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构建化学高效课堂策略的研究

【作者】 陈伟华

【机构】 (广西陆川中学)


【正文】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向40分钟要效益”,构建高效课堂,这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问题,怎样做才能使课堂达到最大的效益?
  关键词:高效课堂;转变观念;自主;探究
  我们学校在本学年正在全面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并全面实施“主动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作为一线的教师,应该顺应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潮流,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向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是当前教育的最强音,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发出的呼吁。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形成教学质量、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如何以“少教”达到“多学”的愿望,是教育工作者们孜孜追求的目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很多的教育工作者仍没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这样的课堂仍在上演:镜头一:“照本宣科”。课前准备不充分,没有认真熟透教材、掌握教学大纲、重难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没有认真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照着教案、课本念,书不离手,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教师教得毫无激情。镜头二:“一言堂”。“满堂灌”。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声情并茂,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知识点面面俱到,可学生却听得头昏脑胀,不知头尾,不知所云。镜头三:“舞台表演”。教师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花样翻新,层出不穷,课堂成了表演的舞台,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自主探究、积极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热热闹闹的,学生是积极参与了课堂,但学不到知识。镜头四: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题海战术多,有效延伸少,方法归纳少,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与方法等等。
  那什么样的课堂为高效课堂?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必须实效、时效,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且课堂上人人有收获,课堂上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主动的、探究性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通过高效课堂,学生既能有效掌握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又能获得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既能学得愉快,又能学有所成,教师既能教得轻松、又能有高的教学质量。由此来看“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
  如何达到课堂的“高效”?这是我们教师一直以来不断探究的问题。
  首先,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正视自己存在的不足,认真审视自己,积极探讨教学方法,认知其规律,反馈整合,形成系统的教学方法理论指导,确保在课堂教学中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果。
  其次,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辅导者、组织者。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在课堂上尽自己的能力自己主动地学习、思考、质疑、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教师点拨方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掌握知识并向知识的深度、广度推进。
  然后,是教师的课前准备与课堂的组织,这是课堂是否“高效”的关键和保证。
  1.精心备课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备课是前提,是关键。深入钻研教材,博览群书,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不但要非常熟悉教材而且要吃透,把知识深化简练;还要备学生,具体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有的放矢,还要备习题,基础题、能力提升题及连线高考题,特别是解题方法和技巧的点拨,做到心中有数才可以使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并能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抓住教学重点问题,则容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化学科的特点与其他学科不同,生产、生活中都离不开化学。因此备课时要注重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的化学变化。
  2.认真组织课堂教学
  (1)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上课之前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一一亮出,让学生明确哪些知识点只要了解就可以了,而哪些知识点要掌握并会学以致用。
  (2)创设激趣的问题情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欲望,那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究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而创设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一定的深刻性和层次性,才能引起学生思维、兴趣的激发;才能创设学生“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通过问题启动探究、深化探究、反思探究,把问题的解决与新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3)创设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
  化学学科是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大量的课堂实验需要学生与教师间的相互合作,学生实验则需要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在化学高效课堂中学生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通过小组内外互动的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以讲为主的课堂被以学为主的课堂所取代,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向了以群体合作学习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秉承“通过学生、为了学生、围绕学生、激发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探讨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改变学生学习行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重在引导学生小组学习,做到独学,对学,群学,鼓励学生独自思考,合作探究,相互质疑。
  (4)高效课堂还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
  课堂上典例精析:通过出现的问题,针对重点、难点,结合热点,精选1~2个典型例题,与学生一起进行精要剖析,重点解析答题的方法,探寻解题的规律,逐渐陪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技巧。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回归“教学生学”的本质,引导学生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
  3.重视反思 
  没有反思,就没有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形成,就无法将知识进行迁移。在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反思,只有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学习。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探究方法、探究结果等进行及时的反思,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4.加强课后辅导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且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如乙醛这节课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在课前3分钟读书的时间内列出三个问题:1.乙醛在分子组成、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乙醛的官能团是什么?2.乙醛与H2加成反应发生在哪些化学键上?这一反应体现了乙醛的什么性质?乙醛发生了什么反应?3.乙醛与〔Ag(NH)3〕+、Cu(OH)2反应的本质是什么?这些反应体现了乙醛具有什么性质?乙醛发生了什么反应?让学生依据提出的问题读书,找答案。然后我则紧扣着此三个问题开展教学活动;个别提问或集体回答或学生来完成演示实验或质疑贯穿整个课堂,通过各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将三个问题逐个解决;然后是知识的迁移及应用,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并掌握解题的方法;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发现的问题让自己去发现解决,学生能总结出来的规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学生能提炼概括的概念由学生自己去归纳,学生自己能表达的文本让学生自已去解读体悟,学生能完成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学生能自己决定的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等。而这样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正是我们教师必须共同探讨的。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教法》
  [2]《让课堂更有效》
  [3]《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上好课应知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