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预习
【作者】 王 忠
【机构】 (广西玉林市陆川县古城镇长径小学)
【正文】摘 要: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在学习中,这种准备就是“预习”。它是一种按照学习计划预先自学教材的学习活动,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数学知识是连贯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可见,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有效预习
《新课标》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出。预习在整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学,这就是预习。预习是学生主动的课前学习行为。预习作为学生学习常规之一,我们应该从课前预习抓起,因为它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一座桥梁,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必备技能,是学生终身受用的良好习惯。我觉得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该如何进行有效的预习呢?
第一、能正常开设好预习指导课
老师在每节课上都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内容,创设在家里预习的情境,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预习。例如: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一课时,我是让学生从以下四个步骤由浅入深预习这一内容:
1、初读课本内容后,了解其主要内容。再读课本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线。
2、想一想,新知识新在什么地方?与旧知识有什么关系?
3、试一试,课本上的练习会不会做,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先留20分钟给学生自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学生预习完后,教师必需及时组织集体交流每一步预习的结果:
(1)、主要内容是关于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知识和相互之间的联系。细读课本内容,教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边读边理解
关键词语。如“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时、分、秒以外,还有年、月、日。”中的“除了……以外,还有……”;“二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中的“平年”、闰年”;“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中的“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中的“公历年份”、“一般”;“1993年是平年,所以1993年二月有28天。”师:1993年是平年怎么判断的?你能不能判断任意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吗?
(2)、思考新旧知识的联系:年、月、日是较大的时间单位。
(3)、集体订正学生完成的练习,教师及时的给予评价。
第二、教师注重评价,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对学生积极阅读、主动思考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检查“疑问”的数量与质量小学数学论文,了解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观察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与流畅性,从而对学生的预习作出评价。如在预习“位置也方向”这部分内容时,不同的学生预习的效果就截然不同,有同学提出的问题就很有针对性,试着问自己在教室中的座位,也有些同学问自己的家在镇政府的哪个方位,像这样的问题提出时让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很好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试着让学生说说问这些问题时的想法,让其他同学也去借鉴借鉴,对没有认真预习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情况,共同帮助每一位孩子,让他们都养成勤于预习的习惯。
第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合理利用学生的预习成果
现在的课堂教学过程就作如下的变革:(1)学生提出问题,师生集体讨论,从点入手。(2)教师穿针引线,师生共同讨论,以点带面。(3)师生共同小结,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引深提高。(4)巩固练习,教师个别辅导(时间不少于20分钟)。现在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界有成功人士曾这样评价一节课:看一节课是不是真正的好课主要就是看老师讲有没有超过五分钟,这也就是说现在的课堂是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这样高标准的课堂更是?
第四、自主学习,集中攻克课本中的思考题
自主学习是现在教学大力倡导的小学数学论文,而预习思考题也集中反映了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提高学生预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可以有效地防止预习中“走马观花”、“信马游缰”的倾向。如:预习笔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让学生思考:(1)乘数是二位数的乘法法则是怎样的?先让学生回忆计算的方法,达到温故而知新,并比较一下与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2)你认为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计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还试着让学生写一写你能列出几种方法来?
第五、鼓励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知识面
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内知识,其实课内外知识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在预习“厘米和米”时,学生可参考的课外知识就很多,而真正书本上的却很少,课外各种测量工具多少是书本上都没见过的,这样对学生真正认识长度单位有很大帮助,而且学生在遇到疑问时,不急于提示,帮助释疑,而是指导学生看书,自己尝试解决。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总之,课前预习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应赋予新的生命,它是学生在课余活动中的一种个体独立探究的行为,只有把这种行为持续地、有意识的加以指导和培养,才能使之成为终身学习所需要的一种能力、一种习惯。学生一旦具备了这种能力和习惯,便也就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了。
参考文摘:
[1]《数学课程标准》2013版
[2]《习惯决定命运;性格决定人生》?孙云晓?著漓江出版社出版2012年1月出版;
[3]《有效教学方法》(美)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出版。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有效预习
《新课标》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出。预习在整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学,这就是预习。预习是学生主动的课前学习行为。预习作为学生学习常规之一,我们应该从课前预习抓起,因为它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一座桥梁,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必备技能,是学生终身受用的良好习惯。我觉得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该如何进行有效的预习呢?
