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作者】 张 秀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太平中学)


【正文】摘 要:朗读,是时刻充斥于语文教学之中的元素,它是学生培养语文语感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对语言的积累形式之一,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教学环节。同时,教师应当注意,朗读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而应该是将真情融于朗读之中,学生需要通过朗读领悟阅读材料中的美好,认识其中的思想内涵,与作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由此可知,朗读正是打开学生阅读材料的一个钥匙,可以带领学生领悟到语言之美,在文学的海洋中畅游。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品读
  一、朗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必不可少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是一种完完全全由语言构成的知识结构。既然是对语言的教学,那么语感的养成必不可少,语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语言运用的本能,在语言教学中至关重要。而培养语感,朗读教学必不可少。但是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与学生都有意无意忽略了对朗读的专门练习。教师将朗读作为课堂上检验学生认真程度的一种办法,学生将朗读作为对课文流水性记忆的一种方法,并且它常不含任何感情,只是用于背诵,这并不能称为真正的朗读。在古老的教学当中,学习叫做“读书”,而并非是现在的“上学”,这表明了“读”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方法,理应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一席之位,以完善对语文的教学。与此同时,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还能帮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掌握相关的知识点,领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可帮助语文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综上所述,朗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
  二、朗读有助于学生掌握课文基本内容
  若一位教师在学生无任何朗读基础的情况下便带领学生学习课文,这将导致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不解与无趣,甚至学生在课堂上将感觉到语文的枯燥无味,从而放弃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备案中准备一定的时间于朗读,并且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朗读,以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初步探索。
  例如,对苏教版的一篇文章教学《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师可以在课堂初始阶段,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带着问题思考。如:在这片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这篇文章中发生了哪些事件?表达了人物什么样的特征?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这些问题之下,学生能够边朗读边思考,还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多次缓慢而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帮助教师教导学生朗读的精髓,初步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并且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朗读中的思考自主得出的,学生的探索欲望将得到极大的满足,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对朗读的认识更加深远,将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朗读有助于学生品位语言之美
  许多人都有所疑问:“学语文这么多年,我们学了什么?学了有什么用?我们在平日的交流当中只要认识字便可以解决。”这成为了众多学生甚至是教师不理解的地方,还可能成为有些学生不愿意为了分数而学习的理由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初便应当传授给学生这样一个信念:“语文,是一种充满了美感的语言,学习语文,能够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能够帮助我们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鸿沟,与作者进行最为深刻的交流。”帮助学生重视语文,并且重视朗读教学,通过朗读品位语言之美。
  朗读可分为诸如慢读、快读、精读等多种形式,不同的形式具有其独特的优点,适用于不同的阅读材料,教师需要教导学生分析不同阅读材料的特征,以与阅读方式相辅相成。例如,对于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文章轻快而蕴含着无尽的美妙言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该篇文章进行精读,从第一句的“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开始,语言从朴素到华丽,从普通到充满趣味,都向我们徐徐展示了语言之美,学生在朗读当中,通过教师的提示,配以相适应的朗读方式,从精神层面上对语言进行品读,是对学生朗读能力的一种升华,更是对他们对语言审美能力的升华。
  四、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语文教学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让学生对文章理解透彻,从而将重、难点一一击破,以便在课文学习当中从更深层次上理解文章,掌握相关知识点。而达到这一要求,便需要学生对文章进行反复的朗读,甚至最终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更为精进,学习效率更高。
  特别是对古诗文的学习,在重复多次的朗读之下,学生对古文的亲近感增加,消除古诗文由于语言使用方式不同带来的艰涩之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古代文化的认识,爱上文言文。
  朗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起效用甚广,它能够带领学生初次认识一篇陌生的文章,能够领导学生在语言的海洋中遨游,能够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语文的魅力。朗读是打开学生发现语文之美双眼的一道光,值得我们教师认真对待。另一方面,教师更应该注意朗读教学中避免学生毫无感情的朗读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饱含感情与智慧的朗读,赋予他们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郭胜雁.朗读教学亟待加强——农村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浅析[J].今日科苑,2010,14:215
  [2]叶秋秋,马志成.近三年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分析及指导策略——《孔子拜师》一文重点词句教学例谈[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01:197-198+212