韵母表,然后给她拼写“yáng羊”,她并不能马上拼出,而是按表中的顺序背,直到遇上“y和ang”;声调也是慢慢数手指,才能标上,这是儿童的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的结果。壮族聚集的地区的小学生,壮话发音的干扰,他们想给一个汉字正确标上拼音,比汉族地区更困难。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助电子智能。
现代社会生活,电脑、手机等电子智能流行,农村小学生也经常能接触,就是利用电脑键盘或手机拼音键来教汉语拼音。可以把汉语拼音字母表化整为零,化整体的繁杂为个体简单形象来记,小学生易掌握。我们可以用以下做法:
第一步,让学生背汉语拼音表,学生很乐意背,因为小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兴趣。一个星期学生就把“汉语拼音字母表”背得烂熟了。
第二步,把单个拼音从表中抽出,对单个字母个识记。比如把“ao”“an”、“eng”、“z”、“ch”等抽出来,然后不给学生看拼音表。结果发现,他们只能把拼音表慢慢背,慢慢数手指,慢慢回忆,才读得出来,但这样做了两三次,学生记得特别牢。因为儿童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很弱,拼音间的关系他们无法联系起来,当把拼音表的“块状”打破,多次捡起“碎片”,他们重复记单个字母后,他们就分辨得很快。但农村小学生多为留守儿童,看管他们多是讲壮话的老人,让老人帮拆分拼音表成为作业,这不现实,光靠老师工作量又太繁重。
第三步、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电脑键盘或手机拼音键盘的打字功能来教学,这样让学生在使用中给自己布置“作业”自己完成,教学效率就可以提高了。刚开始拿来汉语拼音表和一台电脑,教学生声母表中的“b“对应键盘中的”B”键,依次类推,对照着声母表点完。当教到韵母表时有好多都是几个字母组合,也同样可以在键盘上找到它们的组合。比如“ang”就教学生点了“A“N“”G”键,就可以组合成“ang”,同样的方法教下去,所有的声母、韵母均可以在键盘中找到。学生练了一个星期左右,就会熟悉拼音表和键盘字母的对应键。接着教学生用拼音键盘打字了,先从简单的字开始,如“一,yi”、“马,ma”、“人,ren”等开始,键盘中的组合“一”是“Y“、”I”键;“马”是“M”“A”键;“人”是“R”“E”“N”键,这样目的是给学生找到拼音表和键盘键的对应。经过两个周的训练,学生不用从头到尾的背诵拼音表,对着单个的声母韵母就可以认得读准。这一步成功的原因,就是让学生自己从拼音表中抽出自己所需的字母,他们能自己亲手做,练的字都是自己所需要的,杜威说过“儿童的需要是学习训练的基础”。同时,由整体记忆就变成“重点的记忆”,学生可以直接使用,直接有用的东西,自然会激起他们的兴趣。所以这步在认读汉语拼音中,是很有效的。
二、利用留守儿童的生活现实激发学生的识字
(一)利用他们想恋父母的心理,把他们想对父母说的话编成识字校本教材。
课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设定的,学生练久了也变得烦腻了或落入惯性思维,写字兴趣会衰减。要提高学生的写字练字热情和加深熟练程度,我们还要编写校本写字教材。编写校本写字教材时,我们要走到学生中间,深入学生的生活,也就是走到班里一个一个的问学生,今天他要对父母讲什么。我们把学生要说的心里话记录写来,回到办公室马上录入电脑,打印成本周的写字教材。这么做的原因是,农村小学的小孩,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或寄宿生,这样的话题击中学生的心鼓,很快的得到共鸣。学生有的说“妈妈,你身体好吗?”,有的说“妈妈,我感冒了”,有的说“爸爸,你种的南瓜长大了”,有的说“爸爸,春节回来时,记得给我带来玩具”等等,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话语都是来源于学生的内心冲动,是他们的生活需求,让他们练这些字,他们有兴趣,因而长久不衰,进而能提高写字教学效率。
(二)利用儿童热爱大自然的天性进行识字教学。
农村小学生热爱大自然,他们的活动常有追蜻蜓、喂蚂蚁、摘树叶、吹树叶等。当小孩子们喂蚂蚁时,老师可以就跟他们一起喂,等到他们喂蚂蚁热情有点下降时,就把他们引向写“蚂蚁”这两字。学生兴趣就不知不觉的来了,有的当场写,老师可以观察他们写的笔顺笔画,指导他们;有的半信半疑,找课本来核对,老师就跟他们一起看,让他们有得到重视的感觉,从而培养学生的探讨能力。写对的同学,就发表他们记得的秘诀,在介绍成功的经验时,好多学生都会发表同样的意见,就是认为“蚂蚁”是“虫”类,所以“虫”在前面。这时老师可以提醒他们,那字的后一部分呢?他们也认得“马”、“义”,但没有发现右边是字读音。老师就借势利导,引出形声字的感念。最后布置作业,让学生抄写身边已经懂得的事物名称了。因为周围事物的名称,在课本或校本教材大多都有,学生作业完成的较好。这样一节写字教学课,在玩耍中完成,顺应小学生心理特点,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总之,农村小学的识字教学,不要一味灌输、强练,而是应该从学生生活情趣中去发现和研究,进而让学生熟悉、掌握认字、写字技巧,最后学会运用字词。在“生活即教育”、“活动论”理论下,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念,是最好的引导素材,是他们对知识求知的心理冲动,进而发展为兴趣,最后铭刻于心。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的识字教学,这些理论的指导,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学校与社会 明日之学校》第二讲,第41页,人民教育出版社
[2]参考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人民教育出版社
