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让高中语文教学课堂讨论更有效
【作者】 刘春燕
【机构】 (新疆巴州和静高级中学)
【正文】摘 要:语文学习的很多内容都是开放性的,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显然让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在“量”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这样的学生是不会学习的学生,将来走入社会很难成为合格的人才。有效的课堂讨论,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散乱的知识系统化、模糊知识清晰化,从而锻炼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也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境遇中解脱出来。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讨论;针对性强;教师主导;灵活有效
课堂讨论是常见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之一,或者可以这样说,一节没有课堂讨论的课就不能称为一节完整的课。高中语文课堂讨论,越来越得到老师们的青睐。它确实是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与能力,发挥团队精神,而不是专注自我、目无旁人的闭门造车。所以课堂讨论的效果就显得分外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整个课堂的有效性。但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热热闹闹皆大欢喜的表面形式下掩藏的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无奈实质。而这样的情况显然是与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有效教学的理念相悖的,那么到底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的经验,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一、当前数学课堂讨论的现状
1、学生的参与度低
教师的过多参与干扰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学优生由于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在班级中有一定的“地位”,享有话语权,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但学困生由于成绩不好,觉得自己没有发言权,参与热情非常低。
2、讨论的选题价值过低
问题要具有探究性、可讨论性,才能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一些教师选择的题目局限于书本、远离学生生活,或者题目的难度不能适应大部分学生,题目过于简单,学生无须思考,直接查找课本就能得到答案,或题目过难,经过长时间思考也得不到相应的答案。
3、讨论分组不合理
讨论一般包括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和随机讨论三种情况。小组成员的组成结构是否合理,关系到讨论是否能够深入。教师一般采用前后左右4人分组,不能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等进行异质分组,成员分工不明确,以致课堂讨论成为部分优秀生的“单打独斗”。
4、部分学生游离于群体之外,好像讨论与他们无关
有时教师抛出问题,教室里热闹非凡,但存在着部分小组个别学生一直在发言,部分小组吵得不可开交,还有些同学不能控制自己,甚至还有个别学生跑到别的小组“看热闹”。
5、讨论评价过于注重结果
课堂评价的主角是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做一些点评,帮助学生揭开疑惑,对学生的付出予以肯定,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学习结果,而对学生讨论的思维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言语能力的提升关注不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降低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让高中语文教学课堂讨论有效的措施
1、要根据讨论内容的需要灵活分组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和《离骚》等文学作品,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字、词、句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去甚远。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两人为一组疏通诗或文章的大意,在沟通中把握内容,并相互交流心得,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寓教于乐,效果很好。而此时的小组中人员不可过多,因为课下注释比较详细,人多反而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知识的汲取,效果的达成。有些讨论需以四人至六人为一组,这样更能集思广益,加大冋题探讨和理解的深度。像一些深入理解文本、透彻把握文章精髓和主旨的问题,就不是两个学生可以解决的,就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相互启发,分工查找料,从而准确把握,达成共识。在课堂上为了学习日标的达成,
2、讨论的问题一定要紧扣文本内容的教学重点、难点
课堂讨论的问题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每一种文体要有针对性,不能千篇一律。如文言文教学重点讨论文言知识点,尤其是难理解的字、词、句。如《离骚》,由于战国距今时间久远,虽有注释,但许多字、词、句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去甚远。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加深对文意的理解,也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小说教学重在三要素、主题、题目及技巧的鉴,如鲁迅小说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为主为题,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用“祥林嫂”为题;揭露群众愚味的小说,为什么用“药”为题,而不用“华老栓”为题。
3、讨论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且难度适中
