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以民间游戏为载体 促进农村幼师专业化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 孙 华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南墅镇中心幼儿园)


【正文】摘 要:教师专业发展需要通过教育实践进行提升,民间游戏是幼儿教师经常开展的实践活动。通过分析民间游戏指导中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为幼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幼儿教师;民间游戏;指导
  随着学前教育的大力发展,本土文化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民间游戏作为本地优秀文化资源代表,受到广大幼儿教师好评。但在幼儿园中开展民间游戏活动还存在系列问题。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缓慢,成为一名专业人员不是一蹴而就。幼师专业发展是建立在自身主动构建基础上漫长的主动训练过程。
  一、民间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一)片面追求“游戏教学化”,丧失民间游戏体验性
  幼儿园课程中处理好游戏与教学这个两难问题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其中的各种宏观、中观和微观因素及它们间的关系,把握好“度”,要在游戏和教学比例上把握好“度”,在游戏与教学策略上把握好“度”。幼儿教师在开展民间游戏过程中通常采取两种形式:一是民间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依托民间游戏的形式达成教学目标;二是采用教学的形式实现民间游戏的开展。通过确定目标,逐步讲解能够使幼儿获得发展,但约翰·胡伊青加说“人是游戏者”,游戏是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这种活动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但又具有绝对的约束力。教师在民间游戏指导中往往倾向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过多赋予民间游戏个人主观愿望。
  (二)游戏指导“机械化”,未能从“幼儿视角”指导游戏
  民间游戏中“幼儿的视角”下“是一个从游戏的被动参与者到游戏的主动参与者,最终演变为游戏的积极创造者的过程,同时伴随着儿童的兴趣层次的相应变化。”秦元东认为幼儿游戏存在不同阶段,教师在开展民间游戏指导过程中往往存在“机械指导”的行为。在,教师开展民间游戏一方面是响应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诉求,另一方面是为了弥补课程资源的不足。
  (三)开展民间游戏活动多“拿来主义”,未能做到与时俱进的指导游戏
  首先,民间游戏在原生状态中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场地、空间等常常具有不同的要求。例如,贵州水族的赛马游戏在脱离了“过端”的节日氛围,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笔者通过查阅民间游戏进幼儿园的文献资料发现,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多出现跳皮筋、翻花绳、滚铁环等游戏,而且这些游戏于上个世纪风行全国,但各地具有特色的游戏,例如蒙古族的赛马和贵州少数民族赛马游戏的区别、汉族端午节龙舟比赛和西南少数民族龙舟比赛的区别等一旦走入幼儿园,幼儿教师多不加区分就开展起来。其次,时代在发展,传统民间游戏丧失了活动场所。在民间游戏开展上,目前幼儿教师多采用照搬教材、网络案例等方式,多数教师通过简单改编就生成本地的幼儿园民间游戏活动。在具体开展中并没有考虑到幼儿是否喜欢,究竟有没有接受民间游戏所要传达的内容,以及能否从民间游戏中体会到应有的快乐。
  二、民间游戏指导中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分析
  (一)专业精神不强,自我发展意识不足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可从专业精神、专业知能和专业自我三方面进行考察专业精神,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职业道德。教师教育信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上,由教师自己选择、认可并确认的教育理念,它支配着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幼儿教师在实施民间游戏指导行为中多纠结于“游戏重要”还是“教学重要”的两难问题。当前“游戏是儿童的权利”已成为教育共识,但面对上级的检查和幼儿园教学任务的安排时不能很好地处理民间游戏和教学活动的关系。
  (二)社会要求过高,社会保障工作不足
  杜威提倡“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的教育观,从教师的角度探究就是要求教师要关注学校,关注幼儿的一日生活,在具体的教育行为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从目前来看虽然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社会力量仍然未能充分支持。政府上对学前教育重视不够,教师对以理论为主的讲座培训接受度不高,以民间游戏为例,教师更渴望看到的是如何开展民间游戏,具体的案例如何操作等实践性培训。
  (三)“园本文化”发展滞后,有待改进“园本文化”
  美国学者U·布朗芬布伦纳认为:一个人的发展受小微系统、内部系统,还受到外部系统和宏观系统的影响。园本文化作为幼儿教师的外部系统,在教师专业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园的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和教师文化层面都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良好的学前教育教师文化是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性环境,学前教育教师之间能够在知识和信息上充分交流、共同分享,在思想、信念、态度方面相互影响和促进,从而为个体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教师在开展民间游戏指导中不遵从民间游戏体验性,过于僵硬、机械地指导游戏以及照搬游戏案例等行为均反映了幼儿园没有形成积极健康的“园本文化”。幼兒园文化氛围的养成不是单靠一方面实现的,这是一个从园长到各级领导骨干,从保育员到一线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要想实现民间游戏的良好的指导环境,丰富幼儿园物质文化、健全幼儿园制度文化、和谐幼儿园教师文化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民间游戏指导中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探究
  (一)提升专业意识,强化自我发展。首先,幼儿教师要想获得良好的专业技能,专业意识不可少。为实现民间游戏的优质指导,幼儿教师要树立民间游戏重要作用的专业意识。其次,民间游戏的收集、开发、利用十分艰苦琐碎,幼儿教师只有亲身实践、用心思考才能将民间游戏和幼儿教育有机结合。
  (二)强化社会保障,充分利用家长、社区资源。幼儿教师民间游戏指导水平要想获得发展,不仅要靠教师个人付出辛勤努力,更要获得社会的支持和认可。首先,政府机构和教育部门如果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有利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除了质量评比进行引导外,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开展民间游戏专题讲座,举行民间游戏指导比赛等措施,为开展民间游戏创造良好氛围。其次,家庭和社区要转变陈旧观念。陈鹤琴在1927年发表的《我们的主张》中指出“幼稚园是要适应国情的”“儿童教育是幼稚园和家庭的共同责任”等主张。幼儿园教育要从本土文化出发,但随着时代进步和经济水平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幼儿接受新鲜事物,对传统民间游戏持怀疑和消极的态度。
  (三)强化“园本文化”,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民间游戏资源丰富,但能够开发和运用的教师却相对较少。资金不足、人才的奇缺、教师观念相对落后、幼儿园制度不合理等均制约着民间游戏的发展,也制约着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健全幼儿教师培训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幼儿教师结合当地实际打造民间游戏特色课程等活动。同时,对表现突出、指导能力强的教师要予以鼓励和支持,通过老教师带新教师,专业性强的教师带领专业相对较弱的教师来大力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元东.幼儿园民间游戏的阶段与转化:儿童角色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2012(4)
  [2]李姗泽.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