[3]【美】 多伊奇 《解决冲突》、《应用社会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4]《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识字教学
语文是社会思想的交流工具,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我们的识字教学要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又要为当今社会的需求服务,这样的识字教学才有活力和效率。当今社会,电子智能技术运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手机电脑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电子智能代替了手写。同时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孩子无人看管,整天玩手机,不愿意练习写字、读字。农村小学的写字教学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进行,因而,我们识字教学只能顺应电子智能技术的时代。那么怎么借助电子智能技术进行写字教学,怎么把识字教学直接服务于社会生活的问题,现在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借助电子技能培养学生识字兴趣
兴趣是调动儿童的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兴趣,能够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和效率。每位教育工作者进行课题研究时,都想办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正确的。手机广泛的流行时代,对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识字兴趣,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们要充分借助手机的笔画键盘和手写板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这样儿童找到他们生活最需要的东西,而不是我们大人需要灌输给儿童的东西,因而效果显著。
(一)利用手机笔画键盘来帮助写字教学
让手机成为写字教学的工具,这看起来好像是不可能的,其实不是,完全是“生活即教育”理念的一个实践尝试。手机是我们生活的不可缺的一部,杜威说过“社会生活是一切教学训练和儿童成长的基础?”,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生活儿童感兴趣的工具作基础,引导儿童对写字的兴趣。只要我们能够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去引导学生,利用手机做媒介培养学生写字兴趣,不仅可能,而且效果良好。
农村小学低级学生,他们的汉语拼音能力有限,在使用手机时,打一两个字也翻来翻去。想要在手机上打字,这就是小学生们的冲动或初始的兴趣,为满足这个冲动,就给写字教学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素材和契机。下面是我的操作:
首先是手把手的传统教学,从横画“一”开始教,名称叫“横画”,写法是从左边下笔,平写,用力均匀的拉到右边。接着是学生自己练,老师巡查,对写不够好的,握住他们手来写。这样按“汉字笔画表”教到竖勾“亅”,也就是表里第十一笔画,大部分学生都觉得不耐烦了。此时,我们可以看准时机转换到借助电子智能教学。
其次我们把手机或平板机发给学生。学生怠倦不耐烦的时候,给他们最爱的生活用器,他们十分高兴,我们就利用这点帮助写字教学。老师明确告诉学生,认识笔画就可以帮助在手机上打字。顺势教他们打开“笔画键盘”,打字光标“丨”的闪光要放到浏览界面的搜索方框,然后就可以打字了。比如输入“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我们可以叫叫学生来围坐一圈,手里拿手机,中间放一张“汉字笔画图表”,教他们“大”在笔画键盘里打字,先点“一”,表中对应是第二画名称,叫“横”,接着点撇“丿”,最后点点画“、”,就这样“大”字出来了。学生多觉得神奇,要求再示范一次,其实是学生的好奇心被激活了,好奇心是兴趣的开端。接着下来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汉字笔画图表”,慢慢点,慢慢练,到学生在最难处才点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耗时二十多分钟,勉强把“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打进方格里。这时他们对着搜素方框一点,“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图案出现在手机屏幕,他们为自己的劳动成果欢呼。此时可以布置作业,给他们对照汉字笔画表,练一些简单的字,先在作业本手工写,再在手机上练打字。经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一个星期过去了,学生们依然热情不减,而汉字笔画表已经烂熟于心,简单的字,手写或用笔画键盘打字都比较熟练。
(二)借助电子智能,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掌握汉语拼音
语文识字教学,仰赖于汉语拼音,拼音可以让我们读准字音,想到字形,联想字义。但汉语拼音教学并不容易,我们发现学生背熟汉语拼音的声母表和韵母表,然后给她拼写“yáng羊”,她并不能马上拼出,而是按表中的顺序背,直到遇上“y和ang”;声调也是慢慢数手指,才能标上,这是儿童的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的结果。壮族聚集的地区的小学生,壮话发音的干扰,他们想给一个汉字正确标上拼音,比汉族地区更困难。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助电子智能。