问题过于简单,无须思考,看书就能明白的以及没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是浪费时间;问题太难,无法理解,学生一头雾水,得不出答案的讨论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浪费课堂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教师备课时,要立足教学大纲,立足于文本,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认知水平,提出的问题最好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他们的兴趣所在,而且最好是小巧而又具体的问题,通过学生个体的思考,还或多或少存有一些困惑。
4、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式要在遵循规则的基础上更加灵活
可以同桌为一组,也可以全班按照行列分成几个组;定要分工明确,谁是主持人,谁是记录整理者,谁是学习成果展示者,每个组员都积极参加讨论,真正参与到合作探究学习中。同组间互相补充交流,达成共识,充分发挥合作探究的精神。讨论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这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比如可以采用问答式、对抗式、辩论式等,真正做到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自身具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外,还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组织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
5、教师要在讨论中发挥主导作用
有一部分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完问题后,只简单交代一句“同学们讨论吧”,而对任务分工、时间分配、讨论形式与结果等不做仟何要求。要么陶醉于学生的热闹,要么象征性地来回走动,静等这一环节的结束,讨论结束后象征性地问大家讨论结果如何,还有哪些问题;没有真正走入学生中间,看他们进行的是不是有效的讨论,听他们的困惑,以及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教师一定要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必要的指导、纠正、补充,以增强讨论的有效性。如,笔者在教《孔雀东南飞》时,也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焦母为何非休刘兰芝不可?小组展示讨论成果时,笔者善于引导、调控,带领学生深入思考,走出误区,达成共识。因此教师放手任由学生去讨论的做法是盲目的,久而久之,学生会倦息,降低学习效率。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指导,把学生理解不深刻、不正确的问题铃予补充、纠正与深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才能实现合作探究的真正意图。
6、讨论时间要更加科学合理
一节课四十五分钟,讨论问题不能过多地挤占其他环节的教学时间,使课堂难于驾驭。也不能出现讨论问题过少的现象,为讨论而讨论,追求形式上的完美,环节上的齐全。讨论的时间要视内容而定,不可千篇一律讨论五分钟,不看讨论的内容,不注重过程、结果。要注重课堂讨论的实质,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几个高质量的问题。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作为教师,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创新、大胆运用,就一定能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独特作用,不但使合作探究有效,更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指引学生的讨论交流,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促进他们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靳晓玮.谈如何让高中语文教学课堂讨论有效[J].科学导报,2016(02):358
[2]王怡.创设情景引领课堂一谈如何让高中语文教学课堂讨论有效[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05):22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讨论;针对性强;教师主导;灵活有效
课堂讨论是常见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之一,或者可以这样说,一节没有课堂讨论的课就不能称为一节完整的课。高中语文课堂讨论,越来越得到老师们的青睐。它确实是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与能力,发挥团队精神,而不是专注自我、目无旁人的闭门造车。所以课堂讨论的效果就显得分外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整个课堂的有效性。但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热热闹闹皆大欢喜的表面形式下掩藏的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无奈实质。而这样的情况显然是与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有效教学的理念相悖的,那么到底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的经验,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一、当前数学课堂讨论的现状
1、学生的参与度低
教师的过多参与干扰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学优生由于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在班级中有一定的“地位”,享有话语权,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但学困生由于成绩不好,觉得自己没有发言权,参与热情非常低。
2、讨论的选题价值过低
问题要具有探究性、可讨论性,才能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一些教师选择的题目局限于书本、远离学生生活,或者题目的难度不能适应大部分学生,题目过于简单,学生无须思考,直接查找课本就能得到答案,或题目过难,经过长时间思考也得不到相应的答案。
3、讨论分组不合理
讨论一般包括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和随机讨论三种情况。小组成员的组成结构是否合理,关系到讨论是否能够深入。教师一般采用前后左右4人分组,不能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等进行异质分组,成员分工不明确,以致课堂讨论成为部分优秀生的“单打独斗”。
4、部分学生游离于群体之外,好像讨论与他们无关
有时教师抛出问题,教室里热闹非凡,但存在着部分小组个别学生一直在发言,部分小组吵得不可开交,还有些同学不能控制自己,甚至还有个别学生跑到别的小组“看热闹”。
5、讨论评价过于注重结果
