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以德促教、以德育人的体会

【作者】 孙忠祥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绥东镇中心校)


【正文】一、以德立校、以德促教是学校的办校宗旨
  当我们一走进小学校园你就会看到,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的精神面貌,他们是那样的意气风发,同学们是那么的积极向上,同学们的一言一行,文明程度直接代表一个学校的形象。一个学校的风气好与坏直接与德育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同学们的坐、立、行、表,有风度、有礼节、非常谦虚,是那么的彬彬有礼,学生们的言谈举止,让人看了,确实感到亲切、舒服,不论在走廊里,还是在操场上,都看不到打闹现象,看不到骂人现象,而是都在做着文明的游戏,这种风气的养成来源于学校倡导的德育优先的教育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学校本着文明办学,德育治教的宗旨,首先从学生的思想上入手,加大力度对学生育人先育德,对学校办学始于德的教育教学及办学理念,使我们的广大教师对德育工作都能给予高度的重视。
  二、以德促教,长抓不懈
  我从教30多年来,深有感触,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把德育工作贯穿其中。因为。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们坚持不懈的工作。首先要理论联系实际,从思想上,从学生幼小的心灵里去开发他们的潜能,先洗涤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心静如水,思想上纯洁如白纸,从小给予学生们思想上的教育,鼓励与启迪,让同学们的明白做人的道理,要知道百善孝为先的好思想,一个学校如果德育工作跟不上去,那是很可怕的,那也许是致命的,影响孩子的一生,影响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在社会上会造成极坏的影响。如2017年6月22日晚,四川一未成年女生被同学三人扒衣服拍裸照,三位女生在围着上身全裸的女生去拍照,而受害女生则低着头任她们欺辱,只能用手遮住自己的胸前,这种行为及其可恨,难道这不是德育的缺失吗?然而有些老师去课堂上上课,一味地教学知识,一味地追求分数,又有什么用呢,我奉劝那些只注重分数的老师也该醒醒了。
  三、以德优先,以德为本办教育
  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孩子们每天都去校园里学习、生活、游戏,有的还住校,在学校里的生活、学习时间要比在家里长的多。校领导也三令五申。对德育工作要引起全体老师的高度重视,可是就有那么几个老师,只当耳旁风,只当儿戏,从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样的学校,不同班的班的为什么你们班问题学生那么多,为什么总出毛病和矛盾,课堂纪律、走廊纪律、校园操场纪律那么差,你们总抱怨自己班学生淘、底子差、好学生少,难道你就不能从自身查找原因吗?我还是坚信一句话,学校没有最差的学生,只有最差的老师,那么你就应该好好反思自己,你把德育教育工作做到家了吗?把同学们思想工作做好了吗?
  从外地市县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群殴事件来看,已经足够引起国家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已经制定和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但是还是不能引起一部分老师的高度重视,我们可以理解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在学习知识之下,恰恰相反要比学习重要的多,我们老师要保持家校畅通,家校联合,家校共管的原则使德育工作要有发展,要有突破,要有创新,让学生在思想上要有德孝意识,让学生在校园内去体现,在家庭中去感知,让德育之花常开不败。
  四、教书育人,德孝先行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教书育人的意义,新时代的发展,老师的工作也不只是教书先生,而后面又提到了育人、育人就是以德育之行,育天下之人,从思想、从幼小的心灵上去感化学生,在改变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认知观,让同学们从小就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在老师的教育下,逐渐懂得认识了好坏之分,明辨了是非道理,所以才在每一节课的课堂上,教与德并存、德与教并重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去感悟人生的道理,去感知德行的重要性,并能理论联实际去完成人生的每一个课题,对品行的理解,对德行的认知,一定要来源于生活实践,要贴近生活。另外家长与教师要常沟通,常联系,保持思想统一,对孩子的一言一行要做到了如指掌,由此可见德育工作,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是息息相关的。