现代社会生活,电脑、手机等电子智能流行,农村小学生也经常能接触,就是利用电脑键盘或手机拼音键来教汉语拼音。可以把汉语拼音字母表化整为零,化整体的繁杂为个体简单形象来记,小学生易掌握。我们可以用以下做法:
第一步,让学生背汉语拼音表,学生很乐意背,因为小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兴趣。一个星期学生就把“汉语拼音字母表”背得烂熟了。
第二步,把单个拼音从表中抽出,对单个字母个识记。比如把“ao”“an”、“eng”、“z”、“ch”等抽出来,然后不给学生看拼音表。结果发现,他们只能把拼音表慢慢背,慢慢数手指,慢慢回忆,才读得出来,但这样做了两三次,学生记得特别牢。因为儿童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很弱,拼音间的关系他们无法联系起来,当把拼音表的“块状”打破,多次捡起“碎片”,他们重复记单个字母后,他们就分辨得很快。但农村小学生多为留守儿童,看管他们多是讲壮话的老人,让老人帮拆分拼音表成为作业,这不现实,光靠老师工作量又太繁重。
第三步、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电脑键盘或手机拼音键盘的打字功能来教学,这样让学生在使用中给自己布置“作业”自己完成,教学效率就可以提高了。刚开始拿来汉语拼音表和一台电脑,教学生声母表中的“b“对应键盘中的”B”键,依次类推,对照着声母表点完。当教到韵母表时有好多都是几个字母组合,也同样可以在键盘上找到它们的组合。比如“ang”就教学生点了“A“N“”G”键,就可以组合成“ang”,同样的方法教下去,所有的声母、韵母均可以在键盘中找到。学生练了一个星期左右,就会熟悉拼音表和键盘字母的对应键。接着教学生用拼音键盘打字了,先从简单的字开始,如“一,yi”、“马,ma”、“人,ren”等开始,键盘中的组合“一”是“Y“、”I”键;“马”是“M”“A”键;“人”是“R”“E”“N”键,这样目的是给学生找到拼音表和键盘键的对应。经过两个周的训练,学生不用从头到尾的背诵拼音表,对着单个的声母韵母就可以认得读准。这一步成功的原因,就是让学生自己从拼音表中抽出自己所需的字母,他们能自己亲手做,练的字都是自己所需要的,杜威说过“儿童的需要是学习训练的基础”。同时,由整体记忆就变成“重点的记忆”,学生可以直接使用,直接有用的东西,自然会激起他们的兴趣。所以这步在认读汉语拼音中,是很有效的。
二、利用留守儿童的生活现实激发学生的识字
(一)利用他们想恋父母的心理,把他们想对父母说的话编成识字校本教材。
课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设定的,学生练久了也变得烦腻了或落入惯性思维,写字兴趣会衰减。要提高学生的写字练字热情和加深熟练程度,我们还要编写校本写字教材。编写校本写字教材时,我们要走到学生中间,深入学生的生活,也就是走到班里一个一个的问学生,今天他要对父母讲什么。我们把学生要说的心里话记录写来,回到办公室马上录入电脑,打印成本周的写字教材。这么做的原因是,农村小学的小孩,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或寄宿生,这样的话题击中学生的心鼓,很快的得到共鸣。学生有的说“妈妈,你身体好吗?”,有的说“妈妈,我感冒了”,有的说“爸爸,你种的南瓜长大了”,有的说“爸爸,春节回来时,记得给我带来玩具”等等,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话语都是来源于学生的内心冲动,是他们的生活需求,让他们练这些字,他们有兴趣,因而长久不衰,进而能提高写字教学效率。
(二)利用儿童热爱大自然的天性进行识字教学。
农村小学生热爱大自然,他们的活动常有追蜻蜓、喂蚂蚁、摘树叶、吹树叶等。当小孩子们喂蚂蚁时,老师可以就跟他们一起喂,等到他们喂蚂蚁热情有点下降时,就把他们引向写“蚂蚁”这两字。学生兴趣就不知不觉的来了,有的当场写,老师可以观察他们写的笔顺笔画,指导他们;有的半信半疑,找课本来核对,老师就跟他们一起看,让他们有得到重视的感觉,从而培养学生的探讨能力。写对的同学,就发表他们记得的秘诀,在介绍成功的经验时,好多学生都会发表同样的意见,就是认为“蚂蚁”是“虫”类,所以“虫”在前面。这时老师可以提醒他们,那字的后一部分呢?他们也认得“马”、“义”,但没有发现右边是字读音。老师就借势利导,引出形声字的感念。最后布置作业,让学生抄写身边已经懂得的事物名称了。因为周围事物的名称,在课本或校本教材大多都有,学生作业完成的较好。这样一节写字教学课,在玩耍中完成,顺应小学生心理特点,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总之,农村小学的识字教学,不要一味灌输、强练,而是应该从学生生活情趣中去发现和研究,进而让学生熟悉、掌握认字、写字技巧,最后学会运用字词。在“生活即教育”、“活动论”理论下,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念,是最好的引导素材,是他们对知识求知的心理冲动,进而发展为兴趣,最后铭刻于心。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的识字教学,这些理论的指导,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学校与社会 明日之学校》第二讲,第41页,人民教育出版社
[2]参考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人民教育出版社
[3]【美】 多伊奇 《解决冲突》、《应用社会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4]《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