课堂评价的主角是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做一些点评,帮助学生揭开疑惑,对学生的付出予以肯定,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学习结果,而对学生讨论的思维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言语能力的提升关注不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降低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让高中语文教学课堂讨论有效的措施
1、要根据讨论内容的需要灵活分组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和《离骚》等文学作品,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字、词、句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去甚远。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两人为一组疏通诗或文章的大意,在沟通中把握内容,并相互交流心得,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寓教于乐,效果很好。而此时的小组中人员不可过多,因为课下注释比较详细,人多反而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知识的汲取,效果的达成。有些讨论需以四人至六人为一组,这样更能集思广益,加大冋题探讨和理解的深度。像一些深入理解文本、透彻把握文章精髓和主旨的问题,就不是两个学生可以解决的,就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相互启发,分工查找料,从而准确把握,达成共识。在课堂上为了学习日标的达成,
2、讨论的问题一定要紧扣文本内容的教学重点、难点
课堂讨论的问题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每一种文体要有针对性,不能千篇一律。如文言文教学重点讨论文言知识点,尤其是难理解的字、词、句。如《离骚》,由于战国距今时间久远,虽有注释,但许多字、词、句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去甚远。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加深对文意的理解,也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小说教学重在三要素、主题、题目及技巧的鉴,如鲁迅小说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为主为题,为什么以“祝福”为题,而不用“祥林嫂”为题;揭露群众愚味的小说,为什么用“药”为题,而不用“华老栓”为题。
3、讨论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且难度适中
问题过于简单,无须思考,看书就能明白的以及没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是浪费时间;问题太难,无法理解,学生一头雾水,得不出答案的讨论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浪费课堂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教师备课时,要立足教学大纲,立足于文本,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认知水平,提出的问题最好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他们的兴趣所在,而且最好是小巧而又具体的问题,通过学生个体的思考,还或多或少存有一些困惑。
4、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式要在遵循规则的基础上更加灵活
可以同桌为一组,也可以全班按照行列分成几个组;定要分工明确,谁是主持人,谁是记录整理者,谁是学习成果展示者,每个组员都积极参加讨论,真正参与到合作探究学习中。同组间互相补充交流,达成共识,充分发挥合作探究的精神。讨论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这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比如可以采用问答式、对抗式、辩论式等,真正做到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自身具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外,还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组织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
5、教师要在讨论中发挥主导作用
有一部分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完问题后,只简单交代一句“同学们讨论吧”,而对任务分工、时间分配、讨论形式与结果等不做仟何要求。要么陶醉于学生的热闹,要么象征性地来回走动,静等这一环节的结束,讨论结束后象征性地问大家讨论结果如何,还有哪些问题;没有真正走入学生中间,看他们进行的是不是有效的讨论,听他们的困惑,以及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教师一定要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必要的指导、纠正、补充,以增强讨论的有效性。如,笔者在教《孔雀东南飞》时,也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焦母为何非休刘兰芝不可?小组展示讨论成果时,笔者善于引导、调控,带领学生深入思考,走出误区,达成共识。因此教师放手任由学生去讨论的做法是盲目的,久而久之,学生会倦息,降低学习效率。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指导,把学生理解不深刻、不正确的问题铃予补充、纠正与深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才能实现合作探究的真正意图。
6、讨论时间要更加科学合理
一节课四十五分钟,讨论问题不能过多地挤占其他环节的教学时间,使课堂难于驾驭。也不能出现讨论问题过少的现象,为讨论而讨论,追求形式上的完美,环节上的齐全。讨论的时间要视内容而定,不可千篇一律讨论五分钟,不看讨论的内容,不注重过程、结果。要注重课堂讨论的实质,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几个高质量的问题。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作为教师,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创新、大胆运用,就一定能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独特作用,不但使合作探究有效,更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指引学生的讨论交流,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促进他们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靳晓玮.谈如何让高中语文教学课堂讨论有效[J].科学导报,2016(02):358
[2]王怡.创设情景引领课堂一谈如何让高中语文教学课堂讨论有效[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