  五、先学做人,后学做事
  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先学做人后学做事,是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座右铭,我从教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自己,做人要先从德、从孝开始,然后再去学做事,去学做学问,我们广大的人民教师以此为担当,以此为己任,从教书那一刻起,始终把德育工作、思想工作贯穿于整个课堂,一定让学生明白百善孝为先,善行一世,德行天下的道理,教师可以经常利用思德课、班队会、班会课以及少队活动来教育学生,从思想去启蒙他们,从心灵上去洗涤他们,要让孩子们的思想上保持纯净,心灵上保持纯洁,另外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去兄弟学校学习、去观摩、去讲座,并且规定每月放两场电影,在校园内经常播放爱国影片和一些红片,让学生了解过去,牢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让我们还校园一片净土,还课堂一片宁静。
  其实德育工作不能只靠学校来教育、来管理,家长也是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的,反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如果脱节,不能常联系、常沟通,那么我们的德育工作就跟不上去,学生的思想就要落后,校园内很容易滋生校园暴力,群殴、互殴事件和打群架,欺凌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出现,是与我们德育跟不上、德育的缺失分不开的,如果一个老师你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做不好,你就不是一个好老师,如果德育工作搞上去了,那么课堂上的事情、同学们的事情,一切都不是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由此可见德育工作要保持常态化是多么的至关重要。
  据了解全国校园暴力案件逞上升趋势,逞女性化趋势、逞小龄化趋势,如北京市中关村某小校欺凌事件,一名学生长期遭到同班两名同学的欺凌,11月24日更是被两人用厕所垃圾筐扣头,事发后,该小孩出现失眠易怒,恐惧上学等症状,应急诊断为心里伤害极大所致。
  还有安徽怀远某小学13岁的小赐,因为有检查作业权,有监督背课文的权利,向另外6个孩子要钱,钱没给够就逼他们喝尿、吃粪,他害怕事情败露,恐吓学生如果说出去就要弄死他们,经调查确有此事,家长还说这是他们嫉妒我家孩子学习好,多么可怜又可悲的家长,这难道仅仅是孩子们的过错吗?我们大家反思一下,这与家长与老师的教育没有关系吗?没有责任吗?
  所以德育工作已经引起了国家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国家相应出台和制定了一些法律条文,来遏制校园暴力、欺凌事件的发生,论文明之风,传播校园,让礼仪的花开满校园。
  六、让礼仪满园,德孝长存
  经调查2017年校园暴力案大约50起,2018年大约90起,这只是被曝光的数字,呈上升趋势,这多么可怕啊!一起起校园暴力,引起了多少家庭的不安,引起多少学校的深思,更是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小学生校园暴力也逞上升趋势,在他们的幼小、无知的心灵里,种下了仇恨,家长的娇惯、娇宠,老师管理上的疏忽,道德教育的缺失,使学生们养成了唯我独大、傲慢、蛮横的不良意识状态。学生的这些不良行为,给家庭、学校、社会造成极坏的影响和不良后果。我们老师家长都应该反思,自己不要推卸责任,一个优秀的家长他的孩子也将是优秀的,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还重要,所以说德育工作为教育工作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孩子们的不良行为,极易导致心里上的疾病,孩子们的不良情绪,能不影响学习吗,能不影响课堂吗?往大上说能不影响学校的形象和声誉吗?请我们老师记住,一个孩子学习再好,如果他的德行跟不上,那他将会害了自己,更会害了社会,所以教育相关部门出台了一些法律条文来治理,约束校园暴力,我相信我们广大人民教师,绝不能把它当做一纸空文,大家一定会付诸行动,从我做起,以身作则,对孩子们多做些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我们校方领导都能支持老师大胆管理,要对学生有礼,有节、有度、有理地去处理班级或课堂上的一些事宜,要鼓励老师放心管,大胆管,坚持家校协调,家校共管,我们老师力争在做好教育的同时,也要从德育方面下功夫,去卓有成效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孩子们的心回归自然,回归校园,回归课堂,还给学校一片净土,还给校园一片安宁,让教育这块神圣而又纯净的沃土上,绽放出更加美丽的道德之花,让广大的人民教师能够在安静、祥和温馨的校园里,安静的工作、学习。使师生的友谊之树长青,使校园里的道德之花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