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图示法教学

【作者】 章 苹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铁佛镇中心学校)


【正文】【教学反思】:
  刚毕业的初2019届学生,大部分的学习状况:课前无预习课文的习惯,课上无认真做笔记的意识,听课全凭心情,作业就是练书法,复习得看其他学科给不给点空间,考试希望临场发挥……
  听听孩子们的心声:老师,我还是想学好历史学科,为中考成绩增加分数。但是,历史学科要记的知识太多了,历史事件记不住,历史时间记不清楚,历史人物要记混淆,历史地点会搞忘,历史意义内容太多不想记……
  两年来,教学理念被“冲击”了,教学方法被“更新”了,老师在适应孩子们,迁就孩子们……
  无语的背后,难道说就只是无奈吗?反思,反思。
  【思绪整理】:
  历史学科内容丰富,文字、图片等,让人头疼。但是,其故事性极强是教学的优势;丰富的图片,也增加了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对于初中学生,也要教给他们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历史学科的学习才能越来越乐观。
  【可行方法】:
  图示法教学是可行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它能让历史学科的教学变得简单而有趣,会让历史学科的教学效率越来越好。
  历史图示法教学,是一种以图形、图像、表格、符号及其组合的方式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系列化,讲授历史史实,历史基本概念,提示它们的内在逻辑关系,挖掘历史的本质特征,以激发学生多向思维,使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循环递进地掌握知识,达到理解记忆的目标,减轻历史的记忆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笔者粗略地谈谈图示法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一、新授课中充分利用课文中原有的插图,让历史课堂生动活泼。
  历史课文中的插图,不应被视为一种摆设或点缀,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它们特有的重要作用,让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我们先就得学会认识各类插图,才能根据课文内容合理、合适地运用。
  1、 历史文物图。如:“汉委奴国王”金印印文等。
  2、 历史人物图。如:身着戎装的玻利瓦尔等。
  3、 历史遗址图。如:遵义会议会址等。
  4、 历史古迹图。如:黄帝陵、明长城等。
  5、 历史想像图。如: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等。
  6、 历史漫画图。如:拿破仑称帝加冕礼等。
  7、 历史地图。如:清朝前期的疆域和政区图等。
  8、 示意说明图。如:丝绸之路示意图等。
  9、 文学艺术图。如:《资治通鉴》书影、莫高窟壁画、苏轼书法作品《寒食贴》、《申报》创刊号等。
  种类齐全,形式多样的插图,证明了历史,增加了教学信度;再造了历史形象,增强了历史厚重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对不同程度的知识进行理解;增强了历史学习的生动性、知识性、探究性和情感性。在充分认识和利用教学插图的过程中,更要注重每课配置的导图,这些导图除了配合导语创设学习情景,更重要的是它能提示学习重点,激发学习动机,引起学习兴趣。
  二、新授课中根据历史课文内容,可适当选择图示法教学。
  笔者认为,就是要创造出新的图形、图像、表格、符号及其组合的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向科学简单的认识过渡,也便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1、列表比较法。
  学习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掌握有多种方法,列表比较法是分清历史事件的有效方法之一,复习课中也是常用方法之一。如:七年级历史课文中刚刚学了“秦始皇的治国措施”,接着就是“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学生在这里最容易张冠李戴了。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好“第一感觉”,可采用列表法来教学。如图示一:










  通过对比,刺激了学生的眼球,利于学生认清史实,达到区别记忆的目的。
  2、空间方位演示历史。
  中国历史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朝代,都要讲到各自的都城的地理位置;而世界历史课文中所涉及的国家可能在亚洲,也可能在非洲等。这些不同的地理位置,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方位感。所以说历史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强化空间方位这一
  概念,让学生将历史知识在空间方位上形象而直观,清楚而简洁地反映出来。如
  图示二:









  上图中将清朝前期疆域在八个方位上的至界点都清楚展示出来了,既便于学生记忆,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清朝前期疆域的广阔,从而培养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
  3、知识网络图再现历史。
  历史学科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历史知识往往前后相联系,环环紧扣,尤其是复习课中很多时候是要打破课与课、主题与主题的界线,只有处理好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新授课时教会学生对构建历史知识网络,将一些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简单和形象化,有利于提高新授课的效果,对于复习课也有非常大的帮助。如:九年级历史中对于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难点所在,尤其是各大国之间的矛盾,是学生最头痛的一段内容。学习中可设计如图示三的网络图,问题就简单化了。












  图中简单、形象地展示了各大国之间的矛盾,从中可以看出,各国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寻求盟友,以增强实力,最终导致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4、年代尺上展现历史。
  年代尺正如一条滚滚东流的大河,带走了历史长河里的人物和事件。因而,所有的有历史记载的物是人非、沧海桑田,都可以在年代尺上找到。年代尺还能缩短对教材的认知过程,将历史知识化繁为简,也能将知识系统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再认识和再现知识的能力。如:在八年级历史中要求学生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分期有明确的认识和掌握,在此就要将中国近代历史时期联系起来学习了。为了简单和系统化,选择在年代尺上展现历史知识无疑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了。如图示四:   









  从年代尺上我们可以看出:第一,自1840年至现在,中国历史分为两段历史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又因为领导阶级不同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点凸显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四段分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时期、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十年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展示了学习的重心所在。第二,在年代尺的下文,还设计了历史分期的标志性事件,真是一目了然,事半功倍。
  【应对中考】:
  以2018年内江市历史中考题为例,A卷第3题,四幅图片,形成史料实证;第12题通过图片检测考生对《共产党宣言》出现的时间的记忆;第18题给出了局部的《鸦片战争形势图》,在图中突出了香港岛的位置,为考生答题提供了线索;B卷中的材料二,《毛泽东、刘少奇等在天安门城楼上》,考生直观地得出结论——开国大典;材料三,抓住图片中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字样。
  不管考题以何种形式的图片出现,考生的基本功只能源于平时的积累。所以,图示法教学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其效果就体现在中考考生的答题能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