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现途径

【作者】 孙军峰

【机构】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第二幼儿园)


【正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目前幼儿教学的发展趋势,是《3~6岁儿童发展指南》的要求。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以游戏为基础开展的课程教学,使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学到课程知识。它能够有效的延长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那么如何使幼儿园课程兴趣化、具体化、生动化呢?
  一、创设游戏环境,满足儿童心理
  要想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需要在不同的角度进行游戏渗透,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满足儿童的游戏心理。在开展游戏化课程之前,教师需要以满足儿童心理、实现教学目标为基点,协调教学场地、教学器材,从而建立更加恰当的游戏活动,让更多的幼儿参与其中。开始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教师适时的参与其中,如果发现幼儿之间产生矛盾或是游戏发生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另外,教师需要仔细的观察幼儿在游戏之中的表现,给予鼓励与评价,以便幼儿获得更多的自信。
  二、介入日常教学,全面游戏渗透
  幼儿园在课程设置方面具有自身的全面性与规律性,需要渗透到日常教学的各个方面,因此教师需要观察幼儿的日常生活细节,记录幼儿在课程游戏中的表现,分析教学质量。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需要利用幼儿喜欢游戏这一特点,协调课程与游戏之间的关系,让幼儿享受更多的主动权,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所以,在设计游戏时,教师要尽可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游戏深入到日常教学之中。以交通常识课程为例:交通安全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课程内容之一,如果只是教师单纯的强调、讲解,势必无法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可以将交通常识课程游戏化。在开始课程之前,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件,制作交通灯、斑马线等教具,然后通过自愿选择的方式,确定幼儿的身份,主要包括儿童、成人、老人、司机、交警等。为了能够更好的辨认每个幼儿的身份,可以佩戴不同的配饰,如领带、胡子、方向盘、白手套等,这样能够使幼儿更加明确自身的角色与他人的角色,便于开展游戏活动。
  三、整合幼儿课程,发掘游戏元素
  幼儿园的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如手工制作、绘画、音乐、舞蹈等,每一种课程中都包含着大量的游戏因素,因此需要教师深度的发掘,实现幼儿教学课程的游戏化。首先,教师要对每一种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获得课程游戏的切入点。其次,教师全面的设计课程的游戏,保障幼儿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游戏之中。再次,丰富课程的游戏内容,并结合课程效果进行评估与改进,提高课程游戏化的层次。
  四、创造游戏资源,融入课程教学
  创造游戏资源,就是对原有的游戏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游戏的新鲜感,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参与程度,同时让幼儿在课程中学会更多的知识,提高幼儿的思维品质。中班的幼儿对于医院打针比较熟悉,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创造游戏资源。为了提高幼儿的参与性,可以让孩子自由的选择身份,但结果通常都是选择医生、护士的角色,此时教师便可以扮演被打针的幼儿。游戏开始之前,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听诊器、吊瓶、玩具针等,以此提高游戏的真实性与新鲜感。开始游戏时,教师不需要设计任何台词,引导幼儿自觉的参与其中,提高幼儿的创造性。但是教师要观察游戏中是否存在问题,如情绪的变化、玩具的分配等,一旦发现问题,需要介入其中进行调节,避免影响课程的质量。
  因此,课程游戏化需要教师将游戏全面的融入课程之中,创设游戏环境、优化教学课程,从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实现课程的游戏化,提升幼儿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幼儿教育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