第一、能正常开设好预习指导课
老师在每节课上都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内容,创设在家里预习的情境,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预习。例如: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一课时,我是让学生从以下四个步骤由浅入深预习这一内容:
1、初读课本内容后,了解其主要内容。再读课本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线。
2、想一想,新知识新在什么地方?与旧知识有什么关系?
3、试一试,课本上的练习会不会做,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先留20分钟给学生自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学生预习完后,教师必需及时组织集体交流每一步预习的结果:
(1)、主要内容是关于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知识和相互之间的联系。细读课本内容,教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边读边理解
关键词语。如“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时、分、秒以外,还有年、月、日。”中的“除了……以外,还有……”;“二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中的“平年”、闰年”;“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中的“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中的“公历年份”、“一般”;“1993年是平年,所以1993年二月有28天。”师:1993年是平年怎么判断的?你能不能判断任意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吗?
(2)、思考新旧知识的联系:年、月、日是较大的时间单位。
(3)、集体订正学生完成的练习,教师及时的给予评价。
第二、教师注重评价,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对学生积极阅读、主动思考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检查“疑问”的数量与质量小学数学论文,了解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观察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与流畅性,从而对学生的预习作出评价。如在预习“位置也方向”这部分内容时,不同的学生预习的效果就截然不同,有同学提出的问题就很有针对性,试着问自己在教室中的座位,也有些同学问自己的家在镇政府的哪个方位,像这样的问题提出时让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很好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试着让学生说说问这些问题时的想法,让其他同学也去借鉴借鉴,对没有认真预习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情况,共同帮助每一位孩子,让他们都养成勤于预习的习惯。
第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合理利用学生的预习成果
现在的课堂教学过程就作如下的变革:(1)学生提出问题,师生集体讨论,从点入手。(2)教师穿针引线,师生共同讨论,以点带面。(3)师生共同小结,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引深提高。(4)巩固练习,教师个别辅导(时间不少于20分钟)。现在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界有成功人士曾这样评价一节课:看一节课是不是真正的好课主要就是看老师讲有没有超过五分钟,这也就是说现在的课堂是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这样高标准的课堂更是?
第四、自主学习,集中攻克课本中的思考题
自主学习是现在教学大力倡导的小学数学论文,而预习思考题也集中反映了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提高学生预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可以有效地防止预习中“走马观花”、“信马游缰”的倾向。如:预习笔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让学生思考:(1)乘数是二位数的乘法法则是怎样的?先让学生回忆计算的方法,达到温故而知新,并比较一下与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2)你认为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计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还试着让学生写一写你能列出几种方法来?
第五、鼓励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知识面
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内知识,其实课内外知识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在预习“厘米和米”时,学生可参考的课外知识就很多,而真正书本上的却很少,课外各种测量工具多少是书本上都没见过的,这样对学生真正认识长度单位有很大帮助,而且学生在遇到疑问时,不急于提示,帮助释疑,而是指导学生看书,自己尝试解决。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总之,课前预习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应赋予新的生命,它是学生在课余活动中的一种个体独立探究的行为,只有把这种行为持续地、有意识的加以指导和培养,才能使之成为终身学习所需要的一种能力、一种习惯。学生一旦具备了这种能力和习惯,便也就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了。
参考文摘:
[1]《数学课程标准》2013版
[2]《习惯决定命运;性格决定人生》?孙云晓?著漓江出版社出版2012年1月出版;
[3]《有效教学方法》(美)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